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本文旨在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瓦尼桑黄多酚和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以发酵罐发酵法培养瓦尼桑黄,并在培养液中添加硝普钠。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瓦尼桑黄菌丝体内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酚的组成成分。利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显示,硝普钠的添加可以促进瓦尼桑黄菌丝体的生长,提高菌丝体内次级代谢产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硝普钠的添加使瓦尼桑黄中总多酚和三萜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别增长了14.3%和51.7%。HPLC分析发现,发酵培养3–7d,硝普钠添加组培养物中硬毛素、纤孔菌素A和桑黄素D含量均增加。可见,一氧化氮对液体发酵条件下瓦尼桑黄多酚和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62.
寻找抗衰老活性分子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是衰老药物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前期研究发现活性分子多球壳菌素和雷帕霉素可通过分子间协同效应延缓芽殖酵母细胞衰老。为了考察这两种小分子协同效应对细胞转录组的影响,利用DNA Microarray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分析了这两种小分子药物协同处理对基因表达谱、基因本体聚类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协同效应对细胞转录组产生了显著影响,共导致2 546个基因的差异表达(FDR0.05,Fold Change10%),其中1 157个基因显著上调,1 389个基因显著下调。进一步对基因本体聚类及信号通路分析显示,线粒体相关的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是此协同效应的一个主要靶点,其他可能的作用靶点还包括核糖体的生物发生、细胞骨架及过氧化物酶体代谢。  相似文献   
763.
生物造粒流化床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适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分别从生物造粒流化床10、60、110 cm处取颗粒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颗粒污泥细菌基因组DNA.以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530F/1490R,对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长约1 kb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在10 cm处微生物的种属达到23种,60 cm处为21种,110 cm处为20种;生物造粒流化床不同高度都有一些各自的特有种属和共有种属,反应器不同高度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83.1%,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64.
冷胁迫是甘蓝型油菜种植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通过近缘种间杂交和轮回选择可丰富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背景与种质资源创新,近几年创制的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已实现从北纬35°20’的适宜种植区域北移扩展至陕西洛川(北纬35°46’)、甘肃兰州上川(北纬36°03’)、山西临汾(北纬36°20’)和河北石家庄(北纬38°00’)等区域的种植。甘蓝型油菜抗寒理论研究表明: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形态特征表现为半直立或匍匐生长、叶色较深或呈紫红色、根系较为发达等,这主要与强抗寒甘蓝型油菜的渗透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积累有关,进而达到保护细胞和减少ROS信号积累的作用。研究证明甘蓝型油菜组织细胞中NADPH酶介导产生的ROS在调控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及冷胁迫应激响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和抗寒机理研究是甘蓝型冬油菜“北移西扩”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中国西北冬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5.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陕西省项目中,陆续发现了4种陕西省植物物种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异形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球花溲疏(Deutzia glomeruliflora)、娥眉点地梅(Androsace paxiana)、无根萍(Wolffia arrhiza),其中无根萍属(Woffia L.)为新记录属,予以报道,并提供了简要的形态描述和野外照片,凭证标本藏于陕西理工大学植物标本馆(HZTC)。  相似文献   
766.
青少年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在简要介绍传统决策模型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解释青少年冒险行为发生机制的双加工模型,包含模糊痕迹理论、原型-意愿模型两个认知加工模型和双系统模型、成熟不平衡模型两个神经生物学模型。尽管上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青春期冒险行为高发的原因,但是这些双加工模型及其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关于决策模式存在相互对立的观点、关于认知能力发展存在分歧、模型的适用范围问题、神经生物模型的弊端、缺乏对真实冒险行为的研究等,未来研究对上述方面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67.
氮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碳氮组分对氮输入的响应,对于明确湿地土壤碳氮循环微生物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长期野外氮输入模拟试验,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浓度氮输入:N1(6 g N m-2 a-1)、N2(12 g N m-2 a-1)和N3(24 g N m-2 a-1)对湿地土壤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和碳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2处理显著提高了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McIntosh指数,N3处理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Shannon-evenness指数。随氮输入浓度增加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率显著降低,N3处理表层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利用率以及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对醇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N1处理显著提高了湿地表层土壤全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N2、N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N3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湿地土壤pH、总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土壤溶解性有机碳、铵态氮、全氮含量、含水率是影响微生物碳源利用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68.
769.
本文介绍Na~ 与高血压病和Ca~(2 )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关系,以及Na~ -Ca~(2 )交换在维持细胞内Ca~()2 浓度和最终对血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并介绍了噻嗪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70.
蔬菜作物释放的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是蔬菜作物受害虫胁迫后产生的一类启动防御反应的化合物,可以作为蔬菜作物的对外重要信息交流媒介和防御措施实施前体.蔬菜作物通过释放HIPVs来增强自身防御反应、调节昆虫行为和向邻近作物发出"预警信号",从而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