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21.
开发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迫在眉睫。刚发现青霉素时 ,几乎所有的金黄色链球菌都是药物敏感型 ;异烟肼和链霉素刚用来治疗结核病时 ,效果几乎 1 0 0 % ,但 90年代中期 ,几乎 90 %的金黄色链球菌和 50 %以上的结核分枝杆菌都耐药 ,耐多药菌株也日益普遍。现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比较单一 ,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个主要原因。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交叉耐药性、毒性和难以根除条件致病菌感染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发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1 .微生物基因组及其功能未知基因中蕴涵了开发新型抗生素的大量有用靶点抗生素开发首先往往需要鉴定靶点。靶…  相似文献   
122.
结核分枝杆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芯片、基因中断、基因互补法、差示荧光诱导法、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DNA库免疫、细菌人工染色体库是结核分枝杆菌研究的主要方法。综合利用上述技术可能是我们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3.
刘芳  娄永根  程家安 《昆虫知识》2003,40(6):481-486
综述了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相互作用的进化过程。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特征和功能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之间长期进化的结果。在植物、植食性昆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进化过程中,3个不同营养级,包括植物、植食性昆虫和天敌有着各自的调节和利用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策略。但有一些问题,如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的诱导防御在田间是否真正能起到保护作用等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24.
宁波天童森林公园蝶类资源及区系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90-2001年间对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蝶类68种,隶属于9科52属。其中,东洋种29种,古北种5种,东洋、古北共有种34种,分别占总数的42.6%、7.4%和50.0%,表明该地区蝴蝶以东洋界种类为主要成分。同时还记述了各种蝴蝶的学名和寄主。  相似文献   
125.
用微生物基因开发对付感染性疾病的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对于深化认识微生物之间关系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基因组开发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和进展,其中重点是利用生物信息手段、基因芯片、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筛选新的抗微生物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26.
后基因组时代的结核新疫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建平  乐军  王洪海 《生命科学》2002,14(1):30-34,26
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学的DNA芯片等技术筛选适当的保护性抗原,重点在亚单位疫苗的DNA疫苗方面构建预防性和治疗性的疫苗,并配合使用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是值得重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通过对小鼠摄食、摄水量及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为今后的营养学和营养疾病学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利用反义核酸技术与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相结合 ,从动物整体水平上研究与动物膳食和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功能。从课题组以往研究得到的摄食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中选出 4个 ,用BALB c小鼠进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D1、Pe和Tr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摄水量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D1和Tr实验组的蛋白质代谢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D1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下降趋势 ,但其表观消化率小于对照组 ,说明其蛋白质代谢功能有所下降 ;Tr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呈上升趋势 ,其表观消化率大于对照组 ,说明其蛋白质代谢功能有所上升。结论 预测D1基因可能与促进营养代谢功能有关 ,Tr基因可能与抑制营养代谢功能有关。D1、Pe和Tr与移动、痛觉、记忆等其他行为学有相关性 ,P3与其他行为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8.
通过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的方法, 获得了稳定携带TFAR19基因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MEL-TF19. 经Western blot证实该细胞系有TFAR19蛋白表达. 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 转染TFAR19基因后MEL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并且在凋亡诱因的存在下使细胞凋亡率增高. 流变学研究结果显示, 转染TFAR19基因在加速MEL细胞凋亡的同时, 使细胞对低渗的抵抗力降低, 渗透脆性加大, 细胞表面电荷减少, 电泳率降低; 与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呈负相关的弹性模量K1增加, K2无明显变化, μ 明显减小. 以上结论从生物流变学角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凋亡新相关基因TFAR19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9.
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4株高度特异性的白背飞虱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WPH-1H9、WPH-2B6、WPH-2E12和WPH-3F12。这些抗体与其它8种昆虫未发生交叉反应,其中WPH-2B6可与白背飞虱所有虫态发生反应,其余3株只与卵和雌成虫发生反应。应用免疫双扩散法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结果表明:WPH-2B6为IgG2b亚类,其余均为IgG1亚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表明,白背飞虱抗原主要由分子量分别为182、116、66.2及40 kD的4个多肽组成,其中WPH-2B6与182、116 kD的多肽结合,其余3株的单抗只与116 kD的多肽具有亲和性。最后对这些单克隆抗体在捕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0.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6-24头/盆若虫和2-6对/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11和协优9308上,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930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在互利关系,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