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原花青素聚合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花青素是一类通过植物类黄酮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聚多酚类化合物,它具有抗紫外线、抗病、抗虫,清除自由基,调节种子休眠和萌发等生理功能。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原花青素的结构类型和生物合成机制、原花青素聚合作用机理(包括:原花青素的聚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中央大液泡、缩合过程中延伸单元前体可能为无色花青素、黄烷-3-醇和花青素等假说)、以及推测参与催化聚合反应的缩合酶(包括:植物多酚氧化酶、植物漆酶和植物过氧化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原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2.
重庆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九派  袁道先  谢德体  魏朝富 《生态学报》2009,29(11):6292-6301
基于重庆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的1 412个土壤剖面数据,结合重庆岩溶区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重庆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引入有机碳丰度指数这一指标,对有机碳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景观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岩溶区20 cm和10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43×1011 kg和3.29×1011 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重庆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不均匀,2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26~7.20 kg m-2之间,10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43~25.72 kg m-2之间.重庆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库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景观中的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20 cm深度的土壤和景观有机碳丰度指数分别在0.73~1.74和0.39~1.20之间,100 cm深度的土壤和景观有机碳丰度指数分别在0.32~3.00和0.46~1.70之间.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单位面积上2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重庆岩溶区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单位面积上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重庆岩溶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总体而言,重庆岩溶区是土壤有机碳储量相对贫乏的区域.  相似文献   
63.
分形理论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是以局部的某些特征来解释整体,微生物的生长形态可以用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就微生物的菌落分形、菌丝分形的现象和机制开展讨论,并认为环境因素,如土壤、水、恶劣环境和抗生素环境均可对微生物的分形产生影响,为在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研究找到相关基础。同时介绍了计算机在微生物分形上的应用,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与土壤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4.
从血清学、内含体、病毒形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确证了自新疆十字花科蔬菜上分离到的63-3毒源(称为新疆分离物)是属于含 DNA 的花椰菜花叶病毒。新疆分离物与已知为花椰菜花叶病毒的 Campbell 毒株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对感染了新疆分离物的油菜叶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有多种内含体存在,其中直径15—18毫微米的小颗粒呈晶格排列。此情况,在花椰菜花叶病毒组(Caulimovirus)中尚未发现。新疆分离物纯化制剂的病毒颗粒为直径50毫微米的球状颗粒。病毒沉降系数 s20,w为200—220S,用二苯胺方法测定出病毒中 DNA 含量为16—18%,其侵染性能为 DNase 所破坏。这些特性都与国外报道的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理化性质相一致。根据传毒媒介和在蔓陀萝上形成枯斑反应,新疆分离物可能是类似于 New York 8153这一类的一个毒株。  相似文献   
65.
3种中药对分枝杆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野菊花、鱼腥草及鬼针草对强毒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_(37)Rv)、堪萨斯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对H_(37)Rv野菊花水煎剂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mg/ml,鱼腥草水煎剂为10mg/ml,鬼针草水煎剂未见明显作用;对堪萨斯分枝杆菌野菊花和鱼腥草水煎剂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0mg/ml,鬼针草水煎剂为5mg/ml;对胞内分枝杆菌3种中药水煎剂均未显示出抗菌作用。选用有抗菌作用的中药,以超薄切片技术,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野菊花作用后的H_(37)Rv主要是细胞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6.
纵纹腹小Hao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9年的3-7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纵纹腹小Hao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其内容包括栖息地,营巢环境,种群密度 ,食物组成等。  相似文献   
67.
纵纹腹小鸮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 1 999年的 3~ 7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纵纹腹小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其内容包括栖息地、营巢环境、种群密度、食物组成等  相似文献   
68.
土壤-植物系统中光照与氮素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运用盆栽试验,以莴笋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的变化,不仅会引起莴笋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的改变,而且也将导致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不同肥力的3种紫色土,其养分含量受光照强度变化影响的状况是,NH^+4-N和NO^-3-N的含量均在大眼泥土〉沙土〉石骨子土,而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则以沙土〉石骨子土〉大眼泥土。光照强度的变化亦影响氮肥的施用效果,在试验光强(80-320μmol/m2  相似文献   
69.
植物篱-农作坡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植物篱-农作坡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 与常规等高农作模式相比,植物篱-农作复合农业模式下土壤>0.25 mm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3%~16.1%和37.8%~55.6%,明显提高了各坡位粒级>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改善了粒级>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在下坡位的相对富集和上坡位相对贫乏的状况.植物篱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和>0.25 mm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进而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蚀性.坡度与植物篱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和坡面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0.
靶向富集技术具有良好的均一性、特异性和灵敏性,只需较低的测序覆盖度即可满足后续的分析。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定位点重测序和染色体构象等研究。为了靶向富集测序文库中特定的染色体DNA片段,本研究以21号染色体为例,采用人胚肝二倍体细胞CCC-HEL-1建立了一种单染色体靶向富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人正常核型二倍体细胞同步化到G2/M 期,制备染色体悬液;然后流式分选出21号单染色体。(2)采用多重退火环形扩增技术(MALBAC)对21号染色体DNA进行扩增;用扩增的DNA产物构建文库。(3)利用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RNA探针与文库进行液相杂交,捕获并验证捕获效率。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明,特定的21号染色体呈上百倍的富集,而靶标文库则富集了近60 倍。结果提示,特异单染色体靶向富集方法成功建立。该法不仅可实现任一单染色体的靶向富集,用于单条染色体功能组学研究,而且还可能用于查找特定疾病相关的染色体异常(如DNA突变、异位、重复及倒置等),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