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彩色豆马勃能与松树、桉树形成外生菌根,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用水、乙醇和丙酮抽提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发现这些抽提物对稗草和水稻幼苗生长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丙酮抽提物对狼尾草和油菜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的丙酮抽提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2个纯化合物,可鉴定为豆马勃内酯(Pisolactone)和麦角甾醇。该2个化合物在400μg·ml-1浓度下均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豆马勃内酯在100μg·ml-1浓度下仍然极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  相似文献   
102.
麻竹不同造林方式对当年新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4~1996年在福建南靖县进行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Munro)扦插苗造林和移栽母竹造林试验,扦插苗造林发笋数比移栽母竹造林发笋数多025个/丛,新竹直径大121cm。扦插苗造林后,当年萌动新竹越多,新竹直径呈增大的趋势,随着新竹萌发的先后顺序,扦插苗造林的新竹平均直径也有相应增大的趋势。移栽母竹造林当年,新竹的大小受新竹数和母竹直径的影响显著,新竹直径与母竹直径呈正相关,新竹越多,新竹直径呈减小的趋势,其新竹平均直径随萌发先后也呈依次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实地调查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9种,分别占三峡库区、湖北省和全国总数的907%、629%和100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2种,分别占湖北省及全国总数的6408%及776%。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等4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等128种。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湖北省新记录种3种,县级新分布种3种。研究结果证明,湖北省三峡库区是三峡库区和湖北省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04.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转录因子NF-κBp50基因片段插入pGEX-2T质粒载体,经DNA序列分析证明克隆的正确性.将重组的pGEX-2T/p50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表达出pGEX-2T/p50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对抗p50c的抗体呈特异性反应,表明克隆的正确性,并成功地应用纯化的p50蛋白制备了免疫血清.为进一步对NF-κB的功能进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对眼组织细胞内的激光等离子体诱导蚀除的发展现状、物理机理及未来趋势做了综合评述,并从理论上解释了眼组织内等离子体的屏蔽机制,同时提出了更有效蚀除即把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6.
以95%乙醇作为提取的溶媒,将加热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水浴挥干得到浸膏,并用甲醇配制成1 mg·m L~(-1)供试液。采用phenomenex-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 HPLC色谱法测定,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较好的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6个强峰;其中高良姜、大高良姜含有5个共有峰,高良姜和草豆蔻含有3个共有峰,大高良姜和红豆蔻含有2个共有峰,高良姜和益智含有3个共有峰。对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相似度分析,得出其相似度分别为0.955、0.805、0.371、0.794、0.345。所建立的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简便、可靠,其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的相似性不尽相同,高良姜、大高良姜、草豆蔻的相似性较大,红豆蔻、益智的相似性较小,说明同基原中药之间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山姜属中药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相关性提供了思路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从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3b亚型感染者克隆分析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并用于HCV 3b亚型假病毒制备。本研究从中国HCV感染血清中筛选克隆到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质粒,以1b(Con1)作为对照,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分析不同包膜蛋白表达水平,并制备了HCV 3b亚型假病毒(HCVpp),比较不同HCVpp感染效率。结果表明: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C27与C30)与国际3b参考株TrKj的进化关系较近。C27与C30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5%与98.2%),包膜蛋白编码区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差异,且C27包膜蛋白体外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30,其中C27可制备出高感染效率的HCV 3b型假病毒,其感染效率明显高于C30与HCV 1型(Con1)制备的HCVpp。本研究分析了2个HCV 3b亚型感染者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并首次获得了高感染效率的HCV 3b亚型假病毒,为HCV研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8.
以新鲜紫背天葵为主要原料研究紫背天葵保健果冻的生产工艺。对紫背天葵预处理、复合胶凝剂和果冻主要原辅料配比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加工紫背天葵果冻的胶凝剂为卡拉胶、明胶、魔芋胶的复合胶凝剂;紫背天葵保健果冻的最佳配方为20%紫背天葵汁、1.0%复合胶(卡拉胶∶明胶∶魔芋胶/m∶m∶m=4∶3∶3)、20%白砂糖、0.15%柠檬酸。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色泽紫红,具有紫背天葵特有清香气,酸甜可口,口感软滑。  相似文献   
109.
程霄  杨琼  谭镇东  谭娅  蒲红州  赵雪  张顺华  朱砺 《遗传》2017,39(9):784-797
增强子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能有效促进基因表达。活化的增强子可以转录生成增强子RNA (enhancer RNAs, eRNAs),其合成受到信号系统和信号转录因子的约束。eRNAs与其他转录本(如lncRNAs和mRNAs)相比,其长度更短、稳定性更差、组织特异性更强。此外,eRNAs对增强子与启动子之间的染色质环(looping)的形成和稳定有一定的作用,并能促进靶基因的表达。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eRNAs在发育和疾病发生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其功能研究一直进展缓慢,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概述了eRNAs的特征、研究方法和功能特性,探讨了eRNAs作为潜在治疗靶标的可能性,以期为eRNAs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Most porcine oocytes used in studies on embryo biotechnology and the in vitro production of embryos are currently obtained from the ovaries of slaughtered gilts. The duration and temperature during ovary 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might, therefore, affect the recovery of culturable COCs, chromatin configuration and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oocytes. The effects of ovary storage temperature on chromatin configuration and in vitro maturation of porcine oocytes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Ovaries collected from a slaughterhouse were stored in vitro for 8 h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culturable COC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ovares stored at 39℃ than that from ovaries stored at 31℃ or 20℃ and before storage. Thirty-one centidegree was the best storage temperature in terms of cumulus expansion, nuclear matura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first polar body after in vitro maturation culture. The ability of cumulus expansion was completely lost in COCs derived from ovaries stored at 39℃ for 8 hours. Ovary storage (at both 31℃ and at 20℃ )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oocytes with the GVc configuration in which chromatin condensed into a single big clump at the nucleolus and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is configuration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 Acta Zoologica Sinica 51 (5): 919 923,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