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752.
研究华南热带多雨地区小良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不同人工林的碳固持特征,测定了林地表土有机碳含量、有机碳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以及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无植被覆盖的光裸地储存了极低水平的有机碳,在光裸地上种植桉树林后,如果地表枯落物长期人为取走,则土壤有机碳积累大大低于未受干扰桉林。当桉林进一步改造为阔叶混交林后,30-40a林龄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16.5gkg^-1,但仍只有邻近天然林土壤有机碳水平的76%,因而,这些人工混交林土壤具有进一步积累碳的潜力。光裸地在1m剖面上的含碳量均极低,并无显著的深度变化,约2-3gkg^-1,未保护的桉林含量水平在4-5gkg^-1,同样表土与心土层没有明显差别,通过地表输入的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0.5m范围内。以豹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陈氏钓樟Lindera chuni等为优势种的混交林,深层土壤含碳量显著高于其它混交林,并与村边林相似。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团聚体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非水稳性团聚体以最小粒径(〈0.25mm)的含碳浓度最高,其它粒级的有机碳浓度相似,未成熟人工林,小团聚体的碳浓度较高,成熟林则在不同粒级中较均匀地分配有机碳,但实际碳储量于最大粒级的非水稳性团聚体中最多。成熟森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碳浓度大大高于非水稳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在0.25-0.5mm及0.5-1.0mm两个粒级上有最大的碳积累量。结果表明,建立特定类型的混交林是增加林地碳汇功能的一个有效途径,非水稳性的大团聚体与水稳性的小团聚体的有效发育可能是成熟森林高固碳量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753.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阐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教学实习等各层次教学方法,并且重点讨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介绍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各种经验,对设计性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54.
柠条人工林细根不同分枝根序寿命估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史建伟  秦晴  陈建文 《生态学报》2015,35(12):4045-4052
植物细根在发育结构上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异质性影响细根寿命的准确估计,因此了解分枝根序细根寿命差异对于深入认识细根的周转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晋西北黄土区的五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人工林细根的生长过程进行了为期3a(2007—2009年)的追踪观测,分析了不同因素(土层深度、季节变化、空间位置)对一级根和高级根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各土层深度处,一级根的中值寿命均低于高级根中值寿命,其中一级根中值寿命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趋势,而高级根除表层0—20 cm中值寿命较短外,各土层间变化趋势不明显,40—60 cm、80—100 cm土层高级根在观测期结束时其累积存活率仍在50%以上;(2)不同季节出生一级根和高级根的中值寿命季节性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并且在各个季节均表现,高级根寿命显著大于一级根寿命(P0.01);一级根仅夏季与秋季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高级根仅春季与秋季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一级根和高级根距树干基部0 cm处细根中值寿命均大于50 cm处一级根和高级根细根的中值寿命。同一位置处高级根寿命要大于一级根寿命。在距树干基部0 cm处和50 cm处,一级根和高级根的寿命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高级根却在距树干基部0 cm和50 cm处差异不明显,而一级根却表现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55.
温度与降水协同作用对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气候箱法模拟研究温度变化(对照、增温1.5、2.0、4.0、6.0℃)、降水变化(W-30%、W-15%、对照W0、W+15%、W+30%)(以1978—2007年6—8月的月均温和月均降水量为对照)及其协同作用对内蒙古荒漠草原优势种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表明:温度和降水协同作用显著影响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增温使短花针茅总生物量、叶和根生物量增加,茎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在在增温1.5℃、4℃后随增温而减小。干旱高温使总生物量减小,增温和降水增加使总生物量、根和叶生物量增加,茎生物量在增温小于2℃时随降水增加而增加,则适当的增温和增加降水可促进短花针茅生物量的积累。短花针茅的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对温度和降水协同作用的敏感性为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最敏感性器官为茎。这表明,短花针茅可根据不同器官生物量对水热变化的敏感性,调节干物质累积分配来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56.
陈建文  史建伟  王孟本 《生态学报》2016,36(13):4021-4033
采用微根管技术(Minirhizotron technique)对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幼林(5a)与成林(30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细根动态进行了为期5a的原位观测。基于2008—2011年的观测数据,对两林龄柠条不同土层细根现存量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两林龄柠条细根现存量与不同年际间水热条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壤剖面,柠条幼林与成林细根现存量的峰值均位于50 cm土层以下,成林细根现存量峰值位于50—60 cm土层,幼林细根现存量峰值则从观测期初的90—100 cm土层到观测期末的80—90 cm土层。各观测年内,两林地各土层每年生长季初(3—4月)会出现细根现存量的积累;30—100 cm土层中,幼林细根最大现存量出现时间均较成林早,而生长季末(9—10月),所有土层幼林细根现存量下降均较成林快。柠条细根现存量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季节变化受温度的影响更大,年际间细根现存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年降雨量变化;幼林细根现存量受降水、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的影响比成林大。  相似文献   
757.
柠条人工林幼林与成林细根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文  王孟本  史建伟 《生态学报》2011,31(22):6978-6988
以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人工林幼林和成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技术(Minirhizotron technique)对林地0-100 cm土壤剖面的柠条细根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以2007年生长季(4-9月)观测数据为基础,对两林地的柠条细根生长速率(G,mm cm-3 d-1)和细根死亡速率(M,mm cm-3 d-1)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季,幼林的G(0.1264 mm cm-3 d-1)和M(0.0354 mm cm-3 d-1)均高于成林(分别为0.0914 mm cm-3 d-1和0.0220 mm cm-3 d-1).在垂直分布上,幼林G出现最大值的土层深度(70-80 cm)较成林(50-60 cm)为深.两林地的G和M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点,即G在4月到7月之间缓慢增大,8月迅速达到峰值,之后迅速减小;M自4月至9月M呈持续增高趋势.配对数据t检验结果显示,幼林与成林的C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幼林的M显著高于成林(P<0.05).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幼林和成林G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幼林和成林M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显著(幼林地P<0.01;成林地P<0.05).在年生长季,幼林G与气温和土壤温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与气温的P<0.01;与土壤温度的P<0.05);而成林G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则均不显著(P>0.05).两林地的M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58.
从健康的银杏(Ginkgo biloba)茎和叶片中分离内生菌,结果从银杏叶和茎上共分离到内生真菌20株,其中9株来自银杏茎部,11株来自银杏叶部;内生放线菌23株,其中15株来自于银杏茎部,8株来自于银杏叶部;内生细菌15株,其中8株来自于银杏茎部,7株来自于银杏叶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指示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内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20株内生真菌中有12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60.0%;23株内生放线菌中,仅3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13.0%;15株内生细菌中,有4株出现了抑菌活性,有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759.
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需与适宜的内生真菌共生才能萌发。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能够为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提供必要的碳源、氮源等多种营养物质。本文对内生真菌为兰科药用植物种子提供的营养物质进行总结,并对二者的营养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60.
深圳红树林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  林茂  卢昌义  谭凤仪 《生态学杂志》2009,28(6):1067-1072
根据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资料,分析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湿地水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共记录浮游植物5门28属51种,各季度浮游植物数量均超过10.6 ind·L-1。硅藻分布广泛,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为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和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öldi)等,耐受污染的藻类,如小颤藻(Oscillatoria minima)、鱼形裸藻(Euglena pisciformis)在夏秋2季成为个别站位的优势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变化明显,而数量的空间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不大,优势种的时空变化明显,但种类单一,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较大。群落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深圳红树林湿地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应加强对内陆径流和污水排放进入红树林湿地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