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14篇
  9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21.
RNA降解是基因表达调节的重要途径,影响很多生命活动。近来,m RNA降解机制有了很多新发现,如真核生物中发现了一种m RNA末端尿苷化介导的脱帽机制,和一条不依赖exosome的3′→5′的m RNA降解途径。虽然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m RNA降解途径非常相似,通常都有3种:内切降解、5′→3′外切降解和3′→5′外切降解等,但两者m RNA降解途径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如5′→3′方向的外切降解是真核生物m RNA最重要的降解途径之一,但其在细菌中作用非常弱,且只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发现。m RNA降解的研究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新型药物的研发,以防御寄生虫、病毒或治疗人类疾病(如癌症)等。文章主要综述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m RNA 5′→3′方向的降解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2.
中国西北地区NPP模拟及其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MOD17A3 NPP数据产品缺失严重,影响了该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利用气象数据、高程数据、NDVI和质量好的MOD17A3 NPP,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2000—2014年西北地区植被NPP,填补数据缺失区域。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R/S分析法、偏相关分析法等,分析了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 MODIS NPP产品值与BP神经网络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在0.833~0.906、25.84~40.10、0.16~0.23和34.57~59.36,满足精度要求,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模拟西北地区植被NPP。(2)植被年均NPP具有较强的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新疆西北部地区出现"条块状"高值区特征。(3) 2000—2014年西北地区植被年均NPP在106.64~156.17 g C·m~(-2)·a~(-1),年际变化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4) 2000—2014年西北地区植被NPP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以减少为主,仅10.79%的区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植被NPP变化具有较弱的持续性特征,未来发展方向以不确定为主,有利和不利为辅,其中有利区域面积大于不利区域。(5)植被NPP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具有空间差异,总体上与降水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23.
病毒融合蛋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病毒融合蛋白的结构差异很大,但是会采用相似的"发卡"构象实现融合.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融合蛋白的疏水结构域,融合环或融合肽插入靶膜中,通过其自身折叠形成发卡使病毒和宿主的膜靠近.与此同时,融合蛋白构象变化会释放出足够的能量将双方膜打破并完成融合.本文中,我们总结了三种类型病毒融合蛋白的特征,并对其中央发卡三聚体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以及近膜结构域在融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24.
用免疫印渍术分析了33例确诊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和成虫抗原(SWAP)的免疫反应,发现患者血清对虫卵和成虫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7%,而正常人血清则无反应,大多数病例(28/33)血清和SEA抗原反应后,印渍谱上于180,54和32kD处显现较宽区带;对SWAP而言,多数病例(26/32)则在190及64kD处显现区带;而急性患者(21/24)还可在34kD处检出一条较宽区带。这些结果提示了免疫印渍术在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25.
本研究通过观察丁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丁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及可能机制.选取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knockout,ApoE-/-)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饮水中给予200 mmol/L氯化钠,n = 10)和丁酸组(高脂...  相似文献   
226.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 的降低约在暗置过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 不可逆下降,Fo 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27.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的降低约在暗置这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不可逆下降,Fo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28.
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肿骨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华 《人类学学报》1987,6(3):245-248
作者认为在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下颌骨肿厚的鹿类化石,与周口店第1地点的肿骨鹿化石较为接近,建议将它归于肿骨鹿。  相似文献   
229.
1982年3月,安徽省巢县银屏区文化站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该区岱山公社岱山大队银山发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这个化石地点是安徽省区测队在1981年底首先发现的。根据这个线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联合组队,到那里进行了调查发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除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一块人类枕骨化石。  相似文献   
230.
河南卫辉地区寒武系馒头组二段顶部发育连续沉积的铁质叠层石。本文综合运用沉积学与沉积古地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卫辉罗圈村剖面馒头组二段的铁质叠层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区铁质叠层石形成于潮间-浅潮下带滩后微生物丘礁,发育有大量铁矿化的葛万菌(Girvanella)丝状体。地球化学测试显示铁质叠层石中的含铁矿物为赤铁矿;叠层石样品的主量元素Ca、Al、P和Ti含量较高且Al、Fe和Ti元素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微量元素呈现与地壳类似的丰度和变化规律;稀土元素总量较高,总体偏向于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且无明显Eu异常;这些特征说明铁质叠层石的含铁矿物来自陆源。沉积古地理分析表明,含铁矿物很可能来自鄂尔多斯陆的陆源风化产物随陆地径流南下进入研究区。铁质叠层石中铁含量与葛万菌的密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反映出赤铁矿的沉淀与葛万菌的发育密切相关。葛万菌的光合活性通过增加pH值和氧气浓度来提高铁氧化速率,其细胞外聚合物吸引三价铁离子,为铁矿物的积累提供成核位点,丝状体的运动性有助于捕获沉淀物,从而形成明暗交替纹层的铁质叠层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