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从麻疯树胚乳cDNA文库中获得了翻译调节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 TCTP)cDNA序列,命名为Jc-Tctp1(GenBank登录号为EF091818).该序列全长1 410 bp,开放阅读框由507个碱基组成.Jc-Tctp1编码的推测蛋白产物含有168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具有典型的TCTP蛋白特点:由3个α螺旋组成α螺旋核心、4个β片层结构构成β片层核心,及微管结合结构域(MTB)和钙结合结构域(CaB).其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大豆(Glycine max)、水稻(Oryza sativa,japonica cultivar-group)、黑杨(Populus trichocarp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西加云杉(Picea sitchensi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以及玉米(Zea may)的TCTP同源性依次为93 %、90 %、85 %、84 %、85 %、84 %、77 %、80 %和77 %.经构建含Jc-TCTP1在内的植物TCTP蛋白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单子叶植物并未按照其生物学分类的地位出现聚合.用半定量RT-PCR研究Jc-Tctp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其表达在转录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时间特异性,茎、Ⅰ期胚乳、胚中最为丰富,而在Ⅱ期胚乳和花中表达最弱.  相似文献   
132.
针对多种强致病性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灵敏的可检测多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本研究设计了针对21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检测探针,每种5条,长50 bp.并以甲病毒属的基孔肯亚病毒和黄病毒属的黄热病毒细胞培养物为检测模型,摸索了合适的病毒基因处理与扩增方法.将提取的病毒RNA先用DNase Ⅰ处理,以去除掉其中的DNA分子,然后利用病毒属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以引导病毒基因组的合成,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宿主细胞基因成分的干扰.进行随机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分别出现了4条基孔肯亚病毒探针信号和5条黄热病毒的探针信号,说明所设计的检测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这2种病毒的特异性检测.这种病毒基因样品的处理和扩增方法也为此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探讨嗜好性植物和低嗜好性植物在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了芹菜和薄荷不同种植方式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大棚辣椒田中以3∶1、5∶1的密度间作芹菜,辣椒植株上烟粉虱成虫数量显著下降,而以8∶1的密度间作对辣椒上烟粉虱成虫没有明显影响;在辣椒田一端集中种植5行薄荷,另一端种植5行芹菜,15 d后辣椒上烟粉成虫数量较对照下降29%以上;在辣椒田一端集中种植5行薄荷,另一端分别按3∶1和5∶1的密度间作5行芹菜,15 d后3∶1和5∶1的间作芹菜的辣椒上烟粉成虫数量较对照下降38.57%和25.71%。结果表明,芹菜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在辣椒间作芹菜的同时,在棚的一端间作薄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烟粉虱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134.
植物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重要的性状多为数量性状。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寻求解释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便对其进行遗传操纵。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分离等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从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作图群体类型及其特点,QTL定位方法,植物QTL研究现状,以及QTL精细定位、克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植物QTL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5.
崇明东滩冬季水鸟的种类和生境偏好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2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对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越冬水鸟在 5种生境类型的分布、数量分别做了 2 0 0 0m× 10 0m的样带调查。共观察到水鸟 4 9种 ,整个群落个体总数 345 0 4只。其中低潮盐藻光滩带有鸟类37种 ,占水鸟个体总数的 39% ;海三棱草外带有 19种 ,占 6 % ;海三棱草内带有 10种 ,占 5 % ;堤外芦苇带有 4种 ,占 3% ;堤内鱼塘 -芦苇区有 37种 ,占 4 7%。这一结果证实了把围垦地转变为鱼塘 -芦苇湿地的生态恢复行动的合理性 ,因为最大的越冬水鸟物种多样性和个体多度出现在这种湿地中。  相似文献   
136.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生殖生长时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殖生长时期,外源供氮水平供应增加,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随之增加;叶片和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叶片铵态氮含量和外源供氮水平间有显著正相关;根系DNA及RNA含量均随供氮水平升高而升高;孕穗期用不同氮素水平处理15 d,对小麦成熟后生物量及经济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7.
崇明东滩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通过分析崇明东滩回收的异地环志鸻鹬类记录及异地回收的崇明东滩环志的鸻鹬类记录,研究崇明东滩鸻鹬类的迁徙路线.1979~2008年间,崇明东滩共回收到来自澳大利亚西北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国阿拉斯加及新西兰北岛等17个国家与地区环志的鸻鹬类265只,包括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红腹滨鹬(C.canutus)等16种鸟类,其中春季北迁期间的记录占总数的93%;2003~2008年间,澳大利亚西北部、新西兰南岛、中国大陆及新西兰北岛等10个国家与地区回收到崇明东滩环志的大滨鹬、斑尾塍鹬、红腹滨鹬等12种鸟类,共计164只.在所有与崇明东滩鸻鹬类存在迁徙连接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回收记录占全部回收记录的55%.根据斑尾塍鹬和红腹滨鹬不同亚种的越冬地分布,崇明东滩回收的斑尾塍鹬有L.l.menzbieri与L.l.baueri两个亚种,红腹滨鹬有C.a.piersmai和C.a.rogersi两个亚种.  相似文献   
138.
采取肝脏等临床样本时,常因不能及时保存造成核酸降解,从而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室温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的小鼠肝脏组织的RNA的完整性进行评价,为肝脏临床样本的采集与保存提供依据.将离体小鼠肝脏组织在室温下放置0~180min后,提取总RNA,采用电泳、RT-PCR和芯片生物分析仪检测RNA的完整性.电泳结果显示,将小鼠肝脏置于室温180min后,RNA尚未发生降解.对β肌动蛋白,GAPDH和Trp53的RT-PCR的分析表明,室温下保存180min的RNA样品均未降解.生物分析仪检测的RNA完整性系数(RIN)都大于7.9,样品可用于后续研究.因此,离体后的小鼠肝脏置于室温下3h以内,RNA仍能保持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9.
姜黄素(curcumin)诱导处理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基础上,对hnRNP A2/B1在核基质中存在、分布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在MG-63细胞中的共定位关系进行了研究.经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细胞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hnRNP A2/B1存在于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在姜黄素处理后细胞核基质蛋白中表达下调.蛋白质印迹杂交结果,证实hnRNP A2/B1在姜黄素处理前后的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中的存在及其表达下调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hnRNP A2/B1定位于MG-63细胞核基质纤维上,经姜黄素处理后出现分布位置与表达水平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hnRNP A2/B1在MG-63细胞凋亡过程中与Bax、Bcl-2、Fas和p53等基因产物具有共定位关系,且其共定位区域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了hnRNP A2/B1定位于核基质纤维上,是一种核基质蛋白,在姜黄素诱导人成骨肉瘤MG-63凋亡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的关系显然对MG-63细胞凋亡具有重要影响,这为深入揭示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深入探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0.
生长抑素受体家族(somatostatin receptors,SSTRs)是一类介导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其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长期以来倍受关注.研究表明,这些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定膜受体包括SSTR1、SSTR2、SSTR3、SSTR4以及SSTR5,可以通过cAMP、PTP和MAPK信号通路,在调控GH分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生、抑制胰岛素作用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物学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表现出与其它G蛋白偶联受体性质相似的动力学特征.本文将SSTRs的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配体选择性、下游信号通路,以及该受体家族的动力学特征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