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5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采用了野外观察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淫羊藿属(Epimedium L.)7种植物的雌蕊及果实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植物的心皮数目为1个,胎座类型为边缘胎座,果实类型为蓇葖果。比较了《中国植物志》等文献的记载,订正了文献对7个种"侧膜胎座"或"蒴果"的记述,并对淫羊藿属的相应特征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具有高特异、高效价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以纯化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克隆,经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单抗的特性和特异性。结果:获得6株甲型H1N1流感HA抗原特异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抗原肽库ELISA检测结果表明其中3株(1E12,3F12,1C11)单抗只与甲型H1N1流感HA抗原肽库反应,不与H5N1病毒HA抗原肽库反应;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单抗1B3只特异识别甲型H1N1流感HA抗原,而与其他季节性甲流病毒(H1,H3)及人禽流感H5N1病毒不反应。结论:所获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强,效价高,分泌抗体性能稳定,为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位点、建立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一.种类和分布鸭嘴兽,目前存在的只有一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产于澳洲的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它自成一科。袋鼠也分布于澳洲、塔斯马尼亚、新伊里安(新几内亚)等处地方。所谓袋鼠,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说法,广义地说,可包括袋鼠科全体(16个属约60种)动物而言;狭义地说,应只指真正的袋鼠而言。真正的袋鼠包括在袋鼠亚科(Macropodi-  相似文献   
54.
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分别对中华大蟾蜍 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早期胚胎作用 5小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可以导致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不同程度的发育成原肠外突和畸胎。不同发育时期的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都有所不同 ,其中 ,原肠胚期的胚胎对乙草胺最为敏感。实验表明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55.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连续正常心动周期的微小差异,是评估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重要指标。尽管HRV的LF(low frequency)、HF(high frequency)、LF/HF等频域指标被广泛用于评估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及其两者的相互调节作用,然而它们作为衡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指标的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本研究剖析了有关LF、HF与LF/HF等频域指标意义的不同观点,探讨了其作为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研究认为,LF虽然受到交感神经活动的控制,但由于同时受迷走神经活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且此影响程度较大,不建议单独使用LF以反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HF主要受心脏迷走神经的控制,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迷走神经系统活动;LF/HF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但由于存在非线性关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LF/HF这一指标并不精准。  相似文献   
56.
蝉花是我国重要药用真菌,但长期以来其名称特别是学名的使用一直混乱。本文从古代医药典籍记载确认,“蝉花”是历史最久、使用最广的中名,对于其他中名具有优先权。其学名Isaria cicadae系Miquel(1838)根据巴西标本命名,但模式标本已失,原描述文字及插图均极其简单,与蝉花形态差异较大。其有性型迄今未发现,曾先后被认为是小蝉草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和大蝉草Tolypocladium dujiaolongae (=Cordyceps cicadae Shing)。本文根据文献考证澄清了国内外关于小蝉草和大蝉草的误用,分析了长期以来大量日本文献中的命名混乱对我国认知蝉花的影响,并质疑I. cicadae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分布,提出它是一复合种,因此蝉花的分类地位及学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动物在觅食过程中,尝试取食陌生食物会给其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是利益。许多动物在首次遇到陌生食物时,不会立即对其进行取食,甚至感到恐惧而避开,这是动物应对陌生食物和环境的一种恐新行为(neophobia)。2010年10—12月,对广东省四会市圈养条件下的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中犬蝠首次面对陌生食物(苹果)刺激时表现出2种不同的行为,14只实验个体中,6只在首次面对陌生食物时直接对其进行取食,定义其为探索者(explorer);而另外8只对陌生食物表现出了恐新行为,定义其为恐新者(coward)。在人为施加的环境压力下,恐新者经过反复试探,首次成功取食陌生食物后才接纳陌生食物。雌雄个体间(Mann-Whitney U test:雌性31.3 min±8.5 min,n=6,雄性122.8 min±16.2 min,n=5,U=721.0,P<0.001)及亚成体与成体间(Mann-Whitney U test:亚成体20.9 min±10.9 min,n=3,成体72.9 min±9.7 min,n=11,U=901.0,P<0.001)在首次取食行为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雌性和亚成体个体更易于接受陌生食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犬蝠对陌生食物首次取食的这2种行为差异各自有其生态学意义,探索者的行为利于拓宽取食食物源,以应对野外多变的环境;而恐新者的行为可防止摄入过多有毒或营养过剩的食物。雌性倾向于探索陌生食物,可能与其在种群中的繁殖地位有关;亚成体积极探索陌生食物的行为则体现出其取食经验上的缺乏,同时也利于将陌生食物引入种群食谱中。行为的多样性利于种群繁衍,本文探讨了2种取食策略各自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58.
为研发安全广谱有效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T细胞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HCV截短型非结构蛋白3(Nonstructural protein 3,NS3)与核心蛋白(core)融合抗原的重组腺病毒疫苗。体外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实验表明该融合抗原可有效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该重组腺病毒疫苗除了激发抗原特异的抗体反应外,还可激发较强的针对NS3抗原特异的T细胞免疫应答。该T细胞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IFN-γ+与TNF-α+CD4+T细胞亚群。采用异型(JFH1,2a型)HCV重组痘病毒接种小鼠进行保护效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截短型NS3与core融合抗原的重组腺病毒疫苗2针免疫后可产生明显的交叉免疫保护。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CV免疫保护机制及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的化学成分, 从其全株中分离得到9 个酚酸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 分别鉴定为6-乙酰基-7-羟基-2,3-二甲基色原酮 (1)、七叶内酯 (2)、丁香醛 (3)、5-羟甲基糠醛 (4)、对羟基苯甲酸 (5)、水杨酸 (6)、反式对羟基桂皮酸 (7)、咖啡酸甲酯 (8) 和反式咖啡酸 (9)。化合物1~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0.
HCoV-NL63是新近发现的人冠状病毒,对其外膜糖蛋白-棘突蛋白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本研究利用天坛株痘苗病毒载体,克隆构建可表达HCoV-NL63棘突蛋白四个片段(N端棘突蛋白:S1;C端棘突蛋白:S2;受体结合区大片段:RL;受体结合区小片段:RS)的重组痘苗病毒(vJSC1175-S1;vJSC1175-S2;vJSC1175-RL;vJSC1175-RS),酶切测序证实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免疫荧光分析(IFA)各重组痘苗病毒中棘突蛋白不同片段的表达与定位,Western-Blot分析表明各种重组蛋白表达正确。分析结果显示:4种重组蛋白均能有效表达,S1、RL及RS蛋白的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而S2蛋白的荧光则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各个片段的分子量大小与文献报道相同,并可进行正确的翻译修饰(糖基化)。本研究首次采用痘苗病毒天坛株载体构建制备了表达HCoV-NL63棘突蛋白不同片段的重组痘苗病毒,为进一步分析人冠状病毒HCoV-NL63棘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探索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