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5篇
  9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双组分系统Rcs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并调控细菌的适应性及生存等。本文探讨Rcs双组分系统传感器激酶RcsC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相关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rcsC基因缺失株,并利用互补质粒构建互补株,然后比较野生株、基因缺失株与互补株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凝集沉淀能力、致病力及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rcsC基因缺失不影响APEC的生长速度,然而,缺失RcsC导致APEC的运动能力升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降低和凝集能力增强。凝集试验结果显示rcsC基因有助于APEC的凝集沉降。细胞黏附入侵结果表明,rcsC在APEC侵袭DF-1细胞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对黏附能力无影响。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rcsC基因缺失能显著降低APEC的毒力。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rcsC基因缺失株中ompA、aatA、fyuA和luxS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而fimC和tsh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结论】RcsC参与调控APEC的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凝集沉降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32.
2009年中国植物科学在水稻和拟南芥研究等方面取得“爆发性”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尤其是在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理论的基因组学、水稻功能基因挖掘、激素受体和信号转导以及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和生态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该文对2009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33.
软体动物门约有11万5千多种,仅次于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而腹足纲是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世界上已发现有9万多种。现在国内外养殖的食用蜗牛均属于肺螺亚纲,柄眼目。它们是雌雄同体的种类。褐云玛瑙螺(Achatinafulica),又称非洲大蜗牛,是陆生贝类中个体最大的蜗牛之一,白玉蜗牛是祸云玛瑙螺的变种。白玉蜗牛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少胆固醇的上等美味食品。据分析,Ikg鲜蜗牛肉含蛋白质139.5~1809,比同等重量的鸡蛋多含359左右,1kg干蜗牛肉含蛋白质604.2g,含脂肪仅38.5g,而胆固醇…  相似文献   
34.
陶立生  许亚平  姚俊  薛翠华 《生物磁学》2011,(18):3494-3496
目的:比较埃索关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渍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关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5.
绪言川北城墙岩羣自赵亚曾、黄汲清(1931)创立以来,历经许多地质学家调查和研究,尤其是解放以后,四川石油勘探局、四川省地质局的同志们,对城墙岩羣做了更较详细的分层与对比,但因缺乏古生物方面的资料,关于城墙岩羣的地质时代,尚未完全肯定。最初赵、黄定为第三纪,但侯德封等(1939)归于白垩纪,以后均依侯说归白垩纪或早白垩世。1961年夏,我所川北地层队在四川广元、剑阁、江油、南江等地测制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剖面,并进行古生物的采集,他们在城墙岩羣中发现了一层介形类化石,并重新划分了城墙岩羣。本文描述的介形类就是该队马其鸿、陈丕基等同志在剑阁县城南半山坡的城墙岩羣中采集的。标本保存较差,能鉴定的计4属、4种和1未定种属,其中有一个新属和  相似文献   
36.
生物反应器法处理油泥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油过程产生的油泥是整个石油烃污染源的重点。在陆地生态环境中 ,烃类的大量存在往往对植物的生物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是石油中的一些多环芳烃是致癌和致突变物质 ,这些致癌和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后 ,在动植物体内逐渐富集 ,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1 ,1 1 ] 。大量的废弃油泥 ,不仅污染农田 ,同时也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 (生物修复 )方法 ,生物修复方法被认为最有生命力。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 3种 ,即原位处理、挖掘堆置处理和反应器处理。反应器处理是…  相似文献   
37.
对生长在不同磷营养水平条件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var.Zhongyou 9507)叶片中光合膜脂含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生长在不同磷营养水平条件下9 d龄和16 d龄小麦叶片中光合膜脂含量的分析,发现在磷缺失培养条件下,小麦光合膜脂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与小麦叶龄密切相关。在16 d龄小麦植株中,第一片叶为老叶,第二片叶为较老叶,而第三片叶为新叶,PG和MGDG在叶片中的相对含量从新叶到老叶逐渐下降,而DGDG和SQDG含量逐渐上升;在磷缺失条件下,16 d龄小麦第一叶片中PG的含量(2.5%)远远低于其在9 d龄第一叶片中的含量(5.5%)。以上结果说明,磷缺失引起小麦叶片中脂含量的变化不仅与脂合成有关,而且与PG的降解有关;新生叶片中PG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磷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PG的合成;而PG的降解则是老叶中PG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Bloom 综合症(BLM)解旋酶是RecQ家族DNA解旋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参与了DNA复制、修复、转录、重组以及端粒的维持等细胞代谢过程,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LM解旋酶的突变可导致Bloom综合症,患者遗传不稳定易患多种类型癌症.本研究运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BLM解旋酶催化核心(BLM642-1290)与双链DNA(dsDNA)的相互作用,分析其相关特征参数,了解BLM642-1290解旋酶与dsDNA的结合和解链特性.结果表明,BLM642-1290解旋酶与dsDNA的结合和解链和dsDNA3’末端的单链DNA(ssDNA)长度有关;解旋酶优先结合于dsDNA底物的ssDNA末端,且每分子解旋酶可结合9.6 nt的ssDNA;dsDNA3’末端ssDNA的长度为9.6 nt时,解旋酶的解链效率达到最大且不再随其长度而变化.另外,BLM642-1290解旋酶也能够结合和解链钝末端dsDNA,但其结合亲和力和解链效率低于有3’末端ssDNA的dsDNA.推测BLM642-1290解旋酶在与dsDNA底物结合和解链时是单体形式,可能以尺蠖的形式解开dsDNA.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BLM解旋酶的功能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微生物共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对微生物共培养的发展历史及其在食品、农业、工业及污水净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已知的共培养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学关系进行了总结。人们利用微生物联合共培养、序列共培养和共固定化细胞混菌培养等技术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提高产量,改造传统发酵工业,生产能源物质,提高底物利用率,扩大底物范围,降解有毒物质。共培养微生物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代谢作用、诱导作用、种间群体感应、基因转移等多种生态学关系。对共培养微生物之间的微生态机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共培养技术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0.
选择性抽提经人参皂苷Rg1组合(RCT)诱导处理前后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对prohibitin在核基质中的存在、分布及其与相关基因产物在RCT处理前后MG-63细胞中的共定位关系进行观察研究.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rohibitin存在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并在RCT处理后细胞核基质中表达下调;蛋白质印迹杂交确证了prohibitin在MG-63细胞核基质中的存在及其在RCT处理后下调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进一步证实prohibitin定位在核基质上,经RCT处理后出现分布位置与表达水平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prohibitin与c-Fos、c-Myc、p53和Rb基因产物均存在共定位关系,并在RCT处理后共定位分布区域出现变化.本研究证实了prohibitin是一种新发现的核基质蛋白,其在核基质上的定位与表达在RCT诱导分化前后发生显著变化,并与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存在共定位关系.实验表明RCT处理引起的prohibitin的变化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诱导分化与调控具有密切关系,为深入揭示RCT等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深入探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