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41.
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生长对外源植物激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植物克隆生长调节问题,目前集中于外在机制的研究。为了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的内在机制,采用3×3回归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期望了解不同生长性状对IAA和CTK用量及其配比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生长性状对激素用量的响应规律呈典型的钟形曲面模式,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生长指标随IAA、CTK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生长指标随IAA、CTK用量的增大而下降。(2)不同生长指标对激素用量及其配比的响应规律具有一定差异,较高的IAA比例有利于促进树高生长,较高的CTK比例有利于促进地径和冠幅生长,而几乎相等的IAA和CTK用量有利于种群生物量积累。(3)在激素用量适宜的情况下,中国沙棘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高大的个体,较多的子株,有利于提高种群对生境资源的占据和利用,并提高排斥其他植物种类入侵的能力;当激素用量过高或过低时,中国沙棘以降低生长量为代价,形成矮小的个体,减少子株数量,有利于削弱个体之间的竞争。这一结果为了解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内在调节机制提供了线索。(4)根据不同生长指标的激素效应方程,求出了相应的IAA和CTK的最佳用量和最佳配比,以及合理施激素区域和最低成本线。(5)克隆子株数量增幅与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增幅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群生物量增幅呈显著正相关,即适宜的IAA和CTK用量既可加速个体生长、也能促进克隆子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2.
气相色谱法检出和鉴定厌氧菌的实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目前气相色谱法检出和鉴定厌氧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去除蛋白胨、酵母浸膏、葡萄糖培养基(PYG)本底干扰物的简便方法,提高了对色谱图定性和半定量解析的准确性。同时又推荐了一套简易价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通过对若干厌氧菌株的检出和鉴定,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上述工作将有利于气相色谱检测厌氧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3.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科  江长胜  郝庆菊  吴艳  谢德体 《生态学报》2012,32(14):4379-4387
以位于西南大学实验农场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0—60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及垄作翻耕(LF)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总有机碳的主体,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9.56%—95.66%,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分配比例逐渐升高;其次是自由轻组有机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5.03%—26.43%,从土壤表层向下,其分配比例迅速下降;闭合轻组有机碳最低,仅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37%—4.93%,其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变化不明显。在0—60 cm土壤深度内,不同耕作方式下自由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4.36 g/kg)>DP(2.11 g/kg)>LF(1.74 g/kg)>SH(1.46 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7.1%、14.0%、12.2%和11.3%;闭合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0.82 g/kg)>DP(0.51 g/kg)>LF(0.36 g/kg)>SH(0.34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3.36%、3.45%、2.71%和3.00%。因此,在西南地区紫色水稻土上实行垄作免耕能提高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从而改善土壤有机碳质量。另外,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及闭合轻组有机碳相比,自由轻组有机碳对耕作方式的变化最敏感,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4.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4%,致病菌以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为主,占57.4%,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占71.8%。35例患者中2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消化道真菌感染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5.
用于扩增较大片段DNA的PCR方法方向东,陈淳(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国家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上海200031)诸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200025)关键词DNA扩增,PCR自从Taq(Thermusaquaticus)DNA聚合...  相似文献   
146.
茶叶的饮用历史已有千年,其保健功效得到广泛关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提取物中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单体,研究表明EGCG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因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且无耐药,是抗流感药物的有利候选。本文首次针对EGCG的抗流感机制进行综述,全面评价EGCG的抗流感价值,为后续进一步开发EGCG类抗流感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对不同行为表现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脑部多巴胺及其受体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从蜜蜂观察箱中采集不同行为表现的工蜂,解剖其脑部,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和实时荧光PCR仪分别检测多巴胺含量和受体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建立了不同行为表现的蜜蜂脑部多巴胺及受体基因的研究方法。意大利蜜蜂哺育蜂脑部的多巴胺含量与新出房工蜂、采集蜂、休息状态下的工蜂存在显著差异。多巴胺受体1基因及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在哺育蜂脑部处于高表达状态,4种不同分工的意大利蜜蜂脑部多巴胺受体2基因、受体3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巴胺与蜜蜂不同行为表现密切相关,多巴胺受体1基因与转运体基因可能参与蜜蜂哺育行为。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典型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典型高纬度冻土区和高海拔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NM、TSA 、R2A 3种培养基分离培养不同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用通用引物扩增分离的细菌16S rRNA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6个样品中得到冻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菌落数量为4.70×103 -2.57×105 cfu/g(土壤干重),根据不同的菌落形态分离出144株可培养细菌.纯培养物的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表明:我国高纬度冻土区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分别属于Firmicutes分支(59.52%)、Gammaproteobacteria 分支(38.10%)、Betaproteobacteria分支(2.38%),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菌株为该区域的三大优势菌群.我国高海拔冻土区土壤样品中分离细菌属于Gammaproteobacteria分支(89.22%)、Firmicutes分支(8.82%)和Bacteroidetes分支(1.96%)o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结论]我国高纬度冻土区和高海拔冻土区土壤具有较高的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不同类型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不同.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冻土区土壤细菌资源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以采自广西金秀县的绞股蓝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休眠原因、休眠类型及其破眠方法进行了研究,为绞股蓝种子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绞股蓝新采收成熟种子的生活力达91%,在10℃~35℃恒温和15℃/25℃变温中的发芽率均低于10%,新种子的生活力极显著大于发芽率,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2)绞股蓝种皮不限制吸水,胚分化发育完全,离体胚发芽率为(78.0±4.8)%,且能够长成正常幼苗,说明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无休眠现象。(3)绞股蓝完整种子及其粉碎种子的水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率、苗高及根长均有抑制作用,随水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且粉碎种子的抑制作用较强;当粉碎种子的水提液浓度为5%时白菜种子萌发率、苗高、根长分别为18.0%、0.1cm、0.1cm,分别显著低于对照77.1%、97.3%、95.8%,说明绞股蓝种子的种皮和胚乳中存在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是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4)GA3和6-BA不能促进绞股蓝种子萌发,低温层积对绞股蓝种子休眠的解除具有促进作用;绞股蓝种子的休眠属于生理休眠类型,休眠水平属于中间型。(5)低温干藏能够打破绞股蓝种子休眠,是绞股蓝种子破除休眠及种子保存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0.
利用气相色谱法,选用国产聚合物固定相GDX-104,在3m的柱子上成功地分离和测定了反硝化作用中产生的N2O,从而可得出反硝化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对于研究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动态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