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7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81.
胡红雨 《生命的化学》2007,27(5):369-369
我们向读者推荐本文。本刊一直重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译名的讨论,但断断续续,没有持之以恒。我们希望以本文为契机,能经常收到这方面的稿件,更愿有议论,甚至争论。经过审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即将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统一名词的译名和定名,以促进科学的交流和发展。许多名词因为定名晚了,而造成很大混乱。因此祈望广大读者更注意新名词的译名讨论。附带向读者推荐一本期刊——《中国科技术语》(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主编:路甬祥),它是我国有权威性的刊物,内有较多的名词译名和定名,还有争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2.
近50年陕西凤县林麝分布区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夏季和2006年春季,采用问卷调查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对陕西风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现时及历史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所得分布信息叠加至数字化地图,绘制成林麝近50年的分布区变迁图.结果表明:历史上,凤县是秦巴山区林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县林麝数量大幅下降,至今分布区已严重萎缩并破碎化,总分布面积减少至50年前的1/3;目前林麝分布区主要在相对偏远、人为干扰较少的乡与乡的交界和县的边缘地区,分布区被人类聚居地及主要公路所隔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杀、森林减少及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83.
在固定脉冲时刻,利用无需有界、单调和可微的李普希茨激励函数,来研究BAM脉冲神经网络,获得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然后通过举例来验证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4.
目的将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全长基因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验证重组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LPs)的能力及其生物学特性,探讨VLPs作为检测抗原及亚单位疫苗的潜力。方法用Bac-to-Bac系统体外表达RHDVVP60全长基因。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及确定蛋白最佳表达条件;免疫电镜观察VLPs形态,并对VLPs的血凝性、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结果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68KDa,在免疫荧光、琼脂扩散、ELISA试验中均与RHD多克隆抗血清特异性反应;接种重组病毒的Sf9细胞裂解液在电镜下可观察到与RHDV形态相似的VLPs;该VLPs可凝集人“O”、“B”型红细胞,凝集可被RHD多克隆抗血清所抑制;含VLPs的Sf9细胞裂解液可不经纯化用作间接ELISA抗原,所建立的ELISA方法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相比,特异性良好,敏感性、检出率稍低;将含VLPs的细胞裂解液加氟氏佐剂免疫兔,HI效价可达1∶40,可经受致死量病毒攻击。结论RHDV-VLPs的获得及其良好的免疫原性,为RHD血清学检测试剂的标准化、亚单位疫苗研制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在转移载体及RHDV受体方面研究亦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5.
两种测试方法对DPPH分光光度法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固定反应时间法和动力学监测法的准确性。方法:用固定反应时间法和动力学监测法分别测定维生素C(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通过F检验和t检验来揭示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通过动力学监测法得到的测试结果更能准确的反映测试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论:建议在用DPPH分光光度法过程中使用动力学监测法。  相似文献   
186.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刺槐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显著,10~15a后达到显著水平;并随年限逐渐增加,在近熟林和成熟林期基本达到稳定,成熟林后期又开始上升,恢复50a的刺槐林微生物量碳、氮、磷较坡耕地增加幅度分别为213%、201%和83%,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50.98%、55.17%和61.48%。呼吸强度随恢复年限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有机碳变化规律不同步;qCO2在恢复初期较坡耕地显著升高,随后迅速降低,25a后开始回落到坡耕地以下,50a后达到最低值,与天然侧柏林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氮、磷、qCO2与土壤养分和恢复年限相关性最为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人工刺槐林促进生态恢复可以依靠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量,但要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理化性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7.
摇瓶法测定结果表明,用7号培养基,初始pH 7.5,装液量1/10摇瓶体积,转速150 r/min,温度25℃下培养96 h,菌株分泌产生抗番茄青枯病细菌的物质最多,抑菌圈直径最大,为红树植物内生海洋细菌CIII-1菌株产抗植物青枯病菌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对西瓜枯萎病菌、香蕉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8.
以细脚拟青霉RCEF0969菌株的抗菌活性为指标对该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为:4%白砂糖、0.5%黄豆粉、0.5%蛋白胨、0,006%MnSO4·H2O、0.05%MgSO4·7H2O、2%麦芽汁。并且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斜面培养4d的种子作为摇瓶种子,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2/5的三角瓶中,培养温度为28℃,摇瓶转速为160r/min,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构建特异性抑制甲胎蛋白(AFP)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AFP基因功能及AFP相关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AFP特异性的短链寡核苷酸,退火形成双链DNA片段,通过与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 Donor 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纯化后的质粒大小约为6740bp,测序证实插入序列与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完全符合。结论:构建了AFP特异性的siRNA表达质粒pSIREN-DNR—DsRed-Express Donor Vector-AFP。  相似文献   
190.
菠萝蜜研究概述(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植物形态及资源、生物学特性及繁殖、营养及药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菠萝蜜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推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菠萝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