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6篇
  6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背景】琼胶酶是一种多糖水解酶,在保健食品、医药、科研及化妆品等行业极具价值。本实验室发现来源自嗜琼胶卵链菌(Catenovulumagarivorans)的β-琼胶酶YM01-3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在最适条件下的比酶活可达到1.14×10~4U/mg。【目的】探讨不同位点的突变对β-琼胶酶YM01-3酶活力的作用,发现影响其酶活力的新位点。【方法】通过易错PCR在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表达系统中构建随机突变文库,从约10 000个克隆中筛选出227株有效突变体,从中选取80株进行测序。【结果】对突变体序列进行分析和定点突变验证发现,137位和237位氨基酸发生突变后酶活力丧失90%以上。【结论】位于催化腔内的137位和237位氨基酸,对于维持β-琼胶酶YM01-3酶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为β-琼胶酶的催化机理研究及分子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42.
肾纤维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亮  薛痕  樊均明 《四川动物》2003,22(3):197-200
肾纤维化是各种形式肾脏病发展的最终共同途径 ,其结果是肾脏功能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损害 ,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肾纤维化类型多种多样 ,不同的致肾脏损害因素 ,均可导致肾纤维化。因此 ,建立较好的肾纤维化模型对于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纤维化的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肾纤维化模型的种类很多 ,近年来对肾纤维化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对此作一综述。1 单侧输尿管结扎 (UUO)导致的肾纤维化模型UUO模型的制作 :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右侧卧位 ,局部剃毛 ,常规消毒铺孔巾 ,选择左侧背部肋下约0 .5cm为切…  相似文献   
543.
薛建平  张爱民 《植物学报》2002,19(2):215-218
对小麦离体花药中花粉发育的调查表明:难诱导材料花药在培养初期,花粉退化快,大量小孢子败育,多细胞(核)花粉出现晚、频率低;而易诱导材料花药培养初期,花粉退化相对延缓,多细胞(核)花粉出现早且频率高,这些内在的优势使得更多的小孢子有可能转向孢子体发育,从而获得较高的出愈率。  相似文献   
544.
以OguraCMS紫菜苔×萝卜杂种F1(AR ,2n =19)为母本 ,以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为父本进行杂交 ,获得了 4棵杂种植株。其中 1株 (PRN 1)的花色为嵌合体 ,该植株上的花多为黄色 ,但是也有乳白色花 ,另外还有 1朵花甚至 1个花瓣上同时具有黄色和白色区域 ,其余 3株 (PRN 2、 3、 4 )都开白花。PRN 4的花药开花前退化 ,其余 3株都可以看到 3~ 6枚花药 ,能够产生部分花粉 ,但是PRN 2的花粉不能被I2 KI溶液染色。PRN 2具有 4个蜜腺 ,PRN 1和PRN 3具有 2个蜜腺 ,PRN 4无可见蜜腺。在低温下PRN 2叶色正常 ,其余 3株幼叶表现不同程度缺绿。PRN 1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38,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 14 6 7Ⅰ +10 0 7Ⅱ +1 0 6Ⅲ ,其染色体组构成可能是AACR ;PRN 2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35 ,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 13 89Ⅰ +8 33Ⅱ +1 33Ⅲ +0 11Ⅳ ,PRN 3的染色体数目为2n =33,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 14 0 0Ⅰ +7 82Ⅱ +1 0 0Ⅲ +0 0 9Ⅳ。PRN 4的染色体数目未能确定。与甘蓝型油菜回交后PRN 1~ 3植株各自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种子 ,而PRN 4则未产生种子。对这些杂种及其后代的遗传及育种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5.
2012-2014年,通过对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化放归的两峰野生双峰驼(Camelus ferus)佩带卫星追踪颈圈进行跟踪监测,利用最小凸多边形法和内核法开展了放归生境中野骆驼的活动范围和空间利用研究。研究期间,分别进行了22个月(ID:108444)和9个月(ID:108445)的跟踪监测,获得了3403个(ID:108444) 和1573个(ID:108445)定位成功的GPS位点。野骆驼放归后的前两个月仍存在一定的对圈养环境的依赖,两个月后野骆驼的活动范围开始向外扩展,直至四个月后,基本扩展至整个放养的围栏,活动范围分别从9.5109 km2增加到19.3694 km2 (ID:108444),8.8943 km2 增加到19.4192 km2 (ID:108445)。整个监测期间,95% Kernel活动范围分别为7.7181km2 (ID:108444) 和 3.0321 km2 (ID:108445)。从整个监测期间(ID:108444)的50% Kernel活动范围(0.2811 km2)来看,野骆驼整个放归期间仍然比较依赖原先的圈养环境;野骆驼存在对胡杨疏林的偏好;同时,放归的野骆驼仍然保持了对人的亲近行为。从2013年整年来看,放归野骆驼实际生境利用,春、秋两季范围大,夏、冬两季范围较小。放归的野骆驼不同季节对主要生境的利用也有所不同,最为明显的是夏季,野骆驼活动范围集中在荒漠地区,避开植被多的区域以避免蚊虫叮咬。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了野骆驼的行为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行为对策,为野骆驼圈养种群的科学管理和进一步野化放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6.
以219份枣种质脆熟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检测不同枣种质果实中的山楂酸、桦木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4种三萜酸组分含量,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而筛选三萜酸含量较高的优特异种质.结果表明:(1)枣果中总三萜酸(TTA)含量的变化范围95.72~737.82μg·g-1,平均值30...  相似文献   
547.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6属于IL-1家族新成员,包括IL-36α、IL-36β、IL-36γ和IL-36受体拮抗剂(IL-36 receptor antagonist,IL-36Ra)。IL-36受体(IL-36 receptor,IL-36R)是由IL-1受体相关蛋白2(IL-1Rrp2)和共受体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 P)组成的异二聚体。IL-36α、IL-36β、IL-36γ能够通过结合IL-36R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而IL-36Ra可竞争性结合IL-36R从而阻断其信号转导,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IL-36细胞因子与肺部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这提示IL-36可作为肺部炎症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48.
壳聚糖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包衣处理“8802”和“徐州-24”两个小麦品种,在20℃下发芽,并测定种子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及幼苗的湿重、干重、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幼苗湿重、干重及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549.
目的:探讨miR-10b对类风湿性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炎性因子分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分离原代培养FLS细胞并进行microarray,筛选RA和OA中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然后,用real-time PCR对筛选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细胞转染等方法明确miR-10b在FLS细胞中下调的分子机制。最后,采用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等检测miR-10b对其FL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水平的影响。结果:与OA FLS相比,芯片筛选发现176条miRNA在RA-FLS中上调,204条下调;其中,miR-10b在RA-FLS细胞中受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炎性因子以NF-κB依赖的方式进行调控;miR-10b的下游靶基因为TAK1和TLR4,通过对这两个靶基因的调控,miR-10b一方面可以促进TNF-α的分泌和NF-κB的活化入核,从而激发TNF-α→NF-κB→miR-10b→TNF-α/NF-κB环路;另一方面促进FLS表面TLR4的表达以及LPS对于FLS的刺激作用,激发LPS→NF-κB→miR-10b→TLR4环路。此外,miR-10b的下调可促进FLS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miR-10b在RA-FLS细胞中显著下调,其通过参与信号环路的调节可影响FLS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及其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550.
目的:比较不同摩尔比Cu~(2+)-Aβ复合物与Aβ单体诱导神经元H_2O_2释放作用的差异。方法:制备不同摩尔比(0.1-5)的Cu~(2+)-Aβ复合物,通过检测硫磺素T(Thioflavin T,Th T)荧光强度考察Cu~(2+)对Aβ纤丝形成的影响。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别以不同摩尔比Cu~(2+)-Aβ复合物,不同浓度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以及Aβ单体和Cu~(2+)处理细胞,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_2O_2含量;分离线粒体,分别检测不同浓度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以及Aβ单体和Cu~(2+)处理后H_2O_2的释放;观察不同摩尔比Cu~(2+)-Aβ复合物,不同浓度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以及Aβ单体和Cu~(2+)对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1)Th T荧光试验结果表明,Cu~(2+)与Aβ(10μM)摩尔比为1~5范围内可明显抑制Aβ纤丝形成。(2)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5;Aβ浓度为10μM)以及摩尔比为1的Cu~(2+)-Aβ复合物(Aβ浓度分别为5,10μM)可显著诱导神经元释放H_2O_2;另外,摩尔比为1时,Cu~(2+)-Aβ复合物还可诱导神经元线粒体内H_2O_2释放;上述作用均强于Aβ单体或Cu~(2+)。(3)Cu~(2+)-Aβ复合物(摩尔比为1~5)可显著降低神经元细胞活力,该作用强于Aβ单体或Cu~(2+)。结论:与Aβ单体相比,Cu~(2+)-Aβ复合物诱发神经元细胞及其线粒体释放H_2O_2作用更强,并诱发更为明显的神经元毒性。提示Cu~(2+)与Aβ之间的配位结合可能增强其引发活性氧释放以及神经元毒性反应;Cu~(2+)-Aβ复合物引发的活性氧可能主要来自线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