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莫家让  吴大明   《广西植物》1982,(1):21-26
<正> 杂交水稻具有穗大、粒多、粒重的经济性状,且根系发达,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强,生育后期的生理需水明显地比一般品种多,植株从抽穗至成熟积累磷素亦多,这些生理特点可能与结实有关。然而,几年来关于环境条件影响杂交水稻结实的研究,着重于生育后期温度、光照条件的分析,并取得了许多成绩,对于生育后期水分管理支配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72.
粮菜争地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矛盾。利用间作套种可以在保持粮食高产情况下,得到多种蔬菜丰收。间作套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优良传统,品种搭配得当可提高复种指数,有很好的效益。根据植物生理学知识,玉米、小麦是喜强光的高杆作物,而许多蔬菜有在略为遮荫条件下能生长良好的特性,我们在淄博地区发展了粮菜间作“六种六收”的种植模式。其具体做法是:于10月回号前整地做畦。分为大小畦。大畦宽170cm,10月10日前种小麦(鲁麦23号)8行。小畦宽30cm,10月1日后种菠菜2行,行距15cm左右。转年3月初菠菜收后种马铃薯,扶埂种植,种后覆…  相似文献   
73.
中国木薯乙醇的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和土壤等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分析了中国木薯乙醇的分布生产潜力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中国适宜木薯分布的区域主要在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西和海南等广大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木薯乙醇生产潜力也最高;适宜木薯种植的未利用地面积较少,仅有1.53×104hm2,其乙醇生产潜力仅能满足目前中国E10汽油约1.0%的乙醇需求量;要满足中国目前E10汽油的全部乙醇需求,需要扩大目前木薯总种植耕地面积的4.4~5.7倍,而中国的粮食安全需求则限制了该目标的实现;中国木薯乙醇满足未来生物乙醇的需求前景不容乐观,中国木薯乙醇企业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原料的可获性,切不可盲目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74.
孔令让  王晓群 《遗传》2021,43(1):100-100
2021年1月13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正式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研究成果。《遗传》副主编孔令让教授关于"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克隆、机理解析及育种利用"的研究成果和编委王晓群研究员关于"人脑发育关键细胞与调控网络"的研究成果同时入选。特此祝贺!  相似文献   
75.
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使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日趋严重,特别是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现象尤为突出;然而,牦牛作为青藏高原分布广且数量多的重要家畜,其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的影响仍不明晰。在川西北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强度试验,设置了对照组(禁牧)、轻度放牧(1头牦牛/hm~2)、中度放牧(2头牦牛/hm~2)和重度放牧(3头牦牛/hm~2)4个放牧强度,每个强度设置3个重复。两年放牧实验后的结果表明:短期的重度放牧导致土壤有效磷显著增加,而其它土壤性质在各放牧强度变化不显著;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细菌α多样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牦牛活动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但由于放牧的持续时间较短,变化不显著;就优势菌而言,土壤绿弯菌门中存在光合自养细菌,在重度放牧下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各菌门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无显著差异;土壤氮与硝化螺旋菌门呈正相关,速效磷与酸杆菌门也呈显著正相关,均说明放牧强度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是通过土壤性质间接实现的。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牦牛放牧强度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为放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为草地退化的防治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76.
环境解说是自然保护地实现自然保护与环境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对解说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不足, 且缺乏相应的实地调查方法, 限制了解说系统的发展, 难以满足公众对自然认知的需要, 达不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开展解说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保护地的资源独特性和重要性。本文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海解说步道为例, 总结了解说资源的6个选择标准, 并对区域的解说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 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环境解说资源调查和解说系统构建提供方法借鉴。芦苇海解说步道共筛选得到195种解说资源, 包括植物与菌类100种、动物62种、生态系统类型5种、地质与水文7种、天象与气候2种、文化资源19种。空间上, 植物与菌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类解说资源主要分布于内侧步道, 而文化类解说资源在外侧栈道分布更多; 时间上, 夏秋季解说资源数量最多, 冬春季较少, 且动植物与菌类解说资源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基于解说资源的属性、意义和分布特点, 采用主旨式解说(thematic interpretation)方法设计了8条解说主旨, 为解说内容的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液相色谱法制备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中绿原酸、胡麻甙-6″-乙酯、迷迭香酸,建立快速分离制备甘青青兰中活性成分的方法。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P-HPLC)富集甘青青兰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绿原酸、胡麻甙-6″-乙酯、迷迭香酸,再用制备液相(Pre-HPLC)和HSCCC对富集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4 mg化合物Ⅰ、130 mg化合物Ⅱ和200 mg化合物Ⅲ,纯度分别为96.9%、97.9%和95.1%,经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氢谱(1HNMR)分别鉴定为绿原酸、胡麻甙-6″-乙酯和迷迭香酸。本实验方法适用于甘青青兰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绿原酸、胡麻甙-6″-乙酯和迷迭香酸的分离制备,并避免了传统分离方法操作繁多、试剂消耗量大、不可回收等弊端,为分离甘青青兰活性成分、制备对照品等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人肿瘤细胞RNA干扰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和乏氧诱导因子-1β(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β, HIF-1β)基因为靶基因,采用Invitrogen公司的BLOCK-iT Lentiviral RNAi Expression System生产表达靶基因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导Hela、SPCA1和A549,采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靶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用此系统生产慢病毒,每一10cm培养皿可收获6.3×1010个病毒颗粒。浓度为2×1010copies/ml的Lenti6-HIF1α和Lenti6-HIF1β转导SPCA1、A549和Hela细胞的功能滴度分别为:1.8×106TU/ml、1.2×106TU/ml、1.75×106TU/ml和1.76×106TU/ml、1.21×106TU/ml和1.79×106TU/ml。延长病毒的吸附时间可以提高转导效率, 8小时以内转导效率与吸附时间呈正比,12小时开始进入平台期。1/4、1/2、1、2、4、8倍MOI的Lenti6-HIF1α病毒转导SPCA1和Hela细胞48小时后,RNAi效果与病毒量呈正相比。用筛选的转导细胞证实,RNAi长期效果与细胞类型无关,但与shRNA表达结构整合到靶细胞基因组的拷贝数呈正相关。结论 慢病毒载体介导人肿瘤细胞RNA干扰,短期基因抑制效果取决于细胞类型、病毒量和病毒的吸附时间,稳定基因沉默效果与病毒整合到靶细胞基因组的拷贝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9.
蒙陈世骧所长的盛情,作者从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得到一部分非常有趣的材料以进行鉴定。其中有一个台湾标本,是步行虫属Carabus内未经记载的新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0.
任利  樊海宁  邓勇  王海久  阳丹才让  张鹏  王展 《生物磁学》2011,(12):2247-2250,2229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半转运蛋白(ABCG2)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特异性的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02细胞系转染HBx基因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ABCG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以L02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ABCG2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增加3.62±0.15和4.61±0.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作用24h后L02/HBx细胞NF-κB信号通路阻断,ABCG2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2.15±0.32倍和2.37±0.55倍,与未加入PDTC作用的L02-HBx细胞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是HBx上调ABCG2表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