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类钙调磷酸酶亚基B蛋白(calcineurin B-1ike protein,CBL)作为一类钙离子结合蛋白,通过与一类蛋白激酶(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ClPK)结合,从而在钙信号依赖的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作用。该研究在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中克隆获得CIPK家族中1个基因TaCIPK16,并利用qRT-PCR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及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了其功能特性。序列分析表明,TaCIPK16编码447个氨基酸,包含保守的激酶催化结构域及调控结构域,与水稻、拟南芥CIPK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酵母双杂交分析验证显示,TaCIPK16与TaCBL4和TaCBL9存在强烈互作。定量分析表明,TaCIPK16受到条锈菌的诱导表达,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呈显著差异表达趋势。综上结果,TaCIPK16可能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了小麦对条锈菌的抗病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236例(472侧)中国成人颅骨的脑膜中动脉眶支沟、脑膜中动脉眶支孔和眶外侧沟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脑膜中动脉眶支孔的出现率为55.9%;眶外侧沟的出现率为17.6%,其中双侧出现的有24例,占10.2%。  相似文献   
83.
作为染色体损伤快速检测的微核方法,近 年来获得广泛的应用:评价各种理化因子的致 癌致突变能力、监测环境污染等。常用实验材 料是某些植物组织、啮齿动物的骨髓细胞和人 体静脉血淋巴细胞等。显然。要评价理化因子 对人类的危害程度,以人类细胞为实验材料较 为合宜。以往人体静脉血淋巴细胞检测主要有 两种方法:(1) rli}4脉血经短期培养后制片;(2) 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直接制片。根据我们的实 践,前一方法手续繁复,且需要一定的实验条 件;后一方法需血量约1-2m1,对一个病员作 系统观察常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实验室建立 了末梢血微核检测法,仅需指尖刺血0.06m1,同 时简化了一些实验过程,使此法更简易可行。 用皮刺血检测微核,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过 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本文以4 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 对样地内1,600个 5 m × 5 m样方进行监测。依据2014-2016年连续3年的调查, 对样地内乔木幼苗的组成、高度分布、新增和死亡年际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调查期间共记录到22种乔木幼苗, 3年间幼苗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但各个样方间出现极大差异, 并且幼苗优势树种组成与样地内优势树种成分保持着一定的相似性。(2)幼苗数量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色木槭(Acer mono)、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在3年间幼苗数量最多, 占幼苗总数的75.6%; 花曲柳和胡桃楸幼苗数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际波动, 其他树种波动较小, 不同树种的幼苗密度差异很大。(3)幼苗新增和死亡存在明显的种间和年际差异: 2014-2015年间幼苗的新增数量(3,888)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710), 同时2014-2015年间幼苗死亡率(23.7%)也明显高于2015-2016年间(12.7%)。对2015-2016年间新增幼苗和已有幼苗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新增幼苗总体死亡率(18.8%)明显高于已有幼苗(8.1%)。(4)对比幼苗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可以发现, 样地内优势幼苗都表现出集群分布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 幼苗与母树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5.
近十年来,基于单分子定位的PALM成像技术快速发展,将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到了2-25nm。本文发现PALM成像过程中采用的激发光强度与成像的定位精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分别选择了PALM成像使用的光激活荧光蛋白、光转换荧光蛋白和光开关荧光蛋白中最常用的荧光蛋白进行验证。实验发现伴随激光强度的增加,大部分荧光蛋白的光子数先升高然后趋于饱和,背景噪声几乎线性升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荧光蛋白的定位误差随着激光强度增强先降低后升高,因此选用合适的激光强度在PALM成像实验中至关重要。如何提高PALM成像的分辨率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内容可以指导研究人员在PALM成像中选用合适的激发光强度,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相似文献   
86.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黄土丘陵区白羊草在不同CO2浓度(400和800 μmol·mol-1)和施氮水平(0、2.5、5.0 g N·m-2·a-1)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氮(DON)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对白羊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DOC、水溶性总氮(DTN)、DON、水溶性铵态氮(NH4+-N)、水溶性硝态氮(NO3--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DTN、NO3--N含量和根际土壤DON含量,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DOC/DON.在各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DTN、NO3--N和DON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DOC/DON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短期CO2浓度升高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氮沉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中水溶性氮素缺乏的状况,但并不足以满足植被对水溶性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与卵巢癌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8例原发性卵巢癌和30例正常卵巢石蜡切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分析YAP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非转移性卵巢癌组织及转移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YAP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卵巢癌腹膜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YAP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非转移性卵巢癌组织及转移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YAP蛋白核过表达与组织学分化、残余病灶、复发、腹膜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YAP蛋白核过表达是独立的影响卵巢癌腹膜(OR:5.443;95%CI:2.287-12.950;P0.001)和淋巴结转移(OR:4.477;95%CI:2.059-9.73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YAP基因核过表达与卵巢癌腹膜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卵巢癌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时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的改变及其药物干预效应。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标本的自发慢反应电位,观测模拟I/R时该电位的改变,以及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标本时对I/R电生理效应的干预作用。观测指标: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自发放电频率(RPF)、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50%和90%时间(APD50和APD90)。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 10 min组VDD和RPF明显减慢(P<0.05),Vmax加快(P<0.01),APA增大(P<0.01)。与I 10 min组和对照组相比,R 2 min组VDD和RPF明显加快(P<0.01),且在R至5 min过程中可出现明显节律不齐,MDP绝对值明显增大(P<0.05),Vm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APA与I 10 mi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D50和APD90显著缩短(P<0.01)。R 15 min组自发慢反应电位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I 10min/R 2 min组相比,1 μmol/L利多卡因、10 μmol/L普罗帕酮、1 μmol/L胺碘酮、1 μmol/L维拉帕米、50 μmol/L腺苷和10 μmol/L硝普钠均可明显改善R过程中VDD和RPF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节律不齐。结论:I/R可触发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异常,这种效应在应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时可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89.
野骆驼(Camelus ferus)生性机警, 且栖息于远离人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荒漠、半荒漠地区, 其种群动态和行为生态学研究一直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在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不同季节的野外观测和连续水源地红外相机监测, 对野骆驼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2011-2013年, 在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了8次野外调查, 共记录野骆驼64群, 个体430峰。非繁殖季节野骆驼集群大小平均为2.94±0.67峰; 而繁殖季节野骆驼集群大小平均为10.74±3.08峰。野外观测数据证明了野骆驼集群行为存在季节性差异, 倾向于冬季繁殖季节的集群。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 在11个水源地设置11台红外相机, 共记录野骆驼281群745峰。与野外调查结果相比, 红外相机数据表明繁殖期间和非繁殖期间野骆驼集群大小没有显著差异(t = 0.322, P = 0.748)。水源地的地形因素、红外相机监测视角和监测时间的限制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但是两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野骆驼在阿尔金山北麓比西湖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集群; 同时, 繁殖季节野骆驼最大集群的规模要大于非繁殖季节。尽管利用红外相机进行动物集群行为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与传统基于野外调查的方法相比,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实用性方面, 利用红外相机都为我们开展动物行为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
在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转Bt基因棉叶粉和常规棉叶粉饲喂幼虫,经滞育诱导后,发现2个处理间棉铃虫蛹的滞育率相似,2个处理间滞育蛹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没有差异;但取食含Bt棉叶粉人工饲料的棉铃虫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高于对照组,蛹重及与抗寒性有关的脂肪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