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77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Hippo通路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ppo通路对控制组织器官大小以及细胞增殖、凋亡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Yes相关蛋白作为Hippo通路转录共激活因子,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过表达可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研究Hippo通路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2.
针对武汉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气候特点,分别在室内人工模拟高温和干旱的条件下,对紫珠的耐热性和抗旱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紫珠有一定的耐高温干旱能力,能忍受45℃高温连续9天和持续9天的干旱,是一种较好的新型园林节水耐旱观果灌木。  相似文献   
943.
以蓝莓良种‘灿烂’半木质化茎段为材料,通过对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建立蓝莓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2.0 mg·L^-1 ZT+0.01 mg·L^-1 NAA+30 g·L^-1白糖+6.5 g·L^-1琼脂,芽诱导率为87%,增殖系数达3.6;ZT 1.0~2.0 mg·L^-1对不定芽诱导效果明显,随着ZT浓度的提高,愈伤组织产生越明显,影响增殖苗的质量。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5 mg·L^-1 IBA+0.01 mg·L^-1 NAA +25 g·L^-1白糖+7.0 g·L^-1琼脂,pH值5.8,生根率70%,IBA浓度从0.5 mg·L^-1提高到1.5 mg·L^-1,生根越多,根系越壮,但也产生更多愈伤组织影响生根质量。炼苗10 d后移栽至草炭土,成活率78%。  相似文献   
944.
双歧杆菌是现在食品药品市场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菌株,它生理功能的优势及对人体的益处被人们认可。尤其是其在脂类代谢中的降胆固醇功能在各种研究中均得以证实。本研究就双歧杆菌的降胆固醇机制及具有此功能的双歧杆菌产品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今后对双歧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补液、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和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的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5,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CD4+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与增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6.
石家庄市滨河湿地公园秋季增湿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红娟  黄华芳  王健  张聪聪  左晓明 《生态学报》2014,34(17):5077-5086
滨河湿地公园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景观资源。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2012年10月10—12日和2013年9月27—29日、10月2、3、6日晴朗无风(或风速小于0.2 m/s)的天气条件下,在石家庄市太平河滨河湿地公园,选择不同结构的下垫面——水泥路面(宽约14 m)、乔-草绿地(宽约58 m)、灌木林(宽约22 m),对距地面1.5 m高度内的大气湿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监测,并选择了面积相近、无植被和水体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裸地进行了比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在秋季白天各时段增湿效应的垂向和横向变化规律,分析了各类下垫面增湿效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区的增湿效应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强,其相关系数可达0.8以上。白天以10:00—14:00气温较高时段增湿效应最明显,平均较8:00高4%左右,较18:00高8%左右;2植被的增湿效应在近地面处较强,而自0.2 m高度向上各监测高度段以公差为1%—2%的数列递减;3秋季白天,不同下垫面的增湿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灌木林、乔-草林、河流、水泥路面,其中灌木林较乔-草林的增湿效应强约5%—7%;4同一绿地,当结构和郁闭度无明显变化时,其增湿效应在相同季节基本稳定;5虽然秋季绿地增湿效应与夏季相比明显减弱,但绿地增湿效应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增湿效应的垂向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结构绿地的增湿效应差异等在不同季节仍具有一致的规律。滨河湿地公园不同结构类型区域的合理配置,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947.
蛋白激酶在真核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影响了生长、发育、迁移以及凋亡等各个细胞过程。其表达水平或活性异常时,就有可能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各种疾病,因此蛋白激酶是治疗这些疾病很好的分子靶点。迄今为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了28个蛋白激酶的抑制剂作为上市药物,用于相应的临床治疗。目前存在着各种检测激酶活性的方法,激酶生化检测方法尤为众多,比较经典的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也有一些非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诸如酶联免疫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分析法等等。而各种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方法,由于其污染小、操作便捷,逐渐成为激酶抑制剂筛选的首选。本文综述了各种激酶生化检测方法及其发展历史,并介绍了一些新的趋势,如激酶酶谱筛选。  相似文献   
948.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反应生成脂肪酸,是油脂合成代谢途径中最重要的酶之一。在高产油脂的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中发现了一种新颖的FAS,它含两个亚基,与其他物种的FAS相比,具有独特的结构域组成,尤其是含两个酰基载体蛋白(ACP)结构域。由于ACP在脂肪酸合成反应中起辅因子作用,推测多个ACP有利于提高FAS的催化活性,为研究该FAS的生物化学和结构特征,构建了表达FAS两个亚基的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含pET22b-FAS1和pET24-FAS2质粒的重组菌株ZWE06可同时高表达两个亚基,经硫酸铵沉淀、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的重组FAS比活力达到548 mU/mg。纯化的FAS复合物可用于后续酶动力学和蛋白结构研究,且表达与纯化方法的建立对研究其他ACP的功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9.
正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一种,亦被称为维罗纳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存在于水体和淤泥等环境中[1],能够感染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3]、锦鲤(Cyprinus carpio L.)[4]、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5]、鲱形白鲑(Coregonus clupeaformis)[6]、华鲮(Sinilabeo rendahl)[7]、  相似文献   
950.
以抗旱性不同的燕麦品种‘蒙燕1号’(抗旱性强)和‘坝莜3号’(水分敏感)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抽穗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对燕麦穗颖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处理均显著促进了不同抗旱性品种穗颖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并以抗旱品种累积水平高于水敏感品种,且两种渗透调节物质对抽穗期胁迫的反应比灌浆期胁迫更敏感。(2)两时期的水分胁迫处理均能降低不同抗旱性品种穗颖SOD和POD活性,抗旱品种的保护酶活性要高于水敏感品种,抗旱品种的SOD活性降低幅度明显低于水敏感品种,而POD活性降低幅度在两品种间差异不明显。(3)水分胁迫导致2个品种穗颖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伤害,且水敏感品种受害程度大于抗旱品种。(4)水分胁迫使2个品种单株籽粒产量下降,且在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下,抗旱品种的减产幅度要低于同期水敏感品种;水分胁迫下,水敏感品种‘坝莜3号’减产4.54%~30.29%,抗旱品种‘蒙燕1号’减产6.69%~23.54%。可见,抗旱性强的燕麦品种在受到水分胁迫的条件下能通过增强穗颖渗透调节和抗膜质过氧化能力、减弱穗颖细胞质膜损伤程度来适应干旱胁迫,最大限度减少水分胁迫对穗颖的伤害,有利于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