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利用电脉冲穿孔法将带有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的穿梭质粒导入几株野生型芽孢杆菌中。它们是野生型的蜡状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观察在新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平板上长出的抗性菌落数,计算出转化效率为10~1—10~4转化子/μgDNA。从转化子中分离到的质粒DNA大小及其用HindⅢ酶切的片段与原始质粒DNA相同,毒性测试表明重组转化子对烟青虫六天的致死率达90—100%。  相似文献   
22.
刘丽珍  关庆义 《昆虫知识》1994,31(6):360-362
近年来,小木蛾HolcocerusinsularisStauainger危害山植树日趋严重。据在鞍山市旧卜区唐家房乡、海城接文镇、什司县镇等地调查,受该虫危害株率达30.7始,年危害死树率为l拓。如海城什司县镇,70年代产山植50万kg,而现在只产20万kg,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防治危害山植树的小木蠢蛾的有效途径,我们曾应用氧乐果点涂初孵幼虫,磷化铝片堵蛀孔等化学防治方法,但由于山植木蚕蛾幼虫活动场所隐蔽,药物接触困难,效果不佳。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开展了应用芜青夜峻线虫Stei。er。emafelt。aeAgrlotos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23.
水平回转对水稻幼苗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在模拟微重力装置上回转14 天的水稻幼苗叶细胞进行了亚显微形态、电子探针和细胞酶化学研究。发现叶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内钙总量上升、膜外钙总量下降,细胞骨架变得疏松,细胞壁变薄并凹凸不平。叶绿体的基粒和线粒体的内嵴亦有部分变化。其变化机制,首先是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上钙泵停止工作,跨膜钙浓度差减小,膜内钙浓度上升,微管、微丝聚合受阻,细胞骨架疏松,分泌泡移动失去导向,从而导致细胞壁变薄等状态  相似文献   
24.
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小麦3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A型、E型、T型)及其相应同核保持系萌动胚及动幼芽可溶性蛋白。发现雄性可育系等电点(pI)为4.90的蛋白质成数量高于相应的不育系;pI为6.85的蛋白质可能是T型细胞质基因表达的结果;pI为7.6的蛋白质可能为津丰A不育系特有的区带。表明细胞质来源不同的不育类型,其萌动胚及动芽可溶性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差异明显,有可能作为鉴别它们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对7个生食葡萄品种的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培养脱除病毒的方法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热处理试管苗剥离的茎尖培养成活率为61.2%,其中有18.1%的成苗。各品种热处理试管苗剥离的茎尖分化再生能力不同:先形成愈伤组织的成苗率较低,而先分化芽的茎尖成苗率较高。这一方法对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脱除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26.
木麻黄根瘤中分离的四株弗兰克氏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瘤切片培养法,从采自云南省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植物根瘤中分离出K114和K105二株弗兰克氏菌(Frankia)。它们与另外二株来自广东省的同一种木麻黄根瘤分离菌S-65和Ce24进行比较:四株菌的全细胞璧化学组分相同,全细胞氨基酸都含有meso-DAP;全细胞糖型均为D型。但它们在菌丝和孢囊形态、色素产生以及固氮酶活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S-65与另三株菌在碳源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S-65属于生理A型菌;另三株菌则属于生理B型蕾  相似文献   
27.
对L-脯氨酸发酵液的脱色过程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了具有脱色效果好,解吸容易,脯氨酸损失小等特点的XD型树脂并对有关脱色条件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试验、分析,求得其最佳值;从解脱曲线的多峰型表明为非单—性色素。  相似文献   
28.
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的小孢子单核期花药,经培养和继代培养6个月后的愈伤组织中,发现有少量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和第二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基本正常,最后形成四分体。该愈伤组织经石蜡切片和压片观察,发现其主要由大量的液化细胞和贮藏细胞所组成,此外,还有少部分分生细胞。没有发现进一步的分化。其染色体数目,2n=30者占71.7%其余则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29.
为摸清上海黄浦江5条骨干人工河流开挖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鱼类物种资源家底,文章于2021年6月(夏季)和11月(秋季)用刺网对20个断面作了采集,获得鱼类标本13379尾,经鉴定有60种,隶属于8目17科45属。其中,鲤形目有2科28属41种,鲈形目7科8属8种;洄游鱼类2种,河口鱼类8种,其余均为淡水鱼类。IRI≥1000的优势种合计有9种,刀鲚(Coilia nasus)是5条河流共有的优势种。ABC曲线反映除金汇港外,其他河流总体上以中小型鱼类为主体,鱼类群落受到了严重干扰。βc指数和βr指数均反映浦东川杨河与大治河之间的鱼类组成相异性最大,浦南金汇港与龙泉港之间的鱼类组成相异性最小。20个断面可分为3组, D1和Z2断面为组Ⅰ,金汇港、龙泉港和除Z2断面的大治河为组Ⅱ,川杨河和除D1断面的淀浦河为组Ⅲ,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鲫(Carassius aurat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造成组间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研究认为,这5条人工骨干支流保存了比黄浦江源头、干流...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单细胞生长检测可以更加科学地揭示微生物代谢变化的规律,为后期微生物工程应用提供指导。针对微生物生长应用于食品安全期和最佳食用期的精准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拉曼技术的单细胞生长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同步培养实验采集了枯草芽孢杆菌两个批次共900个单细胞拉曼光谱(SCRS)数据,其中600个用于训练和测试,另一批次300个用于模型验证。其次,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关系矩阵,提出CP-SP特征评估方法以筛选SCRS特征用于模型检测。再基于XGBoost构建检测模型,并应用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对检测模型进行调优。最后,应用混淆矩阵、ROC曲线评估模型对细胞滞后期、对数期和稳定期的检测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选用CP-SP筛选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主成分较特征贡献率前3个主成分的分类性能提高了3.1%,调优后的细胞生长检测模型测试准确率为96.0%,验证准确率为92.3%。结论 基于拉曼技术的单细胞生长检测方法能准确识别单细胞生长状态且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可为食品安全和保鲜制定精准调控机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