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尿酸氧化酶广泛用于常规临床分析和临床药物,在医学治疗和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为得到高产尿酸氧化酶的优良菌株,以大连黄海海泥、海水为材料,依次分别采用透明圈法、酶偶联分光光度法进行初筛和复筛,获一株高产尿酸氧化酶菌株Z7,根据菌株Z7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该菌株被鉴定为苛求芽孢杆菌(Bacillus fastidiosus)。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尿酸氧化酶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3.1 kD;最适作用温度是25℃,酶活高达673.7 U/mg;最适作用pH为8.0,在pH 8-9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Fe~(3+)、Ca~(2+)对尿酸氧化酶具有激活作用。Ag+、Hg~(2+)对该酶抑制性较强,使其几乎丧失活性。该菌株产酶活性及稳定性良好,可为尿酸氧化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并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2.
23.
研究盐胁迫对千层金生理指标、精油含量以及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盐渍地种植千层金提供参考依据。以千层金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400、500 mmol/L)下千层金扦插苗光合作用、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POD酶活性、CAT酶活性以及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环境下,千层金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以及抗氧化性。在100、200、300 mmol/L的NaCl处理下,其精油含量与对照组(0 mmol/L)相比分别增加22.34%、22.14%和57.83%。因此,适当的盐胁迫不会对千层金的生理指标产生影响,且能增加千层金叶片中的精油含量。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不同温度对取食玉米籽粒桃蛀螟生长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本研究依据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计算了在21、24、27和30 ℃下取食玉米籽粒的桃蛀螟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预测了未来80 d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在21、24、27和30 ℃下桃蛀螟均能完成1个世代,随着温度升高,各阶段的发育历期缩短,且温度间差异显著。24 ℃下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116.7粒),成虫前期存活率最高(84.7%),雌虫占比最高(0.46),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24、27、30 ℃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059、0.1101、0.1045 d-1,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1117、1.1164、1.1102 d-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21 ℃处理。21、24、27和30 ℃下的净增殖率(R0)分别为17.3、53.7、36.9、19.8个后代个体,其中24 ℃时的R0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表明桃蛀螟种群在24~27 ℃下的存活率高、繁殖力大、雌性占比较高,是其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的适合温度。  相似文献   
25.
本文旨在探讨电针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C57小鼠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将30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线照射组和电针组。对照组不接受照射处理,放射线照射组小鼠接受10min的4、8或16 Gy X射线照射,电针组在相应照射后接受3个疗程的电针(百会、风府和双侧肾俞)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区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照射组海马BrdU阳性细胞(4、8 Gy亚组)和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3个剂量亚组)数目均显著减少,而电针治疗可逆转以上变化。放射线照射组各剂量亚组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相对对照组均显著减少,而电针治疗可以逆转4和8 Gy剂量亚组的这一变化。此外,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照射组各剂量亚组小鼠海马Notch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而Mash1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与放射线照射组比较,电针组各剂量亚组海马Notch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4和8 Gy亚组Mash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上述结果提示,放射线照射可以抑制小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电针(百会、风府和双侧肾俞)能够显著提高放射线照射小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一作用可能与Notch蛋白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 DC)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棉铃虫雄性特异性致死(male specific lethal, msl) 基因Hamsl1,利用RNA干扰技术明确其是否参与调控棉铃虫剂量补偿。【方法】利用RT-PCR同源克隆棉铃虫Hamsl1基因全长cDNA; 利用qPCR技术研究Hamsl1基因在棉铃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通过显微注射Hamsl1 siRNA到棉铃虫3龄幼虫中对Hamsl1基因进行RNA干扰后,利用qPCR技术检测15个Z染色体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Hamsl1是否调控Z染色体基因剂量。【结果】成功克隆了棉铃虫Hamsl1基因的cDNA序列,鉴定出Hamsl1基因mRNA存在2种剪接体,分别命名为Hamsl1a(GenBank登录号: MK564008)和Hamsl1b(GenBank登录号: MK564009)。功能域分析发现HaMSL1含有典型的PEHE和coiled-coil功能域,具有MSL1蛋白的特征。qPCR分析表明,Hamsl1基因位于棉铃虫Z染色体上;棉铃虫Hamsl1a与Hamsl1b基因表达均具有发育时期特异性,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且雌雄化蛹后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具有性别特异性。通过同源比对和qPCR分析,在DNA水平鉴定了15个Z染色体候选基因。显微注射Hamsl1 siRNA于3龄幼虫体内72 h,干扰效率为36.01%~64.27%,并未发生雄性致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Hamsl1 RNAi处理组中棉铃虫15个Z染色体基因在雄性个体中整体呈现表达量上调趋势,而在雌性个体中平均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初步探明Hamsl1基因位于棉铃虫Z染色体上,且该基因可能通过抑制雄性棉铃虫Z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棉铃虫Z染色体剂量补偿。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棉铃虫剂量补偿分子机制和绿色防控棉铃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离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病人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93株,得出菌种分布与感染情况。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非发酵菌为主,加强ICU患者感染的控制,可减少ICU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关于极限定理的一个新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X_n,n≥0}是可列非齐次马氏链,S_n(i_1,…,i_m,w)表示m元状态序组(i_1,…,i_m)在序列(X_1,…,X_m),(X_2,…,X_m 1)…,(X_n,…,X_n m-1)中出现的次数.本文通过利用{X_n,n≥O}在Wiener概率空间的一种实现,给出了关于S_n(i_1,…,i_m,w)的一个对任意可列非齐次马氏链普遍成立的强级限定理.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经微生物转化后的化学成分,采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处理得到转化粗提物,采用硅胶、Sephadex^TM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转化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单体结构鉴定。结果发现,从银杏叶提取物的转化粗提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1)、山奈酚(kaempferol,2)、斛皮素(quercefin,3)、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sid,4)、斛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5)。结果表明,这是首次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0.
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光谱学特性及其化学结构初步推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纯化棕色棉纤维色素的基础上,测定了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UV光谱)、红外光谱(IR光谱)以及分析了pH值、浓度、诊断试剂对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UV光谱的影响,发现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UV光谱随着pH值和浓度不同而变化,诊断试剂对纤维色素UV光谱也有影响,但并不符合黄酮类化合物对诊断试剂的反应规律,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波数是3554、3477、3414、3289、1638、1618、1386、1073、617、478cm^-1。结合化学性质鉴定,以及和已知的白色棉种皮色素比较。初步推断棕色棉色素的化学结构,认为棕色棉纤维中的色素是由单宁物质氧化形成的醌类化合物。最后解释了棕色棉纤维具有颜色是因为棉纤维发育后期缩合单宁接触空气后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