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71.
利用一种改良的非依赖核酸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方法,从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的核酸中扩增基因,克隆至pMD18-T中并进行测序和基因序列分析。J19株的VP2、VP3的编码基因为基因2、4,分别长2 969bp、2 204bp,它们分别编码973个氨基酸和719个氨基酸。J19株的VP2蛋白序列对B组人轮状病毒IDIR株的一致性为47.2%;J19株的VP3蛋白序列对C组人轮状病毒Cowden株一致性为25.1%。对J19株VP2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在进化树上的位置靠近外群蛋白以及A、B和C组轮状病毒分枝的根部,并且它比较偏向于B组轮状病毒的分枝。这与VP6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相一致。根据上述结果推测J19株可能是一个与B组轮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毒株之一;同时,这表明VP2在研究轮状病毒的遗传进化上具有重要价值。关于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VP2、VP3的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这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72.
从机理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吸入性麻醉药使用过程中在诱导期的数学模型,采用室分析方法,建立了人体血药浓度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和吸入药量模型,并求出其精确解.然后以七氟谜用药累积记录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计算,算得药代动力学模型和吸入药量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5和0.8874.最后给出模型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773.
酒精性肝病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酒精性肝病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用酒精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于4、8、12和16周留取血清和肝组织,用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用生化比色法检测肝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甘油三酯(TG)、氧自由基(ORF)、抗超氧阴离子(ASO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用HE染色、苏丹Ⅳ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随着病程进展,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呈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内炎性坏死灶、窦周纤维化和汇管区纤维间隔形成等病理改变,血清ALT和AST逐渐升高,CHE降低,肝组织匀浆TG、OFR、MDA和TXB2含量逐渐升高,SOD、ASOA和6-K-PGF1α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ALD发病过程中存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在酒精性肝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4.
植物气孔运动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机制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就光、CO2、ABA、H2O2、NO、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等对保卫细胞气孔运动的影响,介绍气孔运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5.
光周期和温度对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Doubleday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0℃时,光周期对枯叶蛱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25℃和30℃时无明显影响。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1.7~36.0,26.3~27.4和21.0~21.5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4.3,1.1和0.5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0%~92%、75%~95%和55%~85%,随温度上升,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存活率差异加大。30℃时大部分光周期下存活率较低,已对幼虫生长发育不利,人工养殖时温度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776.
对采自陕西秦岭地区的大孢蜈蚣衣属地衣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本属地衣8种,其中P.lobulifera,P.elegantula为陕西新记录种,P.venusta又被列入中国名录。本文给出了分种检索表及种的简要讨论,并附有作者鉴定的标本。  相似文献   
777.
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和斑块资源调查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共利用斑块230个,占总斑块数的80.99%;其中属于主食竹种分布的斑块190个,约占竹类分布斑块的87.16%,利用斑块的82.61%.从不同月份大熊猫利用斑块的总面积来看,野化培训大熊猫经过了3个生态适应过程:恐惧期、探寻期和稳定期.具体表现为刚放入培训圈活动范围小,其后随机性较高,活动范围增大,随着对环境的适应,逐渐趋于稳定.由于野化圈的面积较小,生境结构单一,培训大熊猫的斑块利用频次除与个别斑块组成因子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之外,而与其它斑块资源均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78.
目的体外表达锥虫早老素蛋白亲水区肽段,以制备抗血清用于功能研究。方法根据锥虫早老素蛋白二级结构特性,设计引物分别扩增N端及C端片段的亲水区肽段基因,装入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并通过变性纯化方法获得足够量表达蛋白,制备兔抗血清。结果成功扩增并克隆锥虫早老素蛋白亲水区片段L2及L7.并分别采用变性磁珠法和变性树脂法进行大量蛋白产物纯化,浓缩纯化产物制备兔抗血清经Westem blot杂交验证,出现目的蛋白大小阳性条带。结论成功表达锥虫早老素蛋推测N端及C端亲水肽段,并成功制备抗血清.可用于锥虫早老素蛋白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779.
郝岗平  吴忠义  曹鸣庆  黄丛林  杨清 《遗传学报》2004,31(12):1415-1425
以生长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17个拟南芥核心生态型为材料,分析了它们的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拟南芥CBF4基因区域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频率为每35.8bp一个SNP,每143bp一个Indel,基因非编码区的多态性是编码区的4倍;在编码区,SNP的频率为每96.4bp一个SNP,其中发现25av、203av和244av 3个生态型CBF4基因区域1034位(以Gen—Bank登录号AB015478序列第19696位的核苷酸为1)碱基变化:G←→T,引起第205位氨基酸变化:gly←→val。核苷酸多样性统计分析显示,该基因内部大范围内存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5’端非编码区有一个重组。与拟南芥等的研究结果类似,选择压力对不同的区域作用不同。3’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多样性程度最高,是平衡性选择的结果,编码区核苷酸变化符合中性突变假说,而5’端非编码区是自然选择作用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780.
植物各种诱导性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特定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因子也称反式作用因子,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发挥调节作用。根据与DNA结合的区域不同,转录因子分为若干个家族。本文综述了与植物逆境抗性相关的4个转录因子家族:bZIP类、WRKY类、AP2/EREBP类和MYB类在逆境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