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蓝海  李金荣  王淑萍  莫宇  覃丽娜 《蛇志》2009,21(3):220-221
脑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急性脑中风对心脏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急性脑中风患者268例.其中诊断为脑心综合征(BHS)1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 PBPs)在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嗅觉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其与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方法】本研究利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了桃蛀螟一个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了该蛋白在桃蛀螟不同发育阶段及雌雄蛾间的表达差异;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对Cpun-PBP1蛋白与16种配基化合物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克隆了一个桃蛀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Cpun-PBP 1(GenBank登录号:KP027486)。Cpun-PBP 1开放阅读框全长510 bp,编码 16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9.12 kDa,等电点为5.09,N-末端包括由起始位置开始的3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蛋白特征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即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pun-PBP 1在桃蛀螟成虫阶段表达量最高,且几乎全部在触角中表达,卵期微量表达,幼虫期和蛹期均不表达。通过构建Cpun-PBP 1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获得Cpun-PBP 1重组蛋白。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对2种性信息素组分和14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结合力发现,Cpun-PBP1不但能有效地与桃蛀螟性信息素组分(顺-10-十六碳烯醛和十六醛)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7.32和9.39 μmol/L;还能与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有效结合;其中,与莰烯的结合能力最强,结合常数为3.76 μmol/L。【结论】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推测Cpun-PBP1在桃蛀螟感受性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测定不同蔬菜品种的木聚糖含量,分析不同蔬菜品种木聚糖含量的差异,为蔬菜高值化加工及人们对蔬菜木聚糖膳食纤维精准补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常见41个蔬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木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蔬菜品种木聚糖的含量差异显著,41种蔬菜品种中,每100g新鲜原料木聚糖含量排名前3的分别是豌豆(2.37g)、蚕豆(2.19g)、甜玉米(1.86g),其他蔬菜品种木聚糖含量均小于1.6g。根据食用器官蔬菜木聚糖含量平均值排序:花菜类>果菜类>茎菜类>食用菌类>根菜类>叶菜类。结论:补充蔬菜木聚糖膳食纤维,优选果菜类中的豆类。  相似文献   
84.
我国是家猪养殖和消费大国,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对于促进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排卵率和产仔数是影响家畜繁殖力的关键因素,其中BMP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基因已被鉴定是控制绵羊排卵数和多胎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然而目前在家猪BMP15基因中尚未发现类似绵羊多胎品系的天然突变。基于高等哺乳动物基因功能的保守性和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动物基因组定点修饰的高效性,应用CRISPR/Cas9技术对家猪BMP15基因进行精确的遗传修饰,使家猪获得类似多胎绵羊的天然突变,对于研究该基因对家猪繁殖力的影响以及培育高繁殖力家猪新品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对长白猪胎儿成纤维(porcine embryonic fibroblasts, PEF)细胞中BMP15基因进行打靶,T7E1分析显示打靶效率仅有5%。随后通过共转染RGS双荧光替代性报告载体(RFP-GFP surrogate reporter),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双荧光细胞,富集到基因组被CRISPR/Cas9修饰的细胞,使基因打靶效率提高至18%。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GS双荧光替代性报告载体可以有效提高CRISPR/Cas9在PEF细胞中对BMP15基因的打靶效率,为今后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BMP15基因编辑猪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5.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由于经济、快速简便、不需预知模板DNA信息、对模板DNA要求较低,因此被大量应用于昆虫学的研究中,如昆虫的鉴定分类、构建连锁图谱、系统发育分析等。但RAPD也有许多缺点,主要是一种显性标记而不能区分杂合体和纯合体,结果的重复性易受多因素的影响等。针对这些缺点,人们通过将RAPD与其它检测技术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链构象多态(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相结合,提高了其分析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再者,还将RAPD标记发展成为其它更稳定的或共显性的标记,如SCAR、微卫星等,为RAPD进一步的应用开阔了前景。文章对这些检测和转化的改进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PCR扩增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lucose dehydrogenase, gdh),连接到测序载体pUC19,转化大肠杆菌JM109,测序(GenBank登录号:EF626962)后,亚克隆到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M15,筛选得到GDH高产工程菌M15/pQE31-gdh8.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超声波破碎,粗酶液比活力高达15 U/mg.镍凝胶柱亲和层析纯化表达蛋白,超滤、冻干后,比活力达360 U/mg.重组质粒pQE31-gdh8在E .coli M15中稳定程度高达99.8%.工程菌M15/pQE31-gdh8诱导表达的重组酶活力高,易纯化,重组质粒稳定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施用尿素150 kg·hm-2条件下,选择3个甘蔗品种(B8、ROC22及GT21)进行了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两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的有效茎数、茎径以及原料蔗、蔗糖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原料蔗品质影响不大;与单作相比,间作大豆处理的宿根蔗茎径大小、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糖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9.0%~40.5%和5.6%~39.5%;每公顷原料蔗+大豆、糖+大豆可分别增收5.89~7.93万元和5.83~7.72万元;3个品种中,ROC22间作大豆的经济收益最高,而宿根蔗B8和GT21的产量均高于ROC22.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是减少氮肥施用、提高经济收入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8.
何斌  秦武明  余浩光  刘运华  覃林  覃永华 《生态学报》2007,27(12):5158-5167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6种营养元素(N、P、K、Ca、Mg、S)的含量、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以及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活枝>枯枝或树根>干材;各组分和凋落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S和Mg,P最低;林地土壤中,以K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a、Mg、N和P,S最低;随林龄的增加,0~40cm土壤N、P和S含量呈增加趋势;(2)4年、7年生和11年生林分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022.08、1997.08和2633.45 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贮存量依次占73.64%、82.39% 和83.65%,林下植被层依次占13.74%、8.74%和620%,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12.62%、8.87%和10.16%;乔木层以N积累量最大,占总贮存量的53.90%~60.07%,P最小,仅占0.90%~1.23%;(3)马占相思林中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4年生以树叶和树枝占主导,逐渐转移到7年生和11年生以干材和树皮为主导;(4)林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依次为7年生(235.06 kg•hm-2•a-1)>11年生(200.26 kg•hm-2•a-1)>4年生(188.16kg•hm-2•a-1);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树干>树叶>树枝>根系>树皮,同一组分各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与各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Ca>K>S>M>P;(5)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382.35、432.04 kg•hm-2•a-1和403.15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94.19、196.98 kg•hm-2•a-1和202.89 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51、0.46和0.50,利用系数为0.51、0.26和0.18,周转期为3.88、8.35和10.86。可见,马占相思人工林早期营养元素利用率低,归还速率较快,林分生长到近熟期(11a)时营养元素的周转期较长,但其归还速率仍然较快,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维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89.
两种国产苏铁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苏铁属(Cycas L.)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2,核型均属3B型.核型公式分别是:海南苏铁C.hainanensis K(2n)=2x=22=4m+2sm+4st+12T,仙湖苏铁C.szechuanensis subsp.fairylakea K(2n)=2x=22=2m+4sm+4st+12T.两种苏铁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支持基于染色体资料把苏铁属分为两个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90.
微波处理对绿豆象的杀虫效果及对红小豆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时间和功率的微波对裸露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成虫、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绿豆内幼虫及卵进行处理,以研究微波对绿豆象的杀虫作用及对绿豆象成虫产卵量、幼虫羽化率及卵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裸成虫的死亡率随处理时间及功率增加而升高。成虫在中高火和高火分别处理60 s和50 s以上时间时死亡率过半,为51.21%~99.92%。处理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死亡率随功率和时间变化趋势同相同处理的裸虫,但相同条件下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死亡率明显高于相同处理的裸虫。低火至中低火处理60 s、解冻50 s及中火至高火40 s以上时间时成虫死亡都过半,为55.75%~100%,而中火处理70 s、中高火至高火60~70 s可使成虫全部死亡。微波处理具一定后续效应,处理的成虫虽没立刻死亡但随后死亡率仍比对照高。成虫高火处理50 s后的第3天校正死亡率可达87.74%。微波处理还可降低绿豆象成虫产卵量、幼虫羽化率、卵孵化率及红小豆发芽率。成虫、卵和豆内幼虫对微波敏感性依次增高。红小豆在中低火处理60 s、解冻50 s、中火40 s、中高火至高火30 s以上时间时发芽率都低于一半,为0.21%~48.33%。微波对绿豆象杀虫效果显著,但使用时需考虑微波仪器、处理功率和时间、产品用途及含水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试验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