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副棘鳅属(Paracanthocobit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条鳅科(Nemacheilidae),分布范围西起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东至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流域。2022年7月,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采集到一批副棘鳅属鱼类标本,经形态性状和分子系统比较,确认为曼德勒副棘鳅(P. mandalay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本文对中国境内曼德勒副棘鳅进行了形态描述并提供了物种鉴定的分子依据:该种的主要特征为下唇中央部分有一对中断而膨大的片状结构,密布乳突;尾柄基部上缘有一眼状斑;雄性具有眶下沟;侧线完全;腹鳍基部具腋鳞;背鳍有10?分枝鳍条;尾鳍有4 ~ 8条黑色条带。此外,基于系统发育树和间断地理分布推测,曼德勒副棘鳅种内可能存在隐存种,同时对沙副棘鳅(P. botia)中国分布的记录提出了质疑。这一研究为高黎贡山地区的鱼类资源调查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东南亚地区副棘鳅属物种的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解柿属(Diospyro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46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可分为2组:A组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B组的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以无规则型为主,但同时有辐射型、环列型和十字型气孔存在。大多数种具有表皮毛,表皮毛有非腺毛和头状腺毛的区别。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类型多样,能够为部分类群的分类提供较好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4.
Littersizeisaveryimportantquantitativetraittopigproductionanddifficulttoimprovebytraditionalbreedingtechnologyduetoitslowheritability.Markerassistedselection(MAS)isthoughtasanewapproach,whichcanbeusedtoimproveproductiontraitsoflowheritabilityeffectivel…  相似文献   
125.
刘要生 《生物学通报》1998,33(10):18-18
二氧化碳(CO2)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主要代谢终产物之一。生物体必须不断地将它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然而,CO2并非毫无用处,它在生物体中主要有以下作用:1CO2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CO2是参与组成核苷酸的碱基合成的前体物...  相似文献   
126.
127.
遗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重要概念,测定重组率、进行单倍型分析也是遗传分析的主要手段。那么每次减数分裂会发生多少次重组,在不同个体的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又如何?这个老问题需要获得更精确和更细节的解答。美国Broad研究所Steven A. McCarroll和Avery Davis Bell团队对20个健康精子捐献者的31,228个配子基因组进行了平均0.01×的低深度单细胞测序,鉴定出813,122个染色体重组和787个非整倍染色体交换(2020年6月3日发表,doi: 10.1038/s41586-020-2347-0)。结果发现在个体间和细胞间,其重组率和变异率的变化比较大。不同捐献者的每个精子平均重组次数在22.2~28.1之间分布,集中发生在远着丝粒区以及距离适度的近着丝粒区,特别是第一次重组更容易发生在远着丝粒区。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函数是沿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的物理长度发生,而不是基因组的碱基距离。卵母细胞比精母细胞具有更长的联会复合体,因此也会发生更多的交换重组。不同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物理长度反映了它们之前的差异高达两倍,意味着染色体更紧密的精母细胞会有较少交换重组。此外,捐赠者的精子非整倍体发生率差异更大,从1.0%~ 4.6%不等,发生染色体丢失是染色体获得的2.4倍。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并更可能在减数分裂I期发生,常染色体则相反。该研究通过大规模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了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可变物理压缩可能决定了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变异。这种细胞生物学和人类生物学变异之间的相似性,原则上可用于多种环境下的生物学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28.
张娟  黄俊  吕要斌 《生态学杂志》2014,25(4):1151-1155
为明确寄主虫态对班氏跳小蜂适合度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7±1) ℃,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测定了寄生于不同发育阶段(3龄若虫和雌成虫)扶桑绵粉蚧的班氏跳小蜂子代性比和个体大小.结果表明: 寄生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班氏跳小蜂的子代雌雄性比、个体体长和后足胫节的长度均明显高于寄生3龄若虫,且个体体长与后足胫节长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个体大小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子代个体大小,而雌成虫的个体大小对该蜂子代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9.
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分析Holstein奶牛胎儿成纤维细胞(FFB)和输卵管上皮细胞(FOV)来源的克隆囊胚Xist基因DNA甲基化状况,以体外受精囊胚(IVF)和供体细胞作对照.克隆囊胚Xist基因处于较低程度的DNA甲基化状态,其中,FFB来源的克隆囊胚Xist基因DNA甲基化程度为43%,而FOV来源的克隆囊胚仅为17%.在体外受精囊胚中,Xist基因DNA甲基化处于中等状态,为49%.然而,在体细胞中,Xist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高,FFB为66%,FOV为63%.这些结果说明,Xist基因DNA甲基化是可以被重编程的,所检测的CpG岛可能调节Xist基因的表达.结合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在同一个体中,FFB来源的克隆囊胚发育率比FOV的低,但其克隆牛胎儿的妊娠率和产犊率比FOV的高,这暗示不同供体核克隆囊胚的重编程是有差异的,并可能影响到胚胎及个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0.
王云霞  刘桂要  邓强  时新荣  袁志友 《生态学报》2020,40(19):6872-6884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过程,但在雨热同期的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时期凋落物基质质量动态对该区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还不清楚。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分析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的分解特征和分解过程中凋落叶基质质量的变化与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经过391 d的分解,刺槐凋落叶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为(51.0±8.44)mg/d,显著地高于油松凋落叶(36.7±4.83)mg/d;雨季期间两树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均显著地高于旱季,其中夏季多雨期间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最高,冬季微量降雨期间质量损失速率最低。(2)在整个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凋落叶C和N含量都表现为净释放且主要发生在雨季,P含量表现为释放与富集交替进行;刺槐凋落叶C/N比、C/P比和N/P比呈波动的趋势,油松凋落叶C/N比则显著地增加且在夏季多雨期出现峰值,C/P比呈波动的状态,N/P比变化较小。(3)不同降雨时期刺槐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与凋落叶P含量动态显著正相关,与C含量、C/P比和N/P比动态显著负相关。油松凋落叶质量损失速率与C/N比动态显著正相关,与C、N含量动态显著负相关,与N/P比动态呈负二次函数的关系。这些结果说明黄土丘陵区刺槐和油松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时期分解速率之间的差异显著且两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都集中在雨季期间;此外凋落叶分解主要受到凋落叶N含量和N/P比动态变化的制约,与刺槐凋落叶相比,N含量与N/P比对油松凋落叶的限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