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研究测定并分析了红足壮异蝽Urochela quadrinotata Reuter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该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585bp(GenBank登录号为JQ743678),A+T含量为75.4%,共编码35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质基因、20个tRNA基因(两个tRNA基因,即tRNAIle和tRNAGln未被检测到)、2个rRNA基因及一段较长的非编码区(控制区,亦称A+T富含区)。基因排序与大部分昆虫的线粒体基因排列方式相同,没有发生基因重排。除tRNASer(AGN)的DHU臂无法形成典型的茎环结构,其余tRNA基因均能稳定形成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预测了红足壮异蝽16S和12S rRNA的二级结果,分别包括6个结构域43个茎环和3个结构域27茎环。控制区含一个长1652bp的串联重复区域,由16个串联重复单元组成。  相似文献   
63.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Rv1759c结构域(Rv1759cD domain,Rv1759cD)与人IL-2(hIL-2)融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的融合蛋白Rv1759cD-IL-2。方法:用PCR方法从MTB H37Rv基因组扩增Rv1759cD基因片段,测序后与hIL-2基因构建融合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 HTa。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后,分别与His mAb、IL-2mAb和结核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blot鉴定,采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结果:获得的Rv1759cD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与hIL-2基因连接后,构建的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0KDAa,与预测值相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量30KDAa处分别与His mAb和鼠抗IL-2 mAb形成结合带,并与结核病人血清出现特异性结合。通过Ni-NTA亲和层析,可得到纯化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表达、纯化和鉴定了Rv1759cD-IL-2融合蛋白,并有可能作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64.
记述伊朗猎蝽科Reduviidae真猎蝽亚科Harpactorinae昆虫4新记录种:争土猎蝽Coronus contrarius Reuter,1881、环瑞猎蝽Rhynocons annulatus(Linnaeus,1758)、红胸瑞猎蛴Rhynocoris rubrogularis (Horvfith,1880)及沙地枯猎蝽Vachiria deserta(Becker,1867).  相似文献   
65.
The stenopodaine genus Oncocephalus Klug, 1850 and two species of this genus, O. Breviscutum Reuter, 1882 and O. Pudicus Hsiao, are recorded from Cambodia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66.
2006年安庆地区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大发生的特点主要有:迁入虫量大、回迁峰次明显;短翅型成虫发生早、虫口高;田间种群增长迅速,全市普遍重发,局部暴发;田块间虫口差异大。分析认为导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丰富的初迁虫源奠定了大发生的基础;褐飞虱生物型变化,食料条件丰富;单季稻面积扩大,从食料和生境2个方面为褐飞虱发生提供利好条件;褐飞虱对主治药剂吡虫啉产生抗性,促进褐飞虱暴发。还就加强异地监测、抗药性监测、田间调查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7.
我们根据实验的需要 ,对多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反复试验 ,经过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比较理想的实验材料——韭菜叶 ,取其下表皮容易 ,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多而清晰 ,而且取材不受季节的限制 ,可见 ,韭菜叶是最佳实验材料。选取绿色饱满新鲜的韭菜叶片 (露生的最好 ) ,用刀片在叶背面横切一下 ,用镊子从此处撕取下表皮 ,用刀片取稍带绿色叶肉的一小段 ,放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盖上盖玻片。把装片放到低倍镜下观察 ,找到物象颜色浅的部位 ,此处叶肉细胞重叠少 ,可看到单层细胞 ,其中叶绿体大部分排在叶肉细胞边际 ,然后再换上高倍镜 ,调节…  相似文献   
68.
蝽类昆虫的臭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臭腺是蝽类昆虫的重要特征之一 ,几乎所有的蝽类昆虫都具有臭腺 ;本文简单介绍了蝽类臭腺的形态结构、发育和臭腺分泌物的组成及其生物学作用等 ,其中对猎蝽科昆虫的相关介绍较为详细。  相似文献   
69.
斯猎蝽属为中小型属,全球以前共知26种,均分布于东洋区,其中3种分布于中国。在研究了中国大陆各主要单位的有关收藏后,我们发现了本属的2新种和2新记录种。至此,我国共知斯猎蝽7种;除红斯猎蝽外,作者对各种的已知性别均进行了较详之描记或再描记与图示。文中单位为毫米;新种的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CAU)、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ZIB)、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KZI)及中山大学(ZSU)。  相似文献   
70.
孤雌生殖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公元600年间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蚕不交者亦产子,子后为蚕”,这是昆虫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现象的最早记载。真正的研究则始于德国博物学家Rene(1737)再次发现蚜虫的孤雌现象之后。目前已知除蜻蜒目和半翅目外几乎所有的目都具有孤雌生殖的类群。近年来,随着生理、遗传等研究的深入,对其进化的机制和意义亦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