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人与熊科动物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一个普遍问题,科学有效的人熊冲突管控措施有助于人熊共存机制的建立。目前,全球范围内肇事熊科动物涉及7种,分别为棕熊、亚洲黑熊、美洲黑熊、北极熊、马来熊、懒熊和眼镜熊。肇事类型主要包括伤人、捕食牲畜、入侵房屋、损害庄稼、袭击蜂箱以及翻食垃圾。引发人熊冲突的原因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熊科动物种群数量上升、熊科动物生境质量下降、熊科动物自然食源周期性短缺、人类食物来源易获得性以及公众对肇事熊的容忍度下降有关。国际上已有的人熊冲突缓解措施包括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以及政策导向性措施,然而,多数措施的制定仅停留在措施本身的技术层面上,缺乏对地方实际情况和冲突驱动因素的分析。西藏棕熊属于棕熊的一种稀有亚种,生活在靠近人类的中亚高海拔地区。在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类与西藏棕熊的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协助制订有效的保育目标、解决区内人熊冲突问题,提出以下缓解建议:(1)缓解措施的制定需因地而异,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法律法规、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2)冲突类型多样,防熊措施需持续更新与完善;(3)加强人类社会发展与熊科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熊科动物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4)加强棕熊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从棕熊生境质量、种群动态、自然食源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去深入挖掘人熊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而从根本上制定缓解措施,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熊共存。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体检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464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体检者按年龄分为30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及≥70岁组。所有体检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分析体检者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比较体检者年龄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结果 67例体检者的心电图异常总检出率为14.44%,其中30岁组与30~39岁组的心电图异常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0岁体检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以及≥70岁组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者年龄与异常心电图存在一定的关联,40岁以上人群应对健康体检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助于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3.
涝害是一种阻碍植物生长发育的水分胁迫因子,严重影响着全球的农林业生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活在特殊环境下的植物内生菌可以协助宿主抵抗各种胁迫环境。前期研究从三峡河岸带灌木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中分离到1株内生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SG-17,其抗氧化产物可以增加水稻中控制活性氧合成的关键酶NADPH氧化酶的含量,并提高其抗旱能力。为了研究该菌在植物应对水淹胁迫中的作用,通过质谱、核磁等分析方法对其抗氧化物质进行了鉴定,利用全淹法评价了其对拟南芥抗水淹胁迫的能力,并通过定量PCR对拟南芥的NADPH氧化酶Atrbohs基因家族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G-17中高抗氧化活性的物质是一种香豆素类似物(Z)-N-(4-hydroxystyryl) formamide(NFA),它可有效提高拟南芥的抗水淹能力,并显著增加水淹之后与活性氧代谢密切相关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醇脱氢酶(ADH)的含量。进一步研究表明,NFA可以调节拟南芥AtrbohD和AtrbohF两个水淹胁迫反应基因的表达,暗示在遭受淹水胁迫的河岸带植物内生菌,可产生抗氧化产物来调节植物体的活性氧代谢路径,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涝害能力。  相似文献   
34.
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从疏花水柏枝、金银花、秋华柳的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很强抑制作用的菌株JS-1。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8S 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实验结果表明,JS-1发酵液作用稻瘟病菌后,稻瘟病菌的菌丝变细,分支减少,菌丝基质颜色变浅,作用72 h后干重显著降低。进一步实验表明,该菌产生的活性物质位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酯相部位,对稻瘟病病菌抑制率高达96.1%。大田实验数据(天然接种圃)显示,添加该物质后,丰两优4号(中感)和广陆矮4号(易感)叶瘟病情指数分别只有16.25%和32.48%,对稻瘟病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该菌株具有开发成高效生物农药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35.
随着对丝状真菌基因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CRISPR/Cas9技术作为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丝状真菌的基因编辑。探究了CRISPR/Cas9系统在不同丝状真菌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从sgRNA的构建与表达、Cas9蛋白的改造与表达、不同的DNA双链断裂修复(DNA double-strand break,DSB)方式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编辑效率、脱靶效应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丝状真菌中CRISPR/Cas9系统的构建及改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红色毛癣菌致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进行真菌培养检查并且鉴定结果为红色毛癣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181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中,甲癣1 407例(64.51%),足癣324例(14.85%),股癣249例(11.42%),体癣144例(6.60%),手癣37例(1.70%),头癣20例(0.92%)。体癣、股癣和甲癣不同性别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占比也存在差异。结论 广州地区红色毛癣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与国内报道各种真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特点相似,但引起甲癣的占比更高。  相似文献   
37.
真菌感染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是普遍的全球性问题。本研究通过在黑曲霉的孢子悬浮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收集黑曲霉菌丝体,评估黑曲霉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考察不同银杏内酯B和C对黑曲霉的抗真菌效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发现经银杏内酯B处理后的黑曲霉线粒体表现出明显的空泡化,基质结构被破坏;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银杏内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损坏线粒体膜的完整性,破坏线粒体结构,进一步损害线粒体功能;银杏内酯B的抗黑曲霉效果要显著高于银杏内酯C。  相似文献   
38.
Hsc70与auxilin蛋白组成的系统是Hsp70/Hsp40分子伴侣系统家族的一员,在热休克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为得出auxilin蛋白J结构域的关键氨基酸,首先采用由二硫键交联的Hsc70 R171C与auxilin D876C的复合物结晶结构作为初始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比较平衡后的结合部位发现,将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突变为原来的氨基酸结构在结合位点上与生化结果较为相近,之后利用此结构通过拉伸动力学模拟分析了auxilin蛋白J结构域与Hsc70的ATPase功能域的解离过程,并探讨了Hsc70与auxilin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位于HPD loop上的His874,Asp876,Thr879,螺旋Ⅲ上的Glu884,Asn895,Asp896,Ser899,Glu902,Asn903为关键氨基酸,这些数据符合之前核磁共振实验证实的T抗原J结构域的HPD基序和螺旋Ⅲ与Hsc70的ATPase功能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9.
含褪黑素微型胶囊促使银狐毛皮提早成熟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在扩大实施《控制毛皮动物毛皮生长周期的方法及专用工具》(发明专利号90100759·5)的基础上,根据动物的种类、体型大小,调整制备了系列含褪黑素微型胶囊,供商品皮兽用。在银狐养殖场的试验结果表明,受试动物手术后4周夏毛即开始脱落,并诱发冬毛生长;除种兽及仔兽(2月龄内)外,对当年商品皮兽,其毛皮可提早4─6周成熟;对大龄(2─5岁龄)商品兽毛皮可提早60天以上。受试狐毛皮等级率可提高约20%。受试狐群养殖期大为缩短,提高了饲料报酬,显示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