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51.
目的:通过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获得汉坦病毒汉滩型76118株及汉城型R22株S基因的RNA全长cRNA,为汉坦病毒病原学检测提供阳性定量标准品。方法:设计汉滩型76118株和汉城型R22株S基因克隆引物,PCR获得相应片段,分别克隆至含双启动子的PCRⅡ载体中,测序鉴定无误后,重组质粒分别经内切酶SpeⅠ、SacⅠ线性化,用T7 RNA聚合酶进行体外转录,产物经DNase处理、纯化后测定浓度,经RT-PCR验证。结果:获得汉滩型76118株及汉城型R22株S基因的cRNA片段,并可准确定量其拷贝数,76118株和R22株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17.58 ng/μL。结论:获得的cRNA样品可作为汉坦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阳性定量标准品。  相似文献   
452.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免疫抑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64名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7d内是否存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4例急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7天内64例出现SAI,SAI的发生率为39.02%,平均感染时间为2.58±0.94天。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胃管、留置导尿、NIHSS评分等因素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吞咽困难、第3天NIHSS评分、CD4+T淋巴细胞成为影响SA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吞咽困难、第3天NIHSS评分、CD4+T淋巴细胞是影响脑卒中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I的发生与免疫抑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3.
火棘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火棘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使用维生素C和BHT为阳性对照,以DPPH自由基、亚硝酸钠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从挥发油中鉴定了7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50.31%)、烷烃(18.52%)、醛(5.54%)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钠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50%时,其体积分别为43.51、79.48μL,样品量与清除率间呈量效关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略低于1 mg·mL-1维生素C,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优于1 mg·mL-1的BHT。  相似文献   
454.
目的:研究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肺通气功能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组,每组15例,监测记录研究对象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夜间血氧指标,比较各组监测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病情程度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重度比较FEV1/FVC、FEV1、RV、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有差异(P0.05);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ODI、LsaO2有差异(P0.05);中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ODI有差异(P0.05)。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FEV1与MsaO2呈正相关(r=0.683,P0.05)。结论: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5.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鸡西区域的气候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近年来由于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逐渐的增加,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进而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水稻的种植在鸡西地区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可以有效的提高当地短期气候预测水平以及合理有效的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从而有效的解决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6.
为了提高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LD320的产酸水平,通过改善其分泌系统,在C. glutamicum LD320中分别过表达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双组份转运系统BrnFE操纵子,构建了重组菌LD320/pXMJ19-brnFE和LD320/pXMJ19-brnFE1。通过对两株重组菌的L-异亮氨酸生产分析比较,发现突变型比野生型能更有效地提高 L-异亮氨酸产量。同时对 LD320/pXMJ19-brnFE1进行表面活性剂添加实验,发现Tween-80为最佳选择,其最佳添加量为0.5 g/L,最佳添加时间为对数期的16 h。最后通过7 L发酵罐放大实验,LD320/pXMJ19-brnFE1的L-异亮氨酸产量由18.53 g/L提高到25.45 g/L,比对照组提高了37%。  相似文献   
457.
陈友铃  方丽娜  吴文珊 《生态学报》2010,30(11):2949-2957
爱玉子和薜荔均为桑科榕属植物,与薜荔榕小蜂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信息化合物在维系榕树与其传粉小蜂的共生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Y型嗅觉仪检测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8种单一信息化合物和芳樟醇、苯甲醇和松油醇组成的混合信息化合物的趋向性反应。实验结果表明:3%和5%芳樟醇、5%的苯乙烯、7%苯甲醇、5%和7%松油醇以及7%金合欢醇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均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7%苯甲酸甲酯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有显著的趋避作用,香兰醛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的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从而表明信息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均显著影响薜荔榕小蜂的选择行为。5%芳樟醇、3%松油醇和3%苯甲醇的混合信息化合物组合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具极显著的吸引作用,信息化合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极为显著。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信息化合物反应的异同,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与各自宿主之间的化学通讯信号传导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之间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榕树接受期花序的挥发物成分中广泛存在并占较大比例的信息化合物(例如芳樟醇),可能与榕小蜂对寄主的远程定位有关,而近距离的专性定位却是依赖于各种信息化合物严格按一定浓度、比例组成的化学图谱。实验结果为榕-蜂共生体系的化学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爱玉子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8.
为了探求高频电刺激对受刺激核团的影响,在高频刺激丘脑底核的同时,同步记录了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活动.针对同步记录中刺激伪迹的难题,研究并应用了高效的刺激伪迹滤出算法,恢复了被掩盖的神经响应,且失真小.研究了刺激幅度、频率与神经元神经响应类型的关系,以及在临床治疗有效刺激参数下,高频刺激对神经元平均放电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放电率的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症病理状态无直接关系,爆发式放电增多更可能是帕金森发病潜在的电生理基础,而受刺激核团的自发放电的抑制、放电率的降低及爆发式放电的减少则有可能是深部脑刺激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59.
牛蛙两个新Temporins基因的克隆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emporins 是从蛙属中得到的一类羧基端酰胺化的疏水性抗菌肽,具有抗细菌、霉菌、酵母菌、原虫及病毒活性.为了研究牛蛙皮肤抗菌肽的多样性及其结构特点,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蛙属抗菌肽基因信号肽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牛蛙皮肤cDNA文库中克隆到两个新的temporins 家族抗菌肽,命名为 temporin-La (LLRHVVKILEKYLamide) 和 temporin-Lb (LFRHVVKIFEKYLamide).合成的 temporin-La 和 temporin-Lb肽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溶血性测定结果表明,temporin-La 浓度高至250 mg/L 时对兔红细胞仍无溶血活性,而 temporin-Lb 具有较弱的溶血活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 ≈ 230 μmol/L).通过透射电镜观察 temporin-La 和 temporin-Lb 处理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结构,发现它们都能直接地杀死细菌,但作用机制不一样.  相似文献   
460.
生物氧化产碱去除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s B-10对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有机酸具有良好的降解活性,影响它脱酸活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解物初始pH。将半纤维素水解物初始pH值调节至5.0以上而无需其他处理,Pichia galeiforms B-10便可发挥良好的脱酸发酵性能。Pichia galeiforms B-10代谢有机酸盐可产生碱性物质,使水解液pH升高。在pH值5.0的条件下,只要调节补酸(补加低pH值水解物)的速率与代谢耗酸速率相平衡,发酵体系即可始终处于有利于酵母快速代谢有机酸的高pH环境。这种生物氧化产碱连续脱酸发酵方式,可有效降低中和半纤维素水解物的外加用碱量,具有降低成本,减少新污染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