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文在2.75ha 永久样地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南岛霸王岭山地雨林的区系组成和群落的外貌、水平结构及垂直结构。在区系组成方面,山地雨林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关系密切,其群落外貌富有热带雨林的特征。应用年龄结构曲线来分析群落和种群的发展趋势,表明该群落是一稳定发展的群落,其乔木层可分为3层:第一层高22.5~25m,集二层高15~22.5m,第三层高5~15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和联合组(n=60,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事件相关电位、血清BDNF和IGF-1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N1潜伏期、P2潜伏期均缩短,P3波幅均升高,且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P2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N1潜伏期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IGF-1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在盐酸多奈哌齐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认知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可调节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BDNF、IGF-1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胎盘组织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本文对正常孕妇、IUGR患者及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后患者各12例,采用NADPH黄递酶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胎盘组织的分布,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胎盘组织NOS活性。结果表明:正常孕妇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NOS呈强阳性反应,绒毛干血管壁呈阳性反应,终末绒毛毛细血管壁呈阴性反应;IUGR患者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干血管壁NOS染色明显变浅,而终末绒毛毛细血管壁呈阳性反应;中药治疗后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干血管壁NOS染色明显加深。NOS活性测定中药组较IUGR未治疗组显著增高,与正常孕妇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NO参与IUGR的病理生理过程,补肾益气活血方通过增强NOS活性促进胎盘组织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用丙肝病毒C+E1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C+E1按400ug/只剂量免疫BALB/C小鼠,14周后同一剂量再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后2周,在50%PEG1450介导下将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51)融合。实验结果融合率达54.3%(313/576)。阳性率为5.4%(17”313)。克隆化后得到6株稳定分泌抗丙肝病毒C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6株杂交瘤均产生IgM抗体,接种BALB/C小鼠后产生腹水的效价为164-1320(ELISA)。  相似文献   
15.
家蚕丝蛋白Fhx/P2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家蚕Fhx/P25基因在时空上的调控机制,通过PCR扩增获得家蚕丝素蛋白Fhx/P25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进一步构建了由Fhx/P25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DsRed的表达载体pSK-P25-DsRed-PolyA,并通过家蚕BmN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结果显示:Fhx/P25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符合真核生物启动子特点,具有丝腺特异性表达启动子的特征,TATA框的保守序列为TATAA,位于-28—-32处,CAAT基序有3个,其中-110—-117和-90—-87处的2个CAAT基序可能具有活性;二级结构分析显示:Fhx/P25启动子区域具有复杂的茎环结构,这可能与蛋白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时间性以及活性有关。基因启动子可以驱动红色荧光基因DsRed在家蚕BmN培养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16.
2003~2006年对安徽省马鞍山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经鉴定有69种,隶属于8科50属,分别为凤蝶科6属13种,绢蝶科1属1种,粉蝶科5属7种,眼蝶科4属9种,蛱蝶科10属15种,喙蝶科1属1种,灰蝶科13属14种,弄蝶科8属9种。马鞍山地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20个区系型,以华中-华北区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计10种,占14.49%;其次为华中区特有种为9种,占13.14%;马鞍山地区蝶类区系主要以华中区区系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在糖多孢红霉菌(Sac.erythraea)中表达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发挥其在贫氧环境下与氧结合形成氧合态,而改变限氧时细胞原有的代谢方式,将vgb克隆于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载体中。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vgb,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vgb的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质粒,电穿孔法将vgb转化置糖多孢红霉菌中,鉴定采用SDS-PAGE电泳。vgb在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检测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示。结果克隆了含有vgb的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质粒(pBlueV),分子量6.033 kb,筛选了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株,重组菌株表达的血红蛋白能与1∶300的VHb抗体呈显色反应。结论vgb在糖多孢红霉菌中获得了表达,这对继续研究生产红霉素的工程菌改造,解决工业发酵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冷应激大鼠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变化,本实验检测了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含量。方法采用放射配体—3H-睾酮结合分析法。结果冷应激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雄激素受体最大结合量(单位:fmol/mgDNA)为143.38±9.47和87.46±15.11;雄激素结合蛋白(单位:fmol/mgpro.)为34.98±8.16和12.94±3.6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冷应激导致睾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反馈地引起其受体浓度增加的变化是机体代偿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短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30例住院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分期前后联合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Birdwell植骨融合分级.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8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2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18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有两例发生断钉.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融合率高,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并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类可逆多分子饱和生化反应系统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化反应中一类可逆多分子饱和反应系统x=a-xy^n cy^n 1,y=xy^n-cy^n 1-dy/(y 6),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完整的解决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不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