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关古人类生活环境的问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对元谋人生存时的环境,目前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即从冰川气候观点出发,强调“元谋猿人就是在经受冰川活动的严峻考验,在同自然界的严寒作艰苦斗争的环境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从哺乳动物化石来探讨元谋人生活时代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谋人到底生活在冰期寒冷气候环境中还是生活在温暖的气候环境中?这是近几年来对云南元谋盆地进行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研究提出的问题之一。地质学家、孢粉学家、哺乳动物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各自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元谋哺乳动物化石的组成、生态、动物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认为元谋的哺乳动物,包括元谋人,生活在温暖的亚热带气候的自然景观中。这一结论和孢粉分析的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地区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几个第四纪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门峡地区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了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各个层位,其中以早更新世的材料较多,有七种与泥河湾动物群是相同种;有4种与山西榆社、临猗和西侯度等地点的早更新世动物群是相同种。这说明三门峡地区早更新世动物群相当于维拉方晚期或中晚期。三门系属河湖沉积,但比黄河发育的历史为早,而黄河的沉积系贾福海等划分的第5层。为此,黄河形成的时间恐怕是早更新世之末或中更新世之初。  相似文献   
14.
提起老鼠,就会使我们想起它在我们家庭中是食物的偷窃者,农业上它严重危害农作物,在危害人类的疾病方面,它又是传染病的媒介。总之,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讨厌的东西。当然,不是所有鼠类全都有害,也有一些种类是属于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如松鼠等的皮毛可以做成皮革制品。但是假如说适应辐射的范围,种的数目等是进化成功的标准,那么从动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啮齿类在距今几千万年的新生代期间,同其它各类动物进化相比较的话,它们远胜于所有其它哺乳动物,在进化上是非常成功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陕西蓝田涝池河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于1963年在陕西蓝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蓝田、临潼、渭南、华县及西安一带)进行新生代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调查与发掘。1964-65年继续进行这一工作时,又在蓝田县城的东北厚镇公社以西约10公里的涝池河沿岸,发现了很多的化石点,其中以陈家村附近最集中,在大约2公里的距离内发现了15处。这里报道的是其中的中更新世部分,即野外地点编号64112,64093,64097,64107及64100等地点的化石(图1)。  相似文献   
16.
当你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陈列室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陈列室中央大厅上、威武地屹立着的庞然大物——恐龙,它庞大的躯体以及与之不相称的小小的头,长长的尾,常使我们惊讶。在陈列室除了恐龙之外,还有其它一系列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几经“沧海桑田”而保存下来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化石是古代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埋葬在岩石或尚未形成岩石的成层堆积中,经过矿物质的长期交替、填充等作用而形成。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埋在西伯利亚冰川雪地中的猛犸象,就象保存在冷冻库中一样,发掘出来时,皮毛尚存,它的肉还可以吃。从化石的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能保存下来的化石究竟是很稀少,因此也是较为珍奇的。  相似文献   
17.
要推知古代的气候,可以从分析当时生存过的动物群着手,因为它们是地球历史的出色的见证。我国已故的著名学者竺可桢同志利用大量的古代物候、考古资料,对五千年来气候的变迁,作了深入研究(见《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文中提及公元前3000-1100年左右考古时期,如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约5600-6080年前)和河南安阳殷墟(约公元前1400-1100年),当时的气候是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现在让我们从这两处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来分析论证当时的气候。陕西半坡出土的动物化石,经有关方面研究,可分三大类:(1)属半坡新石器时代人驯养及可能驯养的动物:有猪、狗、羊、牛科及马;(2)属狩猎来的动物:有斑鹿、獐、竹鼠、野兔及短尾兔;(3)属可能晚期侵入的动物:有獾、貉、田鼠及狐  相似文献   
18.
前言蓝田地区的新生界,虽然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研究过,但引起地质界的广泛注意,还是近几年来的事情。自从曾河清于1959年在蓝田发现了一个较好的新生界剖面后,刘东生等又在蓝田进行了较祥细的地质调查和研究,采集了许多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并根据所发现的化石,将第三系划分为始新-渐新统的白麓原组、中新统的寇家村组,下上新统的坝河组与上上新统的蓝田组。对于第四系,由于没有发现较典型的哺乳动物化石,所以当时未进行详细的划分。刘东生等人的工作,为研究本区的新生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距今二百万年左右的第四纪期间,大角鹿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鹿类动物。就是说,在全北区中,都有大角鹿的踪迹。大角鹿具有巨大的掌状角,肿厚的颌骨等方面的特点,常引起古生物学者的注意。更为特别是,这种引人注目的鹿类化石,常常与人类化石相伴生。我国境内著名的北京人、篮田人及大荔人等相伴生的动物群中,都有众多的大角鹿化石出现。同人类化石一起出现,多少显示了这种鹿类化石是远古人类狩猎的对象。大角鹿化石最为显著和别具一格的特点是具有肿厚的颌骨及巨大的掌状角。著名的北京猿人地点的大角鹿化石,由已故杨钟健教授命名为肿骨鹿。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其肿厚的颌骨而命名。正因为有如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研究人类起源,不能不探究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而这不能仅依靠人类化石本身,还必须研究人类化石发现的地层、动物群、植物群及周围第四纪地质,借此来确定当时的古地理和古气候。从我国一些古人类化石发现地点来看,作者认为,远古人类居住的地点,有个共同点,即对于居住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一个总的倾向是,喜生活于森林及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