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8篇
  1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手术治疗的1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信息,将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65例病患归为微创组,将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65例病患归为开放组,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椎体高度、Cobb角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1)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手术后的伤椎高度、伤椎Cobb角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伤椎高度、Cobb角度相仿,但微创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组(P0.05);(2)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开放组,但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对于伤椎复位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仿,而且在生活质量改善、手术恢复时间、手术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32.
高寒草甸放牧利用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等危害的发生是草地管理的关键难题,分析放牧管理模式对鼢鼠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能为草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研究选择划区轮牧(RG)、生长季休牧(GSG)、连续放牧(CG)和禁牧(PG)4种放牧管理模式,以及各模式下不同年限鼠丘(一年(ZM1)、两年(ZM2)、三年(ZM3)和多年鼠丘(ZMM))与对照(CM)草地。分析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鼠丘植被群落特征和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发现:PG和GSG下所有年限鼠丘的植被高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RG和CG;RG和GSG下ZM1和ZM2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对照样地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RG下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是影响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PG下地上生物量、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是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CG下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是影响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指标,GSG下Shannon-wiener指数、盖度和高度是影响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重要指标。可见,不同放牧制度对鼠丘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禁牧...  相似文献   
133.
熊果酸(ursolic acid)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经肝脏代谢。传统临床治疗中熊果酸多用于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以及保肝治疗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熊果酸能够对不同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恶性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此外,熊果酸联合放化疗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产生辅助增强放化疗疗效的作用,并且在放疗中可保护受照射机体的正常组织,促进免疫机能的恢复。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下调促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相关基因的水平,增强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杀灭肿瘤细胞,延缓肿瘤组织生长。同时,熊果酸可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的分布,导致细胞的G1/S期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因此,熊果酸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天然抗肿瘤药物。本文对熊果酸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阐述了熊果酸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及其疗效,为熊果酸今后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34.
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监测手段决定了保护工作中收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收集动物活动位点数据是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通过样线法收集动物活动痕迹(实体)位点或采用无线电遥测获取动物的活动位点等,采用这些位点数据可以研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家域、运动、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等。通过给野生动物佩戴GPS项圈,利用GPS项圈系统进行定位记录其活动位点,较前述常规方法更为便利,能高效地收集大量高质量位点,这种方法可以为野生动物的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5.
两种基因型小麦光合作用对NaHSO3响应的差别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两种不同基因型小麦京411(J411,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和小偃54(X54,一种远源杂交品种)的光合作用对低浓度NaHS03处理的响应不同。NaHS031mmol/L处理能够提高京411在CO2浓度为350和900μL/L的空气中的净光合速率;而对小偃54,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净光合速率均无明显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NaHS03促进光合作用的原因类似于PMS(Phenazine methosulfate),都是增加了ATP的合成。此文再次证明并发现经过NaHS031mmol/L处理后,京411叶片作用光关闭后叶绿素荧光瞬时上升的幅度提高,远红光后P700^ (reaction center cholorophyll of PSI)再还原的半时间缩短,表明NaHS03可以促进小麦京411中围绕PSI循环电子传递及其耦联的磷酸化。然而,NaHS03对小偃54的作用光关闭后叶绿素荧光瞬时上升的幅度及远红光后P700^ 再还原的半时间均无明显影响。与小麦京411相比较,小偃54的作用光停止后叶绿素荧光瞬时上升的幅度增大,而且其在远红光后P700^ 再还原的半时间更短,表明小偃54的循环电子传递的能力远高于京411的。两种不同基因型小麦对NaHS03的响应不同很可能是由于二者在循环电子传递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6.
淮虎银  裴盛基 《植物学报》2002,19(2):129-136
药用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传统医药或民间医药中植物药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认识的不断加深,药用民族植物学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传统医药的概念、引起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产生兴趣的原因、民族传统药物的特点、药用民族植物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状况等方面对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前列腺活检患者的血糖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416例初次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血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Gleason评分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以血糖浓度6.1 mmol/L为界分成两组,比较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和Gleason评分的差异。结果:416例前列腺活检患者中,检出前列腺癌165例,高血糖组38例(40.00%),正常血糖组127例(3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前列腺癌(Gleason7分)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0.184、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糖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228,P0.05)。结论:血糖对前列腺活检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没有影响,但提高了低级别前列腺癌患者的构成比,血糖是影响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8.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主要鱼类汞含量及生物质量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可以通过鱼类富集,危害人类健康.为了解东寨港红树林区鱼类的汞含量及其生物质量,本研究对林区内14种主要鱼类和不同环境介质的汞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鱼肉汞平均含量为67.7 ng·g-1,变化范围为34.9~154.9 ng·g-1.海水、红树植物叶片、沉积物中汞含量分别为0.4 μg·L-1、153.9 ng·g-1、314.1 ng·g-1.相对于海水,鱼对环境中的汞具有明显的生物富集作用,鱼体汞含量与其食物来源和生活习性有关,杂食性鱼类汞含量高于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汞含量.所有鱼类体内的生物质量指数均<1,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39.
适于核桃基因标记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对核桃(Juglans regia L.)特异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采用CTAB法和改进的CTAB法,丛叶片中提取核桃基因组DNA,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常规的CTAB法不能有效去除多糖,而改进CTAB法不论老叶新叶都能有效去除细胞内多糖和多酚等杂质对模板DNA的污染,获得的DNA纯度高,可进一步用于核桃分子生物学的操作。  相似文献   
140.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vaginal cells in the estrus cycle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estrus cycle, vaginal smears and HE stain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observe and count the types,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proportions of vaginal cells in plateau zokor (Eospalax baileyi). The hormone secretion dynamics of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LH) in the serum of plateau zokor in the estrus cycle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vaginal cells of plateau zokor were leukocytes, nuclear epithelial cells, incompletely cornified epithelial cells, and complete cornified epithelial cells. The proportion of nuclear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proestr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the other three periods (48. 4 ±3. 09)% (n=12, P < 0. 05). The proportion of complete cornified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oestrus was the highest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hree periods (59. 73 ±7. 59)% (n=15, P < 0. 05). The proportion of leukocytes in the metestrus and dioestr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roestrus and oestrus (P < 0. 05).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LH was the highest in the metestrus (4. 709 5 ±1. 094 0) ng/mL (n=6, P < 0. 05), which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proestrus and oestrus, an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metestrus and dioestrum.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FSH among the four periods (P > 0. 05); the estrus cycle duration of plateau zokor was 16 to 19 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ginal cell typ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strus cycle were obvious, and the relative numbe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vaginal smear identification in the estrous cycle and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study of plateau zok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