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了82个样点,选取土壤容重和水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景观位置下二者的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水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地形与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容重变异较小,其大小次序为:灌木林地>荒草地>梯田>坝地>林地>坡耕地;土壤水分变化相对较大,大小次序为:坝地>荒草地>灌木林地>坡耕地>林地>梯田.在不同景观位置,土壤容重大小变化表现为:坡顶>沟平地>坡下>坡上>坡中;土壤水分大小变化为:沟平地>坡中>坡下>坡上>坡顶.基于数字地形分析技术,提取相关地形指数,与土壤容重和水分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水分与高程呈现负相关关系,和剖面曲率正相关.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模型对土壤容重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但对于土壤水分的预测存在较大的平滑效应,残差较大,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2.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脲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它可以引起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其中最严重的后果认为可导致男女不孕不育。支原体感染是否与男性和女性的不孕不育有关,其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防治解脲脲原体感染,减少及避免不孕不育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解脲脲原体感染导致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的机制进行了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73.
目的:采用价格低廉的农业废弃物苹果渣为主要原料生产果胶酶,优化其生产工艺,并对果胶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黑曲霉HG-1为生产菌种,采用单因子实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固态发酵。结果:最适培养基为苹果渣10g、棉粕10g、(NH4)2SO40.2g、K2HPO40.06g、初始水分含量60%;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料量为20g干料/250ml三角瓶,30℃恒温培养48h,果胶酶酶活力可达22248U/g。果胶酶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5.0;在50℃以下,pH3.0~6.0时稳定性良好;Ca^2+、Mg^2+、Fe^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Ba^2+、Mn^2+、Zn^2+有抑制作用。结论:以苹果渣代替麸皮作为黑曲霉HG-1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的主要原料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部分解决苹果渣的综合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4.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属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景观位置土壤养分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空间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为坝地最高,灌木地最低,而全磷含量以梯田最高.在不同景观位置,沟平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景观位置,而全磷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氮与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而全磷只与坡度β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较好,而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预测精度高于回归预测.  相似文献   
175.
为分析甘肃金鳟遗传资源状况, 研究利用18 个微卫星DNA 标记, 对甘肃金鳟、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3 群体各50 尾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 以评价甘肃金鳟遗传资源状况并研究其与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遗传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金鳟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15 个微卫星DNA 座位共获得了51 个等位基因, 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3, 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40, 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0 和0.498。在Hardy-Weinberg 平衡条件下, 进行了P 检验, 发现3 个群体均有位点发生了显著偏离; 对3 个群体进行了Fst 值计算, 表明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综合分析,认为甘肃金鳟遗传性状基本稳定, 遗传变异度较高, 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 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 与道氏虹鳟和日本金鳟群体间分化明显, 人工选育对群体的遗传变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甘肃金鳟的保种、选育及其合理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6.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4个地区(临潭、天祝、玛曲和碌曲)8个地理群体的头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3个特征变量的地理分异,挖掘形态特征的主要变量,并探讨其形态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群体间13个特征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头骨特征变量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计贡献率达96.981%。颅全长、上齿列长及齿隙长是高原鼢鼠头骨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天祝种群与碌曲种群,及玛曲种群与临潭种群都有重叠,其中碌曲的两个种群相似性最高,玛曲种群和临潭种群与其他种群几乎无重叠,显示完全分化,聚类分析结果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头骨形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头骨形态大小与海拔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地理隔离、栖息地海拔因子影响下的生态条件等是高原鼢鼠头骨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7.
选择性采集是人类利用野生生物资源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选择性采集不仅对采集对象及其所在的生态系统有明显影响,而且也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在选择性采集对资源植物及其所在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集中阐述选择性采集对采集对象的居群遗传结构、多样性及动态的影响,以及和采集对象的生物学特征、采集部位、采集方式、采集时间和采集强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选择性采集可能会导致采集对象所在的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发生变化.然而,随着商业性采集强度的增大,传统选择性采集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民族植物学应该在研究人类采集利用实践对植物资源的生态效应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8.
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是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主要的啮齿动物.本文基于R-Vegan中的RDA排序方法,以有效洞口数差异将高原鼠兔扰动强度划分为4组,分析不同扰动强度下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进而提出群落演替的概念模型,探究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及放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扰动强度加大,出现以灯芯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向以草地早熟禾、海乳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当扰动强度较小时,群落的总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高,但杂类草植物比例较高;当扰动强度较大时,各群落特征值较低且杂类草植物比例最高;当扰动强度适中时,各群落特征值比较高,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比例最大.因此,轻度扰动时,虽然群落特征值高但放牧质量低;过度扰动时出现草场植被退化;而扰动强度在阈值内可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并提高放牧质量.  相似文献   
179.
与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对植物物候影响研究相比,其他气候因素(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对物候影响报道较少,果树花期物候对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响应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本研究以1963—2008年间北京板栗始花物候资料及相应的日光合有效辐射数据为基础,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确定了PAR影响板栗始花物候的两个关键阶段,进而分析了两阶段内PAR、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对板栗花期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北京过去50年两相关阶段内PAR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9月24日至次年2月5日问PAR下降对板栗花期提前具有促进作用,可解释12%的花期提前趋势;2月6日至次年5月31日间PAR下降促使花期延迟,但未达显著水平(P〉0.1)。板栗花期提前主要与2月6日至次年5月31日间温度升高有关,其间温度变化可解释41%的花期提前趋势;其次是相对湿度,PAR变化对花期影响较小。鉴于PAR、温度及相对湿度间的互作效应,PAR和相对湿度对花期物候的影响可由温度效应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 MACC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 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 法检测MACC1蛋白在88 例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MACC1 蛋白在不同病理分级、TNM 分期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ACC1 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中。MAC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总阳 性率为88.64%;在I、II、III 级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4.29%、93.65%、100%,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 (P=0.0000);在I、IIa、IIb、III 期食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6.67%、89.47%、100%、100%,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 (P=0.0000)。结论:MACC1 蛋白在食管癌中呈过度表达,其表达与病理分级、TNM 分期相关,提示MACC1 可能在食管癌的发 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ACC1蛋白可能成为检测食管癌的发病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