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72篇
  12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1980年11月20日,有很大争议的美国尤哈人化石,突然失踪了。警方得到报告,当即派人侦讯查寻,后来又悬了赏,但尤哈人化石至今下落不明,它成了世界上第二个“遗失的北京人”。尤哈人的来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南端,有个小镇叫埃尔森特罗,仓位于科罗拉多河形成的英皮里尔绿洲南部,是加州越冬的好地方。和小镇相去不远,有一片旷野——尤哈荒原。  相似文献   
992.
993.
三十五年历程 健笔凌云群英舞, 而立有五桃李秋。 但期英才风云志, 谱写新曲唱九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自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 40年前,正当“改革”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面向世界的大门“开放”之际,我们仿佛如梦初醒,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包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以及市场、资本、知识和科学技术给西方带来的繁荣。我国的生化界老一辈科学家和教育家也充分认识到向发达国家学习、开展科学技术交流对国家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于是聚集在全国生物化学会,为迎接和适应国内科技发展和高校建设的需要,讨论创建《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 《学报》的创刊、建设过程是一段令人难忘和跌宕起伏的历史。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家面临重振经济、经费困难的局面。在“中国生物化学会”(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支持下,在当时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党委书记彭瑞骢和院长马旭应允解决空间、人力和物力的帮助下,张昌颖、郑集、张龙翔、邹承鲁、杨福愉、周廷冲、黄翠芬、张树政、蔡良婉、苏成芝、李玉瑞,以及国内很多科研院所、高校的生物化学前辈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于1984年6月14日在京聚首,成立了《学报》首届编辑委员会,并于1985年正式创刊。《学报》的面世、建设和发展得益于全国各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的厚爱和支持,得益于编辑部姚仁杰、张迺蘅、杜国光等前辈们的呕心沥血、苦心经营。 创业难,守业更难。在科学技术及数字化的出版业迅猛发展、激烈竞争的21世纪,《学报》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宣传科学与创新,为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立科学与技术交流平台的宗旨和初衷,辛勤耕耘,已将《学报》发展、建设成为包括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信息交流等多个栏目在内的、完善的科学技术交流和服务的平台,刊载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创新性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和反映当前国内外生物科学前沿或热门领域的综述性文章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了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国际众多知名的检索数据库收录。为进一步丰富内容,提高影响力, 2015年起《学报》又陆续设立了特约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新栏目及专刊专栏,并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热点文章和要闻,提高了宣传科学、服务科学的质量,有效地扩大了期刊的影响。 《学报》诞生、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由老一代生化界前辈们和新一代科学家们共同谱写的波澜壮阔、可歌可贺的伟大诗篇,一部生动、可贵的创业、守业史。春树桃李,秋获其实。感谢生化界前辈们的艰苦创业,感谢新一代科学家们为学报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关爱和支持。 热烈庆祝《学报》创刊35周年!祝愿《学报》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994.
大树入城已是提高城市绿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合理应用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实测中医推拿(滚)法的运动过程,归纳(滚)法手法运动学的主要特征.方法 邀请推拿领域的专家,在其手背上选取标记点,拍摄专家进行(滚)法推拿时的动态影像并提取坐标数据.将坐标系建立在测试者手法运动初始时刻的手上,并对坐标和时间进行归一化,用统计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描绘了(滚)法手法的三维运动轨迹、位移-时间关系图、速度-时间关系图和旋转角-时间关系网,根据其运动学特点提出了14个特征时间点,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4个特征时间点进行归并,最终定量得到了具有共性的(滚)法手法的5个特征时刻,将(滚)法周期划分为四个具有不同运动特点的阶段,并提出(滚)法有持续1/5-1/4左右的时间具有作用面积大、作用力度大的特点.结论 从(滚)法特征时刻入手,对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取了(滚)法运动学中的共性特征,得到了一些定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扣针蛋白-5(fibulin-5,FBLN-5)是一个胞外基质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中,可通过与其它胞外蛋白相互作用而调节基质的结构.近期研究发现,该蛋白是一个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血管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扣针蛋白-5与一些肿瘤的增殖、转移和侵袭等相关,其基因突变则会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扣针蛋白-5与血管生成、血管发育、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关系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李峥  李其斌  邹鑫森  邓海霞 《蛇志》2010,22(4):353-355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伤后的救治策略,为毒蛇咬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临床及治疗措施。结果 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按临床分型,血液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伤致血液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PLT、纤维蛋白原(Fg)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甚至出现类DIC。本组危重型患者全部出现类DIC,轻型患者在应用抗蛇毒血清与血液学恢复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院外行伤口切开排毒出现出血不止,1例在院外诊为"DIC"行肝素抗凝治疗而出现消化道及伤口出血不止。经规范化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按毒蛇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治疗竹叶青蛇伤,禁止伤口切开排毒;对重及危重型病例应用同亚科五步蛇、蝮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对于轻型患者可暂时不用抗蛇毒血清,但应留观,动态观察血液学变化情况;出现类DIC不行抗凝治疗,而是止血、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998.
温度对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交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温度对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的交配行为的影响,在光周期LD 12:12,温度22℃,25℃和28℃下,观察了该虫的交配节律、日交配频率、交配持续时间和每日总交配时间.结果表明,该虫的交配节律受温度的影响,22℃下的交配高峰(上午9:00)较25℃和28℃下的交配高峰(上午8:00)推迟了1 h.温度对日交配频率和交配持续时间也有明显影响,22℃下日交配频率显著低于25℃和28℃,而交配持续时间则显著长于25℃和28℃.该虫每日总交配时间在这3种温度下变化不明显,而在较低温度下日交配频率的下降可能是由于交配持续时间延长所致.  相似文献   
999.
2007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报道产于云南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南部的中国天蛾4个新记录种:目天蛾亚科Smerinthinae的灰带鹰翅天蛾Ambulyx canescens(Walker, 1865),长喙天蛾亚科Macroglossinae的托氏葡萄天蛾Ampelophaga thomasi(Cadiou&Kitching, 1998)、粗纹背线天蛾Cechetra scotti(Rothschild, 1920)和黄褐缺角天蛾Acosmeryx omissa Rothschild&Jordan, 1903。所有种附简要描述与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