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1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399篇 |
专业分类
11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6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报道齿裂菌属的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及绵石栎Lithocarpushenryi(Seem.)Rehd.etWils.上的黄山齿裂菌CoccomyceshuangshanensisY.R.Lin&Z.Z.Lisp.nov.和生于青冈上的大齿裂菌C.magnusY.R.Lin&Z.Z.Lisp.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小齿裂菌C.leptideus(Fr.Fr.)Erikss.和显缘齿裂菌C.limitatus(Berk.&Curt.)Sacc.。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和图解。模式标本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对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基因进行了信息分析,并选用金针菇双核菌株H1123作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菌丝生长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淀粉酶基因表达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包含6个α淀粉酶和1个γ淀粉酶。7个淀粉酶基因的表达量均在菌丝接种后第10天出现峰值,并与胞外淀粉酶活性呈同步变化,说明基质中淀粉的分解和利用是淀粉酶家族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其中α-Amy-1、α-Amy-4、α-Amy-5的上调幅度最大,为淀粉降解和代谢过程的主效基因。值得注意的是胞内淀粉酶基因α-Amy-1在第10天时达到约90倍的上调表达水平。我们推测:金针菇胞外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小分子单糖的同时,其胞内淀粉酶也参与了这些糖类的吸收和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73.
本文论证了菲波纳斯(Fibonacci)级数与菊花花冠结构的关系,发现了花冠的通用数学模式:花冠(数目)=(5×倍数)十F_n(F_(n-1)+F_(n-2)) 相似文献
74.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是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在天然防腐剂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长裙竹荪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通过萃取、3次不同流动相的硅胶柱层析、1次反相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法对竹荪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个抗菌活性强的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等数据分析,推断该化合物为间苯三酚。以巨大芽孢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用平板打孔法及原位抑菌法测定该化合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这两种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分别为83.06μg/mL和51.58μg/mL。本研究首次从长裙竹荪中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间苯三酚,为竹荪天然抗菌物质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索适合八年制医学生教育特点的临床诊断见习教学模式,提高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法:根据八年制医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分时段讲解式授课、以典型病例为核心的CBL教学法及临床实践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结果: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适合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诊断见习教学. 相似文献
76.
苯肼对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Brunara等人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基础上,建立一种由急性溶血性贫血后,而诱发家兔幼红细胞增多的非正常生理状态的红细胞在体衰老模型,继而研究新生红细胞从产生到死亡死亡过程,即衰老过程的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新生红细胞的压积、变形、取向及与之相应的全血的粘度、血沉等指标的连续60多天的监测,发现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微观流变学特性确实有明显改变。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77.
采用RT-PCR技术从甘蔗中克隆So IRL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So IRL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甘蔗So IRL,Gen Bank登录号为KF808324。该c DNA全长1 169 bp,含有1个92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0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甘蔗So IRL与玉米的IR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q RT-PCR分析表明So IRL在甘蔗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RSD病菌及低温(4℃)、聚乙二醇(PEG)、Na Cl和脱落酸(ABA)4种非生物胁迫下均被诱导表达,但表达模式不同。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甘蔗应答RSD过程,并可能在非生物胁迫中也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78.
选取23种香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方法,进行了10个与稻米食味品质相关基因:耽、SSII-3、SBE3、AGPiso、SSIII-2、AGPlar、P比、SSI、ISA、SSIV-2的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含有最好食味品质基因型的水稻是“2845”;其次是“松香早粳”、“苏沪香粳”、“B1”、“武运2645”、“通运粳”、“银香28”、“香粳49②”、“99983”、“W香99075”、“07-08”、“云粳优15”、“29185”、“南海318”:另外9种香稻,“大华香粳”、“武香14”、“香粳”、“Della光身稻”、“大粒香”、“泰国香稻”、“C香517”、“香稻1号”、“中香1号”都分别含有一些可能会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基因型。开展本研究不仅能够使人们对这些香稻食味品质基因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可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培育优良食味品质香稻新品种和亲本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基因型信息。 相似文献
79.
噬菌体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及源泉.分枝杆菌噬菌体也是构建分枝杆菌,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遗传研究工具的基础.目前,基于分枝杆菌噬菌体重组酶的重组系统是国际热点.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分枝杆菌噬菌体Che9c重组酶gp60、gp61所构建的分枝杆菌重组工程体系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组研究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验室工作展望了其研究前景.该体系不依赖细菌自身的RecA系统,不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不需要复杂的体外操作,只需表达分枝杆菌噬菌体重组酶,从而使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及点突变和构建分枝杆菌噬菌体突变株更方便.这为分枝杆菌及其噬菌体基因诱变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迅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0.
为掌握刀鲚(Coilia nasus)胚胎及胚后发育早期的脂肪酸变化规律,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刀鲚的胚胎(原肠期,受精后7~9 h)、0日龄仔鱼(初孵仔鱼)、3日龄仔鱼和5日龄仔鱼(开口前)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刀鲚发育早期的总脂占干物质的相对含量均较高(53.10%~60.97%),干物质的总脂相对含量随个体发育显著降低,单个个体的总脂含量随个体发育呈现剧烈下降趋势,数值从胚胎的43.62μg/ind剧烈下降到5日龄仔鱼的16.27μg/ind;水分含量随个体发育而升高。刀鲚发育早期上述4个时期的干样中检出6种饱和脂肪酸(SFA)、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个发育时期脂肪酸相对含量,C18:1n9c占绝对优势(50.39%~57.00%),C16:1丰富且稳定(13.77%~14.24%),C16:0也较丰富(7.45%~9.1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占绝对优势(65.14%~72.26%),n-3与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n3PUFA/∑n6PUFA)较小(1.78~2.38)。刀鲚胚胎孵化出膜期间,单个个体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实际减少程度较高,尤其是C18:1n9c(减少量为13.21μg/ind,减少比例达到55.49%)和C16:1(减少量和比例分别为3.30μg/ind和53.12%),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减少程度较低(1.44μg/ind和38.41%),尤其是DHA(0.95μg/ind和36.52%)。然而,出膜后,仔鱼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利用相对较低(1.94μg/ind和14.17%),尤其是C18:1n9c(13.21μg/ind和12.41%)和C16:1(0.63μg/ind和21.81%);而对EPA+DHA利用相对较高(1.04μg/ind和45.10%),尤其是DHA(0.71μg/ind和42.61%)。研究表明,刀鲚胚胎优先蓄留EPA和DHA,仔鱼在摄食前大量利用EPA+DHA(特别是DHA),呈现出海水鱼类脂肪酸的利用特点。因此,建议在刀鲚亲本强化培育及产后培育中,增加投喂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特别是C18:1和C16:1)的饵料,以加强刀鲚亲本的营养积累和产卵后亲本生理机能的恢复;在刀鲚育苗前期,要及时补充富含DHA和EPA的饵料,如,单胞藻、蛋黄等,以提高刀鲚仔鱼开口期间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