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FLS)细胞中筛选并鉴定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对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免疫沉淀结合SDS-PAGE分离鉴定DDR2互作蛋白波形蛋白,进而采用免疫沉淀和激光共聚焦实验,进一步验证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最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考察波形蛋白对RA 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Ⅱ型胶原刺激引起RA FLS细胞中DDR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DDR2被活化,活化前后共有8个DDR2相互作用蛋白发生变化,经质谱分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波形蛋白和膜联蛋白A2;在HEK293T细胞中,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Fc DDR2与波形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RA FLS细胞中,DDR2和波形蛋白存在共定位;下调RA FLS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后,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Ⅱ型胶原可引起RA FLS细胞的DDR2磷酸化水平升高,并通过波形蛋白促进RA FLS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152.
为深入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生长情况及与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关系,本研究在蛇类非冬眠时期的5月、7月和9月,以尾静脉采血获得3种锦蛇的血清,检测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并记录观察期间3种蛇的体重和体长的增长以及进食量。检测结果,王锦蛇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均低于其他2种锦蛇,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除了赤峰锦蛇外,棕黑锦蛇和王锦蛇的甲状腺素(T4)含量最高值也出现在7月份,与蛇类快速生长的时间相一致。另外,棕黑锦蛇甲状腺素(T4)含量与进食量的相关系数高于赤峰锦蛇和王锦蛇,而其饲料的转化率也高于后两者,其间存在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3种锦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含量和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差别,且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与蛇的进食量、生长和饲料转化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了测定菇柄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确定提取过程中皂化剂的种类和醇碱比后,将样品皂化,萃取后蒸干溶剂,乙醇定容测定。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V(流动相甲醇)∶V(水)=98∶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2 nm。结果表明:麦角甾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9E+9×106X-8919.9(X:质量浓度,mg/mL),R2=0.998 9,0.01~0.3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7.31%~101.95%。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结果比较,HPLC法测定菇柄中麦角甾醇含量灵敏、快速、准确,适用菇柄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随着乳腺癌发生、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干细胞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乳腺癌干细胞是首次分离出来的实体干细胞,研究表明,它是一群未分化、具有多种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正常情况下,乳腺干细胞的分化、更新能力受激素及信号转导通路的严格控制,一旦这种机制被破坏或发生异常,干细胞就会异常分化,变成乳腺癌干细胞,并无限生长形成肿瘤.乳腺癌干细胞具有放、化疗抵抗性,高致瘤性及高侵袭转移性,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要想更好地治疗乳腺癌就需要寻找针对这些干细胞的靶标,从而为临床靶向治疗乳腺癌提供依据.本文对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研究及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5.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患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胃肠道症状。多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参与了PD的疾病过程。粪菌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有效的重建患者整体肠道菌群的方法,显示出了对PD的潜在治疗作用。文中着重围绕FMT治疗P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DXS101位点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显带技术,检测100名(女42,男58)维吾尔族无关个体DXS101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在女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9种等位基因和17种基因型;在男性样本中,DXS101位点检出7种等位基因:该位点在女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8937,多态信息量为0.8072,杂合度为0.8156,在男性中的个体识别率为0.6674。结论: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标显示DXS101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具有较高多态性,在维吾尔族群体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7.
2010年夏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了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沙门菌的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采集2010年7月1日~2010年9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及鉴定,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共收集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 1 045份,检出沙门菌 160株,阳性...  相似文献   
158.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发展和普及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诸多机会。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在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增设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专栏, 并通过门户网站“中国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http://www.papc.cn/)对外发布, 向公众开放, 可以随时查阅、下载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平台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建设进展, 包括所监测的自然保护区、监测方案、数据规范存储、标准化分析、成果介绍、工作计划等内容。2010-2019年间, 该平台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在全国13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开展兽类和鸟类资源调查, 累计27.25万个有效工作日, 共拍摄到8.41万张独立图像, 经鉴定有80种野生兽类和200种野生鸟类, 并利用这些数据对野生动物行为、稀有物种探测、人为干扰, 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 子平台牵头单位将筹建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数据共享平台, 制定红外相机调查设计、监测技术、数据格式等统一标准化方案, 逐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59.
不对称还原胺化反应是制备医药中间体手性胺结构单元的重要反应。目前已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酶被应用于合成手性胺,其中NAD(P)H依赖型氧化还原酶催化的还原胺化反应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其能够一步将潜手性酮化合物完全转化为光学纯的手性胺化合物。文中以亚胺还原酶、氨基酸脱氢酶、冠瘿碱脱氢酶和还原性酮胺化酶为例,从NAD(P)H依赖型氧化还原酶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分子改造及催化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其在不对称还原胺化合成手性胺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当前北京市海淀区部分人群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6月的346例体检人群,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进行髋部骨密度检查,统计受检者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获取既往基础病史、药物使用史及日常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统计骨质疏松患病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当前人群的总体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6.8%,女性达35.3%;骨量异常人群占69.5%。对于全部人群,高龄、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OR 1.098,95%CI1.072-1.125;OR 3.576,95%CI 1.302-9.826;OR 5.407,95%CI 1.317-22.202)。对于男性,年龄、激素使用和饮用咖啡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OR 1.103,95%CI 1.065-1.142;OR 127.924,95%CI 10.045-999.999;OR 11.863,95%CI 2.969-47.400)。对于女性,年龄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 1.088,95%CI 1.059-1.117)。结论:当前北京市海淀区部分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龄和不良生活习惯是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高体重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超过60岁的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骨密度筛查、健康宣教、抗骨质疏松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