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是人工湿地不可缺少的成员,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微生物群落调节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各种新颖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经成为研究人工湿地的微生物多样性的有力工具,其中最常见的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寡核苷酸荧光探针原位杂交(FISH);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调节作用主要取决于湿地的水文条件、废水的特点(包括组成成分,污染物的特点和利用性)、湿地的过滤材料或土壤类型、植物和各种环境因素;不同人工湿地类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从多到少依次是变形菌、噬纤维菌.黄杆菌菌群、放线菌和厚壁菌.如何进一步加深对氮循环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高废水中氮的去除效率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技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2.
陶立生  许亚平  姚俊  薛翠华 《生物磁学》2011,(18):3494-3496
目的:比较埃索关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渍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关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3.
许秀安  申宝忠  王丹  孙夕林  王凯  刘芳 《生物磁学》2011,(21):4090-4094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表现。方法: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GEL5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加扫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覆盖基底节区及中脑。使用SWI后处理软件在校正相位图上两次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红核的相位值,最终的相位值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病例组患者黑质、壳核的相位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黑质及壳核铁沉积增加。病例组壳核的相位值与PD病程之间存在负相关。对照组中尾状核头、壳核、黑质相位值左侧低于右侧。结论:SWI是显示PD患者脑内缺沉积的有效音白枪杏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了解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熟悉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 将1例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腔镜手术切除的团块用10% KOH压片镜检、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沙堡弱培养基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种.分离株应用E-test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鉴定为尖端赛多孢子菌.5种药物对其MIC范围分别为:伏立康唑0.064 μg/mL,卡泊芬净1.500 μg/mL,氟康唑16.000 μg/mL,两性霉素B>32.000 μg/mL,5-氟胞嘧啶>32.000 μg/mL.结论 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鼻窦炎国内少见报道,易与肿瘤相混淆;实验室检测对正确诊断起决定性作用;行鼻内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了解该菌的耐药性对指导抗真菌治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对12例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网顾性分析;应用美国BD924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阳性酵母样真菌经API20C鉴定到种;FUNGS 3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1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例,血液感染5例,腹腔感染1例;新生隐球菌对临床常用5种抗真菌药物除2例氟康唑中介外,其余均敏感.结论:新生隐球菌不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可引起身体多部位感染,死亡率较高;早期病原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联合用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7.
2010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具有原创意义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在水稻产量决定的遗传机制和作物基因组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 农业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0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08.
首次研究了7种凤仙花属(ImpatiensL.)植物茎的解剖学及细胞组织中草酸钙结晶的特征.结果表明,7种凤仙花属植物茎的解剖学结构非常近似,而茎中草酸钙结晶特征则差异显著,7种凤仙花属植物茎中均有草酸钙针晶,根据草酸钙结晶形态特征的不同,将针晶分为3种类型,即针晶束、针晶簇和散针晶.其中,黄金凤、长角凤仙花、锐齿凤仙花和红纹凤仙花有针晶束分布,而湖北凤仙花、紫花黄金凤和窄萼凤仙花则无针晶束分布,只有针晶簇或散针晶分布;此外,针晶的形态、长度、排列方式及丰富程度等在不同的物种中亦有差异.草酸钙结晶特征对凤仙花属植物的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9.
2005年应该是我国植物科学研究进入飞跃发展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 2005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顶级学术刊物Plant Cell、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Proteomics 和Bioinfomatics上发表的论文有46篇, 较2004年的22 篇增加了一倍。这反映了我国科研总体水平正在迅速提高, 并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我国科学家发表在上述主流刊物上的成果作一简单介绍。对我国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方面的进展, 读者可参阅许智宏院士全面的评述(Xu, 2006)。由于篇幅有限和统计上的困难, 我们相信这些介绍难于代表我国植物科研取得的全部成, 但是希望从一些侧面反映我国科学家在本土所做研究的主要进展, 本文就不同研究领域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110.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它是将一定容积的球囊放置于主动脉部位,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由体表心电图进行自动程序控制,使球囊充盈与排空限定在特定的时限。球囊充气发生在舒张压早期主动脉瓣刚刚关闭时,使主动脉内舒张压增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改善心肌供血。球囊排空发生在舒张压末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的瞬间,降低左室射血阻抗,减低心脏的氧耗,使左室的每搏排血量和射血分数增高。但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等,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易出现体位不适而致焦躁不安使IABP不能有效工作,因此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帮助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置管期,尤其对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