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毛诗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这是我国现存文献中关于蜉蝣的最早纪载,亦即后世解释这一虫名的最后根据。日本学者以此名作为Ephemeroptera(蜉蝣目)一目昆虫的名称,我国现今昆虫学上一贯沿用,这是对的。但是唐人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引用了郭璞,陆玑及樊光的说法(郭,陆,樊三人时代有先后,此处依孔颖达所引的次序)。以为蜉蝣是一种甲虫,这就在后来文献中发生了很多混乱,以致最近朱弘复高金声二位同志所著本草綱目昆虫名称注根据本草網目中资料也认为它们可能是属于金龟子科中的一种昆虫。这是必须加以辩正的。为了便于与古代文献作比较起见,兹将蜉蝣目昆虫的生活习性作一个概略的叙述。按  相似文献   
22.
我国在西汉以前所倡导的动物分类法共有五种。我们可以将此五种大别之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尔雅”的虫、鱼、鸟、兽分类法。“尔雅”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篇,每篇都有详细的真实的内容,事实上是用虫、鱼、鸟、兽四大类包括一切动物。另一部分是“礼记”月令有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五大类,包括一切动物,都名之为虫,我们简称之为五虫分类法。“周礼”地官土会有毛、鳞、羽、介、裸五物而另有五种其民。“考工记”梓人将动物分为大兽与小虫,又将大兽分为脂、膏、裸、羽、鳞五者。此外“吕氏春秋”观表篇有毛、羽、裸、鳞四种名称,虽然前人没有  相似文献   
23.
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亚最早且集中的证据所在地,是研究中国北方早期人类演化和环境关系的关键地区。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泥河湾盆地东北部阳原县境内的岑家湾台地,而更新世泥河湾层出露良好的蔚县盆地的工作尚未系统开展。蔚县盆地处于广义泥河湾盆地的南部偏东位置,为四面环山的山间断陷盆地,在吉家庄一带出露厚度超过20m的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人工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特征, 本文以川西周公山森林公园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破碎化大斑块为对象, 以植株平均胸径、平均高度、平均密度、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来综合衡量边缘效应深度。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 从林缘向林内(梯度1至梯度5)设置5条样带(宽度为10 m), 在每条样带中设置4个10 m × 10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从物种组成上看, 在总面积为2,000 m2的20个小样方中共记录到111个物种, 隶属于54科96属, 物种数从林缘至林内递减。(2)从群落结构上看, 乔木层的平均胸径从林缘至林内呈减小趋势, 平均密度则相反, 平均高度无显著变化; 灌木层的平均密度从林缘向林内减小, 平均高度无显著变化; 草本层的平均密度和平均高度均呈减小趋势。(3)从物种多样性上看, 总体上各层次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从林缘向林内呈减小趋势, 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最明显; 同时, 林内各梯度与梯度1 (林缘)的共有种和相似性系数从林缘向林内递减。(4)分析各项群落特征发现, 平均高度、平均密度和相似性系数的数值在梯度2向梯度3过渡时的起伏变化最明显, 推断本研究中柳杉人工林斑块的边缘深度可达林内20 m。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的葡萄园石制品79件,发现在泥河湾盆地东端河北省阳原县官厅村北小长梁更新世早期旧石器遗址东侧的后石山基部,文化层由下更新统湖滨相冲-洪积砾石层构成,层位与小长梁文化层大致相当,位于Matsuyama负极性时的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层段之下,而靠近Olduvai正极性亚时层段顶面,推断其年龄为150~160万年。  相似文献   
26.
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证据所在地,越来越多的早更新世遗址的发现使得该地区在研究中国北方早更新世人类演化与生存行为领域备受学术界关注。麻地沟遗址群(MD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群,它位于泥河湾盆地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域,由包括E6和E7在内的9个地点组成。MDG-E6与MDG-E7地点发现于2007年,2012-2013年正式发掘,揭露面积分别为30m2和20m2,出土遗物分别有184件和174件。石制品原料主要取自遗址周边的燧石、白云岩和火山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等,剥片和修理技术为硬锤直接打击法且简单随意,组合特征与非洲奥杜威工业(Oldowan)相似。动物化石均很破碎,难以鉴定动物种属。根据地层和初步古地磁测年资料,推测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年龄大致为1.07 Ma BP。  相似文献   
27.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时代较古老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根据磁性地层学资料判断,遗址位于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其年龄为1.77-1.95Ma。2006年,在黑土沟遗址的考古地质勘探中,查明探坑文化层厚1.33m,由4个自然层组成;在大约7.6m~3的堆积中,出土遗物20585件,包括石制品20489件,哺乳动物骨牙碎片96件。石制品中,石核、石片、断块和器物分别占0.36%、97.90%、1.00%和0.74%,在石片中竟有87.74%的数量是碎屑。器物中出现旧石器晚期常见的圆盘状刮削器。石制品保存新鲜,发现拼合标本3组。石制品绝大部分属于微型和小型标本。砸击制品在地层中的密度较大,而且含有似棱柱状石核和似石叶薄长石片。  相似文献   
28.
NRSF慢病毒干涉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负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拟通过RNAi的方法降低NRSF表达以进一步观察其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含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HIP-LUC)的pcDNA3.1报告载体.通过RNAi序列设计软件进行NRSF干涉片段及脱靶对照片段的设计,然后构建慢病毒干涉载体.包装产生慢病毒干涉毒液,用其感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细胞株,利用RT-PCR、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NRSF的干涉效果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构建具有NRSF干涉效果的慢病毒干涉载体成功,并获得了稳定干涉NRSF及脱靶对照的HeLa细胞株,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NRSF干涉片段的干涉效率为56%(n=6,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证实干涉后NR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T-PCR实验表明干涉NRSF后下游基因开始表达,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活性增强了2.4倍(n=3,P<0.01).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NRSF的慢病毒干涉载体并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HeLa细胞株,干涉NRSF后,其下游基因特别是胰岛素基因开始表达.这一研究工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NRSF在胰岛细胞发育分化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9.
siRNA沉默socs3对红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s-3,SOCS-3)对造血发育的影响,构建了SOCS-3慢病毒siRNA干涉载体,并转染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根据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进行流式分选后,获得了高表达慢病毒干涉载体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了转染细胞中SOCS-3基因的干涉效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iRNA干涉后K562细胞SOCS-3基因的表达量仅为其相对表达量的22.1%,干涉效率77.9%;Western-blot结果显示,SOCS-3在蛋白质水平表达也明显受抑制.进一步对SOCS-3基因沉默后的K562细胞进行了诱导分化,并采用联苯胺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比例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变化,RT-PCR检测造血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发现,SOCS-3沉默后K562细胞向红系的发育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证明,SOCS-3在造血发育中有重要调控作用,而对其表达进行干涉或沉默将在规模化的红细胞诱导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干细胞临床转化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概括并讨论了将干细胞的基础研究恰当而负责任地应用在临床上治疗患者时所需要考虑的科学标准、临床准则、管理规则、伦理以及社会问题。《指南》根据科学、临床和伦理的普遍准则,为干细胞转化研究参与者、临床科学家及有关的国际机构的管理人员提出了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应遵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