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菌丝在pH 5.0—8.0介质中维持顶端生长,Rhodamin-phalloidin荧光探针显示在菌丝顶端都存在F-actin的“帽子”结构;加入EGTA到培养介质中不影响菌丝的顶端生长和actin的“帽子”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菌丝的Rhodamin-phalloidin荧光强度大小与菌丝顶端生长速率成正比;在含有或不含有EGTA的pH5.0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率均很低,且后部颗粒状的荧光斑点消失;在pH 3.0-4.0培养介质中菌丝生长停止,不但F-actin“帽子”结构消失,整个菌丝荧光也变得非常微弱无法观察,提示酸性pH可引起F-actin的解聚,从而导致生长速率下降甚至生长停止。  相似文献   
32.
本文比较和研究了水霉(Saprolegnia ferax)生长菌丝顶端胞内Fluo-3游离Ca^2+和CTC-膜结合Ca^2+的荧光分布影像。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可见:Fluo-3荧光有房室化现象,Fluo-3荧光反映的是细胞质游离Ca^2+与细胞器游离Ca^2+总的分布状况,Fluo-3游离Ca^2+的最大荧光强度出现在菌丝顶端2-10um区域,10um以后荧光强度逐渐下降,约40um以后荧  相似文献   
33.
高等真核细胞蛋白质磷酸化与细胞周期G1向S期过渡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运行涉及三个时期过渡(Phase transitions)的调控;1.G_0向G_1期过渡,2.G_1向S期过渡,3.G_2向M期过渡等的调控。近年来,对调控G_1向S期过渡的生化事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机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参与G_1向S期过渡调节的蛋白主要有:pRB(retinoblastoma gene product,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p107(pRB related pro-tein,pRB相关蛋白),p53,RPA(replicati一  相似文献   
34.
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部进行着活跃的生理生化活动,在各个周期时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最显著的是 S 期内进行着 DNA 的合成;M 期内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并伴有核被膜破裂、染色体分离等现象,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质是经过怎样的机制而凝集成染色体?由于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5.
支原体污染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乎对每一个用培养细胞为材料的工作者来说,支原体的污染都是一个极常见而又最棘手的问题,并日益得到普遍的关注。直至不久前为止,对支原体污染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血清净化和污染细胞的救治问题都还没  相似文献   
36.
钙离子载体A23187可以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并可诱导某些细胞程序死亡。本文发现1g/mlA23187作用于HL-60细胞4小时即可诱导程序死亡,以无毒性浓度的蛋白磷酸酶2B(PP2B)的抑制剂环抱菌素A(CsA)(0.5-3g/m1)预处理可以抑制A23187诱导的HL-60细胞程序死亡,磷酸酶1、2A、2C的抑制剂okadaicacid(OA)和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剂钒酸钠(sodiumorthovanadate,SoV)则无此效应。流式细胞术测定群体细胞内总Ca2+变化发现,CsA不抑制A23187诱导的胞内Ca2+浓度升高,表明CsA作用于Ca2+升高后的下游事件。  相似文献   
37.
低剂量Staurosporine可以使正常细胞可逆地阻断于G1期,但对肿瘤细胞的周期运行不发生任何影响。本文利用显微光度术,测定了单个细胞内Ca~(2 )、活化钙调素和总钙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ng/mL staurosporine作用于细胞18h,使正常细胞2BS G1和S期总CaM含量降低;而BGC-823细胞各周期时相总钙调素含量不发生改变;钙活化钙调素增加。Staurosporine阻断2BS细胞于G1期而不影响BGC-823的周期运行可能与Stauro-Sporine使2BS G1期细胞的钙调素降低以及抑制了2BS细胞的P~(107)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利用视频显微影像反差增强技术(VideoEnhancement Contrast,VEC)对三尖杉酯碱诱导的单个HL-60活细胞程序死亡(Apo-ptosis,Apo)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每个Apo细胞在染色质凝集前都要发生细胞核的出泡,而每一个核出泡又都是由相应的质出泡所诱导的,但并不是每个质出泡都能诱导核出泡,质出泡的次数远远高于核出泡,提示核、质出泡可能与染色质凝集有关,并且核、质出泡是程序死亡细胞形成Apo小体所必需的。进一步研究则说明核、质出泡与微丝解聚和重组有关。核、质出泡虽可加速细胞程序死亡过程中的染色质凝集,但并不是程序死亡细胞染色质凝集所必需的,提示HL-60细胞程序死亡过程中的核变化和质变化可能是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39.
菌丝在PH5.0-8.0介南中维持顶端生长,hodamin-Phalloidin荧光探针显示在菌枯端都存在F-actin的“帽子”结构,中入EGTA到培养介质中不影响线的顶端生长和actin的“帽子”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菌丝的Rhodamin-phalloidin荧光强度大小与菌丝顶端生长速率成正比;在含有或不含有EGTA的PH5.0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率均很低,且后部颗粒状的荧光斑点消失;在  相似文献   
40.
艾氏腹水癌小鼠腹腔内注入平阳霉素1/6半致死剂量,腹水癌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随注入药物时间之延长,DNA合成呈直线下降。但在同一剂量和时间条件下,对腹水癌细胞RNA合成率没有影响。通过放射自显影和MPV Ⅱ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了S期细胞百分数和单个S期细胞中~3H-TdR放射自显影银粒,说明DNA合成率之抑制不是由于S期细胞百分数之降低,而是由于单个S期细胞中DNA合成强度之下降。进一步用MPV Ⅱ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同一S期细胞中放射自显影银粒和孚尔根萤光定量测定,发现平阳霉素能引起早S期细胞积累;同时早S期细胞DNA合成抑制也较为明显。说明早S期细胞对平阳霉素较为敏感。其机制可能与早S期细胞合成之DNA富含GC组分有关。这与博莱霉素优先和富含GC组分的多聚核苷酸结合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