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MTT法检测了靶向性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分别与阿霉素(ADM)、氟尿嘧啶(5一FU)、顺铂(DDP)和紫杉醇(PTX)等4种化疗药物按照不同给药序贯联合作用对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拉非尼与4种化疗药物联用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效果均要好于单独用药,对细胞的Ic,。明显低于单独用药。联合用药效果受到给药序贯的影响,索拉非尼先于化疗药物给药,cI值(除与紫杉醇联用)均大于1,表现为拮抗效应;索拉非尼后于化疗药物给药,cI值均小于1,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可供肝癌f临床治疗参考,有助于lI缶床降低用药剂量,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物种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而言,物种的正确界定对于制定保护措施至关重要。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地区的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资源冷杉(A. ziyuanensis)和大院冷杉(A. dayuanensis)种群极小,且分类上长期存在争议。现行分类依据形态和地理分布将大院冷杉归并到资源冷杉,又将资源冷杉处理为百山祖冷杉的变种,但分子证据不足。该研究对百山祖冷杉、资源冷杉和大院冷杉分布区内8个种群的23株个体进行靶向捕获测序,获得了60个单拷贝核基因中的80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分析表明,这些个体可分为两个谱系,分别对应于百山祖冷杉和资源冷杉,其中资源冷杉在2.35Ma前与百山祖冷杉和大院冷杉的共同祖先分化,而大院冷杉与百山祖冷杉亲缘关系更近,形成一个谱系。百山祖冷杉、资源冷杉和大院冷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种群间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指数0.083–0.208)。由于未检测到分化后的谱系间遗传交流,推测分布区的碎片化是谱系间遗传交流受阻进而产生分化的主要原因。生态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百山祖冷杉、资源冷杉和大... 相似文献
44.
为了比较几种不同气道上皮细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后病变特点及易感性。采用RSV A2株感染Hep-2、A549、16HBE、BEAS-2B细胞后,奥林巴斯倒置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免疫荧光检测RSV N蛋白表达及空斑实验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滴度。结果显示RSV A2株感染Hep-2细胞后最早形成典型的合胞病变,A549细胞次之,16HBE及BEAS-2B形成病变的时间最晚。免疫荧光检测到RSV N蛋白表达特点与细胞病变特点一致。RSV A2在Hep-2上产生的病毒滴度最高,A549细胞次之,在16HBE上产生的病毒滴度最低。提示Hep-2、A549细胞对RSV具有高度易感性,以Hep-2最为敏感。而16HBE、BEAS-2B细胞对RSV感染不敏感,其中16HBE最不敏感。本研究可为选择合适的上皮细胞进行RSV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果树枝条作为栽培基质对赤灵芝(菌株:金地灵芝)子实体品质的影响。【方法】比较果树(苹果、桃树、梨树)枝条和常规杂木屑栽培灵芝的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进一步对其改善睡眠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果树枝条栽培的灵芝品质具有较大的差异。3种果树枝条栽培的灵芝菌丝体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发菌时间延长7-13 d,同时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组间的营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而果树枝条组的矿质元素含量均显著大于常规组。此外,虽然果树枝条组的灵芝多糖含量较常规组低,但是均能够有效延长小鼠注射戊巴比妥钠后的睡眠时间,并且梨树枝条组能够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小鼠的入睡率(P0.05),改善睡眠功能显著。【结论】利用果树枝条栽培灵芝对其产量和农艺性状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是具有较好的改善睡眠的功能。因此,通过果树枝条配方优化,栽培高品质灵芝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干眼症是目前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它可以导致眼部不适,甚至引起视力障碍,它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随着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当今眼科研究热点之一。干眼症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研究学者认为免疫调节是其主要机制之一,眼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共同进行调节,目前已发现多种免疫细胞以及炎症因子参与了干眼症的发生发展。干眼症治疗的常规方法是应用有润滑眼表作用的人工泪液,但对于中重度干眼症,不可只是单纯的缓解症状,还应加以抗炎药物治疗其根本。本文主要针对干眼症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研究藏药臭蚤草的活性成分,从其总碱中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鉴定了8个生物碱,包括6个二萜类生物碱13-O-acetylhetisine(1)、2-acetyl-13-dehydro-11-epihetisine(2)、2-acetyl-13-dehydro-11-hetisine(3)、hetisinone(4)、尼奥林(5)和foresticine(6),以及异喹啉(7)和dianthrmide(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9.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系由R.Boulton于1932年依据F.T.Smith'.在原两康省某地"Ta Cho.Fu"采获的单独一号雄性标本而定名.中国鸟类学家以往多认为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今四川甘洛县的大桥乡.通过对大桥乡所在地理坐标的实测,并使用Google Earth对该地区进行查检,作者曾提出"Ta Cho Fu"当在今四川汉源县境内,并指出对该地点具体位置的订正和重新定位,使四川山鹧鸪的总分布区域北推了至少100 km范匍.尽管'"Fraylor(1967)曾对"Ta Cho Fu"这一地点给出过一个差异颇大的地理坐标,作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认为F.T.Smith当年采得四川山鹧鸪的地点仍应当是在四川汉源县境内. 相似文献
50.
滇西兰坪-思茅地块晚三叠世诺利期(Norian)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三合洞组)。对巍山三合洞剖面进行了实测与采样, 分离了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中的牙形石, 经鉴定其种属为Epigondolella vialovi, Epigondolella uniformis和Epigondolella aff. triangularis, 时代为早诺利期(Lacian亚期)。通过野外剖面及室内显微薄片观察, 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剖面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的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将巍山三合洞剖面三合洞组沉积归纳为9种微相, 并根据微相特征结合野外宏观特征, 将三合洞剖面划分为3种沉积相类型, 即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礁相。在剖面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中发现的热液矿物石榴子石及发黑的牙形石化石(CAI指数约为5), 表明该区曾遭受热液作用的影响, 可能与三合洞组沉积后大陆边缘裂谷下陷或板块拼合引起的热卤水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