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21.
观赏凤梨高效离体快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侧芽为外植体材料,对其组织培养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外植体的污染率、褐变率、芽诱导率及丛生芽增殖倍数均有显著影响;外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在芽诱导分化、增殖、生根等各个阶段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外植体在1/2MS+NAA0.2mg·L~(-1)+6-BA2mg·L~(-1)上,48d后芽开始分化,诱导率为40%,平均芽分化数为6个,诱导分化效果最好;芽增殖培养阶段,若培养基中仅含6-BA,且浓度在0~4mg·L~(-1)之间,芽增殖倍数随其浓度增大而增大;若培养基中仅含NAA,且其浓度为0.2mg·L-1时,增殖倍数最大;培养基中同时添加6-BA和NAA,比单独添加6-BA或NAA时,芽的增殖效果好,且在6-BA3mg·L~(-1)+NAA0.5mg·L~(-1)的MS培养基上,G.dissitisflora和G.‘Claret’增殖倍数最大,分别为5.24和3.84;在任何相同的培养基上,G.dissitisflora的增殖倍数显著高于G.‘Claret’;小苗在含有NAA0.5mg·L~(-1)+IBA0·5mg·L~(-1)的生根培养基上生长,生根率可达91.03%,平均根数为5.3条/株,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2.
以10 mmol/L CaCl2溶液处理滨梅幼苗叶片后,置于培养箱于(40±2)℃高温、光照强度(1 200±50)μmol·m-2·s-1下培养,定期测定有关生理生化指标,以探讨外源Ca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滨梅幼苗的保护效应.结果显示:(1)与蒸馏水处理组相比,Ca2+处理使高温强光胁迫下滨梅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根系活力小幅降低;Ca2+处理有效抑制了高温强光下膜透性的加大,提高和保护了Ca2+-ATPase的活性.(2)采用Ca2+螯合剂EGTA或钙调素拮抗剂TFP对滨梅幼苗叶片同法处理并同条件胁迫时,与Ca2+处理相比,滨梅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Ca2+-ATPase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明显下降,膜透性加大.研究表明,Ca2+处理能提高滨梅幼苗对高温强光的耐受性;Ca2+信号系统参与了胁迫过程中的渗透物质和Ca2+-ATPase活性等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3.
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栅藻在不同浓度的水芹水浸提液中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细胞数、叶绿素含量及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0 g·L-1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20 g·L-1水芹水浸提液对藻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持续到第3 d,3 d后出现显著的抑制效应;高浓度(30~50 g·L-1)水芹水浸提液对藻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明显抑制在第2 d始现,随时间延长而加剧,并具有浓度效应;40 g·L-1水芹水浸提液处理后,斜生栅藻细胞壁断裂甚至消失,细胞中叶绿体片层肿胀甚至解体,核膜破裂,核质外渗。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具有化感效应,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  相似文献   
124.
植物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以下简称SPS)是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植物体内蔗糖的积累与SPS活性正相关,SPS还参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并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至少存在A、B、C三个家族的SPS,而禾本科植物至少存在A、B、C、DIII和DIV五个家族的SPS。不同植物体内不同家族的SPS基因的表达特性不同,它们所发挥的功能也存在差异。SPS的活性在基因表达调控和SPS蛋白磷酸化共价修饰作用两个层面受到植物生长发育、光照、代谢产物、外源物质如激素和糖类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调控。转基因研究表明,转SPS基因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植物蔗糖磷酸合成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问题与研究展望,期望为进一步研究并利用植物SPS基因改良作物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126.
将分别携带SHIV—KB9(SIV/HIV—1KB9)基因组的3′端和5′端的两个半长克隆,体外连接成SHIV—KB9全基因组克隆。含有全长基因的质粒培养时易发生同源重组和缺失,采用JM109作为宿主菌以及30℃、低转速的培养条件,可保持质粒的稳定性。通过PCR,RT—PCR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gagp27核心抗原滴度检测表明:感染性克隆SHIV—KB9可有效在人、恒河猴及食蟹猴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127.
抑肌素(GDF8, MSTN)是调控骨骼肌发育的TGF-b超家族的一员. 作为负调节因子, 抑肌素通过控制肌纤维的大小和数量来调控骨骼肌的发育. 为了更深入研究它的表达和调控模式, 我们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一个大约170 kb的猪BAC序列与人和小鼠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分析, 这段基因组序列的特点是富含分散型重复而G+C含量较低. 抑肌素基因的同源性在猪、人和小鼠3种生物之间非常高, 正如所希望的, 在人与猪之间的同源性高于它们与小鼠的同源性. 一个有意思的特征是在抑肌素启动子CCAAT盒下游有两个TA盒, 进一步分析表明TA盒1负责在人、猪中转录, 而TA盒2在小鼠中起作用; 另一个的特征是在猪抑肌素3′UTR有两个polyA信号序列(AATAAA). 进而, 我们在进化保守区域分析到许多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它们可能与抑肌素的调控有关. 许多潜在的转录调控因子在肌肉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暗示着抑肌素与这些因子的复杂相互作用可能是正常肌肉发育所必需的(文中所提到的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 序号为: AY208121).  相似文献   
128.
水稻AtpH基因的表达受冷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差异显示法,从水稻(Oryza sativaL.)幼苗克隆了1个受冷抑制表达的cDNA片段。该片段序列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编码ATP合酶CF0Ⅲ亚基的atpH基因完全同源,且覆盖了atpH基因编码区。以Northern 杂交分析了水稻幼苗在冷处理不同时间后的atpH基因转录水平,结果表明,atpH基因的转录受冷抑制,在冷处理第1天就明显下降,第2天以后完全受抑制。  相似文献   
129.
预测转录单位基础上的原核生物启动子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启动子及转录单位预测对于了解基因间的功能及相互间的调节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预测的准确率一直都很有限。本文建立了在转录单位预测基础上进行原核生物启动子预测的新方法 ,首先根据基因间距离、功能关系及多基因比对结果来进行转录单位预测 ,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而且对于研究得比较透和研究得较少的基因组都适用。其后在转录单位预测结果基础上进行启动子预测则采用了隐Markov链模型 ,并在Markov链中考虑状态驻留时间。结果显示 ,该方法能有效地预测出启动子序列及其位置 ,准确率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30.
在3或4个轻度结扎受损的大鼠坐骨神经上加入5mmol/L EGTA的无钙灌流液的神经生理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一种在活动相峰峰间期逐渐增大的周期阵发放电现象。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动力学机制对于理解神经元复杂的放电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Hindmarsh-Rose神经元模型的分析,对该现象产生的一种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揭示,即鞍结分岔和鞍点同宿分岔支配着这种阵发放电形式,而且后者对峰峰阃期逐渐的增大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