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了要取得大量昆虫作为实验材料(例如作杀虫药剂试验以及饲养寄生蜂等),一般所使用的饲育方法有时是不容易达到预期的要求的,所以有用人工饲料来培养昆虫的必要。大家都知道果蝇(Drosophila)是遗传学上所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但是近几年来在杀虫药剂的效力试验也常用作为材料,而以人工饲料来培养果蝇的方法可说是比较最常使用的方法。近年  相似文献   
202.
我认识海珊(张景欧)先生将近二十五年,其间虽然接触的机密不多,而海珊先生给我的影响却不少,特别是最近三年我们在复旦大学共同工作,过從很密,认识最深,因而使我感动的地方也最多。 记得1951年冬天,我还在江南大学教课的时候,有一天上午海珊先生打电话问我借尤佛洛夫氏的“昆虫与气候”一书,我问了他的住处跑去看他,才知道他因病请假從北京回上海休养,准备写些关於“蝗虫’的稿子(中华书局约稿),而且有以写稿终身之意。  相似文献   
203.
蜱螨学进展     
由于近年来蜱螨方面研究日益增多,蜱螨学已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而与昆虫学分离。1962年3月26-29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曾举行了一次以“蜱螨学最近进展为题的蜱螨学术讨论会。本书就是根据此次学术讨论会所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与综述报导编成的。 全书收录论文及综述共47篇,分为8个部分,即:(1)蜱螨学的将来,1篇;(2)害螨的个体生态学与防  相似文献   
204.
用NestedPCR 方法从含Ds 因子的转基因烟草DNA 中克隆了Ds 因子在烟草染色体插入位点的9 个旁邻DNA 片段,以这些片段作探针,和野生型烟草的DNA 进行Southern 杂交,以检测这些片段在烟草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结果表明它们都属于烟草染色体上的低拷贝DNA。另外,对这些DNA 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将它们的顺序与Genbank 数据库中已有的核苷酸序列相比较,其中长度为128 核苷酸的片段1 和荷兰芹的4CL2 基因的一个区段有57 .8 % 同源性,而另一长度为169 核苷酸的片段3 和百合中的反转座子的一个区段有60 .9 % 的同源性。这都表明Ds 因子在异源植物烟草中插入染色体单拷贝基因的机率很高,这对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5.
以含Bt杀虫蛋白基因(单基因)烟草和常规烟草为对照,系统测定了含Bt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蛋白基因(双基因)的抗虫烟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不同龄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1~3龄幼虫取食转双基因烟草3d后死亡率为80.5%~99.3%,取食6d后死亡率达100%,均显著高于转单基因烟草。2龄幼虫取食转基因烟草3d后转至正常饲料,转双基因烟草对幼虫死亡率、存活虫体重、化蛹率和化蛹时间等生长发育的影响,均显著高于转单基因烟草。  相似文献   
206.
207.
由RTS-barnase嵌合基因的表达导致的雄性不育水稻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方法从水稻品种IR36的总DNA中扩增了RTS基因 5’调控区 (- 12 2 8~ 2 5 )顺序并与从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染色体DNA中克隆的RNase(barnase)基因编码区构建了嵌合基因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ZH11,所获得转基因植株的主要性状与供体亲本无显著差异 ,但开花后药壁不开裂 ,并且大多数植株的花粉不被I KI染色 ;自交条件下结实率为零 ,表现为完全不育 ;而用空载体转化所得到的植株及未转化的对照植株则是可育的。转基因不育株经人工授以正常的花粉 ,可以获得杂交种子。F1代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以单拷贝整合于不育植株基因组中的RTS barnase嵌合基因可以通过杂交遗传并且雄性不育性状与其存在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8.
通过PCR扩增 ,从籼稻品种IR36中克隆了RTS启动子的DNA片段 ;序列分析表明 ,所克隆的DNA片段含 12 5 7个核苷酸 ,与Lee等 (1996 )报告的序列比较 ,核苷酸同源性为 97.1% ;将 - 12 2 8~ 2 5的RTS启动子区段与GUS编码区组成的嵌合基因插入双元载体的T DNA中 ,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 ,得到转基因水稻植株。GUS活力检测表明 ,此嵌合基因不仅能在花药绒毡层 ,而且还在花药表皮细胞、药室内壁以及花粉中表达 ,而 - 783~ 2 5的 5’上游区与GUS编码区组成的嵌合基因则未在转基因水稻的花药中检测到其表达。  相似文献   
209.
核黄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黄素 (维生素B2 )为天然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 ,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物质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核黄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方法 ,并在核黄素主产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为进一步获得核黄素高产菌株 ,人们对核黄素合成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机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并以此为依据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出了核黄素高产菌株 ,大大提高了核黄素的产量 ,其中尤以枯草芽孢杆菌最为成功。综述发酵法生产核黄素的现状、核黄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讨论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10.
本文报道了6种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敌敌畏、对硫磷、敌百虫、乐果和杀螟松),6种非有机磷毒物(西维因、氯化高汞、滴滴涕、六六六、三硝基甲苯和苯酚)分别对我国淡水养殖鲤科鱼类的急性致毒试验,以及不同水体中不同种类和年龄的鱼的脑胆碱酯酶活力的测定,证实有机磷农药可以特异地抑制鱼脑胆碱酯酶活力,其抑制程度与农药浓度相关。在有机磷农药对鱼类慢性致毒试验中发现:水中有机磷农药浓度和水温对鱼脑胆碱酯酶活力的恢复和鱼体残毒释放的速度有影响。六六六和对硫磷联合致毒对鱼脑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