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9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9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164.
165.
我国桃花水母分布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桃花水母是世界的珍稀动物,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1880年首次在英国发现,订名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 1880.1880~1939年共发现5种,1980年以后相继报道了6种.1959年台湾省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校园一人工水池中发现桃花水母,共采得4个标本,作者订为一新种C. koui Shieh and Wang 1959.Kramp(1961)认为此非新种,乃为C.sowerbyi,这有待证实.作者在其论文中只称刺丝囊成丛,没描述刺丝囊疣的形状,对生殖腺的形状描述不清,未说明其颜色.为此,台湾的桃花水母难以鉴定.至于前苏联报道的一新种C.vovasi Naumov and Stepanjants 1971,共得16个标本,采自南Sakhalin的Bousset咸水湖.我们认为这不是淡水水母,应是一种海产的水螅水母.Stepanjants于1988年宣告此种无效,他认为此标本是Eperetmus typus Biglow 1915的一个新变种E.typus var.vovasi.因此,目前世界上桃花水母已记录11种,9种分布在我国. 相似文献
166.
为探究全球氮沉降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扩张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受控模拟试验,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为对象,研究了三种氮水平(N0、N5和N12)下五种不同入侵程度(种内及种间竞争)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对本地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 N0、N5和N12处理下的不同入侵程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均显著抑制莴苣的萌发和生长,其中N5土壤入侵初期(S1A3)处理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显著,其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活力指数、根长、株高和叶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1%、79%、84%、68%和13%,此时凋落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48 mg·g-1和1.50 mg·g-1。(2)相同氮添加下,入侵程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显著减弱,入侵初期(S1A3)凋落叶化感作用显著高于入侵后期(S3A1)。(3)相同入侵程度下,氮添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N5处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相似文献
167.
海南岛不同生态型槟榔脯氨酸累积与抗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生态型槟榔总的、淳离基酸含量均以砂丘槟榔〉旱生槟榔〉沟谷槟榔,滨海槟榔,而脯氨权平均含量2.52~3.74mg.g^-1DW三亚、屯昌试区槟榔含量为前两者分别高达2.478~2.60倍,3.80~4.28倍,2.25~2.41倍,3.43~3.98部,不同品种槟榔的脯氨一,则以海南槟榔高于泰国槟榔,云南榔19.44%、31.34%,其中果实增长比例最大,在不同生境中,生于地碱地的槟榔显著高于非 相似文献
168.
本实验报道了以离体培养方式诱导日本冷杉(Abies firma Sieb.et Zucc.)与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Maire)Orton)的外生菌根合成的方法.日本冷杉能否与广谱性的外生菌根菌二色蜡蘑形成人工菌根?菌根结构的诱导是否只发生在植物体整体水平上?这些是本实验的关注点.研究结果显示:无菌幼苗接种10周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外生菌根的特征,即由高度分叉的外延菌丝体形成的厚实的菌套以及由内延菌丝体形成的哈蒂氏网.将来源于下胚轴的愈伤组织与二色蜡蘑的菌丝体进行共同培养,3周后,菌丝体开始接触愈伤组织的表面,并且侵入到愈伤组织的细胞间,形成拟哈蒂氏网结构.愈伤组织可以作为一种菌根学研究的有效的培养体系.这一方法可望为冷杉类植物菌根学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69.
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荧光蛋白(gt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 victoria),由于其具有荧光性质稳定、直观、操作方便和不需添加外源底物就可以在活细胞中直接检测等无可比拟的优点,以GFP为报告基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GFP基因通过随机插入真菌基因组的方法,已经被成功地用来研究真菌的生态、生防菌对病原菌的侵染模式及病原菌与其寄主的关系等;GFP基因通过与目标基因融合的方法,则被广泛地用于真菌的基因转录规则、蛋白质及细胞器定位、细胞亚结构和蛋白质功能等研究。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