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61.
为了解云南省农耕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云南不同经纬度、海拔等自然环境条件,于2010年8月—2018年4月,选取云南省25个调查样区中104块农耕地,采用铗夜法开展小型兽类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农耕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共捕获小型兽类3240头,隶属4目9科21属42种,其中啮齿目最多,以齐氏姬鼠和黄胸鼠为代表.25个样区聚类为三大类.小兽在纬度和垂直分布上类似,低纬度和低海拔范围的种类相对较少,以家鼠属和小鼠属为主,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以姬鼠属、白腹鼠属和绒鼠属为主.小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出现在中海拔地区;经度水平分布上,小兽多样性指数呈V型分布格局,在98°—99° E最高;而纬度水平上,小兽多样性指数由南到北总体呈上升趋势.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表明,各因子对农耕区小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的影响程度为经度>海拔>纬度.相似性分析表明,相邻梯度带之间小兽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相似性最高出现在中海拔带、中纬度带、低经度带之间,不同梯度带距离越远,小兽相似性越低.云南省农耕区小兽群落结构在不同维度上存在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随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2.
采后生理学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围绕鲜活果蔬的保存、运输和供给。进入21世纪,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组等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果蔬采后生理学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前沿,深入探讨果蔬采后成熟、衰老和品质保持的调控机理和贮藏环境对品质的生理应答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包括Met氧化存在被Met亚砜还原酶A和B逆转,提出了LcMsrA1/B1下调表达导致LcCaM1氧化加速,增强了LcNAC13和Lc WRKY1的DNA结合活性,从而激活或抑制荔枝(Litchi chinensis)果实采后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MaMYB3通过直接抑制淀粉降解相关基因和MabHLH6对淀粉降解产生负作用,从而延迟香蕉(Musaacuminata)果实成熟;鉴定出直接调控柑橘(Citrusreticulate)果实的α-和β-支链类胡萝卜素转化的R2R3-MYB转录因子和参与桃(Amygdaluspersica)果实香气形成的萜类合成酶编码基因TPS家族成员以及WRKY和AP2/ERF转录因子;SlVPE3通过激活KTI4方式调节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果实抗病性机制。针对国际上学科发展方向与特点,认为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紧跟国际发展前沿,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存在学科大而不强、领军人才不足、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对未来发展需求、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3.
目的通过对老龄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TC)皮肤症状的观察和鉴定,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皮肤型狼疮的小鼠模型。方法观察TC小鼠出现皮肤症状的年龄,对比同龄小鼠与C57BL/6小鼠的皮肤症状,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及抗ANA抗体,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病理学症状。结果 2/3的TC小鼠出现毛发脱失、皮肤溃烂等症状,其病变最早发生于40周龄,皮肤病变的狼疮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和抗ANA抗体滴度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狼疮小鼠角质层缺失,上皮层连续性中断,真皮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狼疮小鼠在40周后会出现皮肤病变,显示该小鼠可作为一种研究慢性皮肤型狼疮的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64.
槐角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槐角丸在成分分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5.
以2004年构建并保存在种质库10年的186个单株组成的湘743/Katy F2:3群体为材料,在发芽的第5天和第9天统计亲本和各株系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应用由129个标记组成的连锁图谱检测与种子活力相关的QTL,一共检测到12个QTLs,共分布在6条染色体的6个区间,单个QTLs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73%~47.53%,联合贡献率都是50%。其中,在第8染色体RM152~RM310区间检测到一个主效的QTL,对第5天发芽率和第9天发芽率和第9天成苗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2.02%、47.53%、38.64%,来自于湘743的基因增加发芽率和成苗率;在第9染色体RM444~RM219区间检测到一个稳定表达的QTL,对第5天发芽率和第9天发芽率和第9天成苗率的贡献率分别为8.85%、7.49%、10.36%,来自于Katy的基因增加发芽率和成苗率;此外,没有检测到显著的上位性互作。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大黄酸和迷迭香酸单用及配伍通过抗凋亡对5/6肾切除(5/6Nx)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手术制作慢性肾损伤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酸(150 mg/kg/day)治疗组、大黄酸(75mg/kg/day)+迷迭香酸(75 mg/kg/day)治疗组和迷迭香酸(150 mg/kg/day)治疗组。给药1个月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TUNEL染色和测量肾组织中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和迷迭香酸单用及配伍都可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P0.05)水平,改变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且配伍的效果优于单用。结论:大黄酸和迷迭香酸配伍发挥肾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其作用机制与抗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7.
以引进禾草柳枝稷为材料,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梯田设置20cm(L20)、40cm(L40)和60cm(L60)3种种植行距,比较研究了其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特征,探讨其光合生理和水分利用特征与种植行距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行距下,柳枝稷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均出现在10:00,第二峰值L40出现在14:00,L20和L60出现在16:00,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均由非气孔因素限制引起;柳枝稷叶片Pn日均值大小依次为:L60>L40>L20,且两两间差异显著。(2)柳枝稷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与Pn相似,分别在10:00和14:00达到峰值,日均值大小依次为:L60>L40>L20。(3)不同行距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除0~50cm土层外,其它各土层土壤储水量均存在较大差异,0~380cm土层总土壤储水量表现为:L20>L40>L60。(4)柳枝稷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L20>L60>L40。研究发现,20cm行距的柳枝稷个体虽光合速率较低,但群体生物量和土壤储水量较高,所以柳枝稷在黄土丘陵区梯田的较优行距为20cm。  相似文献   
168.
人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星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本文回顾了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型别、所致疾病特征、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文献,指出人星状病毒目前存在多种型别,尤其是近年来发现了多种新型的星状病毒,主要的流行型别是血清型1型,不仅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疾病特征和其他腹泻相关病毒相似,但是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对于几种新发现的星状病毒,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未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9.
将具钙楼梯草Elatostema calciferum W.T.Wang和裂序楼梯草Eschizocephalum、W.T.Wang处理为新异名。  相似文献   
170.
为了研究我国札如病毒(Sapovirus,S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特点,收集了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安徽省、福建省、海南省、河北省、河南省等9个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共1 110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札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札如病毒阳性率为0.9%。对检测到的全部10株札如病毒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10株札如病毒属于三个基因型:GI/1、GI/3和GII/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