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6篇
  2024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本研究分析了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K5基因在宿主中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测定融合报告基因dnaP-lacZ、capP-lacZ、bapP-lacZ和rdr-lacZ编码的β 半乳糖苷酶活力,分析了噬菌体K5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噬菌体K5的不同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噬菌体K5的DNA聚合酶基因dnaP的表达水平最高,而主要衣壳蛋白基因capP的表达水平最低. 加入噬菌体后,除二磷酸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基因rnr外,其它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提高,说明噬菌体自身因子能够调控噬菌体部分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进一步分析显示,噬菌体基因在对数生长前期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平衡期. 同时,噬菌体感染对数生长前期的宿主菌,其释放量为12.8 PFU/感染中心,是平衡期释放量的9.2倍. 噬菌体以对数生长期宿主为指示菌时噬菌体的滴度为4.7×108 PFU/mL,而以平衡期宿主菌为指示菌噬菌体K5滴度仅能达到2.5×104 PFU/mL,噬菌体K5的裂解能力显著降低. 这些结果对研究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2.
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1个IL-10家族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研究开发高活性、低分子量的IL-24,并探讨其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并制备了缺失N端103个氨基酸残基的IL-24(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并观察了其对A549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技术扩增IL-24第104位至第206位氨基酸区域的编码序列,制备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用Ad-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感染肺癌A549细胞. MTT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显著抑制了A549细胞的生长.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Ad-hIL 24Δ103感染导致细胞凋亡.Western 印迹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导致了PKR和eIF-2α蛋白的表达上调与磷酸化激活,提示PKR和eIF-2α参与了hIL-24Δ103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关键词 人白介素24;腺病毒;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3.

Background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 are som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performed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world. Resurfacing of the hip and unicondylar knee replacement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evidence on their performance. To study performance of joint replacement in England, we investigated revision rates in the first 3 y after hip or knee replacement according to prosthesis type.

Methods and Findings

We linked records of the National Joint Registry for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 for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hip or knee replacement in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 England between April 2003 and September 2006.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 records of succeeding admissions were used to identify revisions for any reason. 76,576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and 80,697 with a primary knee replacement were included (51% of all primary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s done in the Engl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 hip patients, 3-y revision rates were 0.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1.1%) with cemented, 2.0% (1.7%–2.3%) with cementless, 1.5% (1.1%–2.0% CI) with “hybrid” prostheses, and 2.6% (2.1%–3.1%) with hip resurfacing (p < 0.0001). Revision rates after hip resurfacing were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women. In knee patients, 3-y revision rates were 1.4% (1.2%–1.5% CI) with cemented, 1.5% (1.1%–2.1% CI) with cementless, and 2.8% (1.8%–4.5% CI) with unicondylar prostheses (p < 0.0001). Revision rates after knee replacement strongly decreased with age.

Interpretation

Overall, about one in 75 patients needed a revision of their prosthesis within 3 y. On the basis of our data,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using hip resurfacing only in male patients and unicondylar knee replacement only in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744.
Daniel M 《生命科学》2008,20(3):342-349
任何生命过程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分子间的"交流"方式,组成了生物过程的基本语言。Müller教授研究组发展了一种全自动"机器人"(一种全自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通过检测细胞上的"分子机器"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该仪器需要将不同的空间尺度联系起来:宏观尺度的悬臂利用其微观尺度的针尖与纳米尺度的蛋白质相接触,进而在亚纳米的尺度上定位与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这项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以亚纳米尺度的分辨率定位细胞内分子机器的相互作用位置,并且观察分子间相互作用如何驱动这些分子机器行使功能。在药物筛选研究领域,该技术可以被用来检测配体以及抑制剂与蛋白质结合的位点和强度,还可以检测受体的不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45.
The nifA gene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gene and its product, NifA protei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any nif genes involved in the nitrogen fixation process. We introduced multiple copies of the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Sinorhizobium meliloti (Sm) or Enterobacter cloacae (Ec) nifA gene into both the nifA mutant strain SmY and the wild-type strain Sm1021. Root nodules produced by SmY containing a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Sm nifA gene were capable of fixing nitrogen, while nodules produced by SmY containing the EC nifA gene remained unable to fix nitrogen, as is the case for SmY itself. However, transfer of an additional Sm nifA gene into Sm1021 improved the nitrogen-fixing efficiency of root nodule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that observed upon transfer of the EC nifA gene into Sm102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between Sm NifA and EC NifA showed that the N-terminal domain was the least similar, but this domain is indispensable for complementation of the Fix-phenotype of SmY by Sm Ni  相似文献   
746.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鸿雁  王莉  马青秀  吴光 《植物学报》2015,50(6):768-778
油菜素内酯(BR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先综述了油菜素甾醇的结构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方法。之后, 介绍了其化学及生物活性的检测方法。最后, 详细介绍了BR生物合成的早期和晚期C-6氧化途径及早期C-22和C-23羟化与合成途径的调控, 并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及其合成酶等方面的研究进 展。  相似文献   
747.
裸子植物传粉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莉  程芳梅  陆彦  金飚 《植物学报》2015,50(6):802-812
传粉滴是裸子植物胚珠在传粉期所产生的一种分泌物, 在珠孔处聚集成液滴状。传粉滴的分泌和形成在裸子植物传粉、花粉萌发和受精等有性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合国内外裸子植物传粉滴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作者近年来所取得的实验结果, 全面综述了传粉滴的产生、分泌规律、成分、收缩机制以及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功能, 系统总结了传粉滴选择和识别花粉功能, 以及促进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和防御病菌侵染等方面的作用。此外, 文中还提出了传粉滴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传粉滴与花粉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748.
赵鑫闻 《植物学报》2016,51(4):533-541
黑杨派杨树具有速生丰产、实用性强和无性繁殖能力强等优点; 白杨派杨树则具有材质好和抗逆性强等优点。两个派间的许多经济性状优势互补, 因此黑杨派与白杨派杂交能够获得多优势性状聚合于一体的优良杂种无性系。但黑杨派与白杨派间杂交天然不育, 为了克服黑杨派与白杨派间的远缘杂交障碍,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银白杨(Populus alba)总DNA导入辽宁杨(Populus × Liaoninggensis) × N001 (P. deltoids cv. ‘N001’)。获得的D1代植株通过形态学鉴定, 发现其中4株明显具有供体银白杨的表型特征。进一步对其进行AFLP分子鉴定, 最终确定此4株变异植株均为外源银白杨DNA的阳性转化植株。该研究初步建立了黑杨花粉管通道遗传转化体系, 确定外源DNA导入黑杨的最适时间为授粉后30-72小时, 适宜方法为不切柱头滴加导入法, 最佳浓度为200 μg·mL-1。  相似文献   
749.
为了克服传统玻璃切片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局限性, 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系统将玻璃切片制作为数字切片, 建立数字切片库, 并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相结合, 应用于植物学实验教学中, 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 促进相关教学资源的分类管理和持续利用, 有效推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实验教学实践为例, 介绍数字切片的制作过程、应用和不足, 以期为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技术和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50.
席红梅  徐文忠  麻密 《植物学报》2016,51(3):377-386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与盐(salt)胁迫相关的基因SAL1所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同时具有3'(2'),5'-二磷酸核苷酸酶和多磷酸肌醇1-磷酸酶活性的双功能酶。双功能酶SAL1最初被认定为逆境胁迫和脱落酸(ABA)信号响应途径的负调控因子, 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响应的调控。近年来, 利用正向遗传学突变体表型筛选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AL1有着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该文综述了SAL1的结构、定位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SAL1对植物形态发育、矿质营养代谢、逆境响应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调节等产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