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臭渠的繁殖和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士剑  诸葛阳 《兽类学报》1989,9(3):195-201
  相似文献   
102.
化学发光-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鉴定不同种类脂质过氧化物的特点。本研究应用化学发光-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异丙苯过氧化氢引发的红细胞膜及血浆脂质的自由基反应和抗氧化剂对膜脂质的保护作用。本方法可用于不同脂质对自由基反应的敏感性,脂质过氧化反应机理及抗氧化剂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正我们的祖先长什么样?印象中的形象似乎是这样:个子不高,面貌像黑猩猩(如脸黑、颌凸、前额低矮、眉脊粗壮),跑的比较快,手中拿着一块石头正投向前方的野兽!其实,古人类并不都长这个样!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早期现代人,其体质特征已经同我们接近,有些古人类长得还比较帅气,身高和脑量甚至超过了我们!古人类的面貌什么样?古人类的遗骸形成化石后,因面部软组织已不存在,只能根据保存下来的头骨化石,参考现代人的颅面特征与软组  相似文献   
104.
蓑衣莲酮硫酸酯(Auriculatone sulphate,AS)是天然保肝活性化合物蓑衣莲酮的前药。为评估AS的保肝作用,课题采用小鼠腹腔注射300 mg/kg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静脉注射给予25 mg/kg的AS,测定给药后小鼠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从肝损伤水平初步了解AS对肝脏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了解AS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直观评价AS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静脉注射AS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和LDH的水平,使其趋近于正常水平(P0.001)。与模型组相比,AS不但可以显著降低肝脏中MDA的水平(P0.001),而且显著增加GSH水平和SOD的活性(P0.001)。病理学检查显示,AS能显著改善APAP对肝组织的破坏,使肝组织的结构趋近于正常。综上,静脉注射AS可有效保护小鼠免受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肝脏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从中药厚朴中分离得到群体感应抑制剂,并对其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菌QSIS-las I对中药厚朴的粗提物进行活性检测及追踪,采用生物自显影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厚朴中的活性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确定其结构。分别利用分光光度法及地衣酚法测定绿脓菌素和鼠李糖脂的产量,并通过半固体培养基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swarming运动,利用RT-PCR检测与QS调控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厚朴粗提物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其活性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和厚朴酚。亚抑菌浓度下的和厚朴酚能明显抑制毒力因子如鼠李糖脂和绿脓菌素的产量以及swarming运动,且能够有效抑制QS相关基因m RNA水平的表达(P0.05)。结论:和厚朴酚是一种新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治疗细菌感染的潜在新药。  相似文献   
107.
为揭示河口埋栖性双壳贝类优势种类在水层——底栖系统中的生态耦合作用,利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和封闭式代谢瓶,于双台子河口现场研究了文蛤主要生理生态过程如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文蛤的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二龄及三龄文蛤个体的生物沉积速率周年变化分别为0.02—0.30 g-1个-1d-1、0.06—0.60 g-1个-1d-1;耗氧率变化分别为0.45—16.64 mg-1个-1d-1、1.03—30.51 mg-1个-1d-1;排氨率季节变化分别为0.001—0.14 mg-1个-1d-1、0.002—0.28 mg-1个-1d-1;排磷率季节变化分别为0.002—0.069 mg-1个-1d-1、0.003—0.16 mg-1个-1d-1。文蛤的生物沉积速率及呼吸排泄速率均受龄期制约:在同一季节,文蛤的单位个体生物沉积速率及呼吸和排泄速率均表现为二龄三龄。方差分析显示,季节、龄期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文蛤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均有显著影响。基于不同季节双台子河口文蛤生物量(0.67个/m2、2.4 g/m2),估算出文蛤种群每年向该河口排放大约5321.90 t生物沉积物(干重)、1.43 t NH+4-N和0.93 t PO3-4-P,并且消耗大约221.59 t O2。研究结果表明,文蛤通过生物沉积及呼吸排泄作用,大大加强了双台子河口沉积物-水界面的物质交换通量,在双台子河口水层-底栖系统耦合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生态角色。  相似文献   
108.
南宁市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还不明确,且当前的研究较少地关注复合地形因子,对两者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强度的对比研究也较少。以南宁市高峰林场中的桉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区,采用条件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布设采样点,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和计算得到地形因子的指标;采用线性回归和回归树分别建立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地形因子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0—50 cm和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分别为2.8、7.7、10.9 kg/m2,属于中等水平;仅坡度在0.05显著性水平上与表层和全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相关,总体而言,简单地形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性普遍好于复合地形因子;随着土壤层次厚度的增加,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解释能力都提升;回归模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的解释能力大小顺序为:回归树全变量多元线性回归逐步线性回归,因此,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地形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比线性关系强。  相似文献   
109.
以卷丹(Lilium laneifolium)珠芽为试材,采用野外调查法、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离析法,观察珠芽各部分形态和结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片鳞叶的花青素和光合色素含量,为其珠芽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资料。结果表明,珠芽由鳞叶、鳞茎和不定根构成,鳞叶外表皮细胞具有发达的角质层,外表皮内侧1~2层叶肉细胞含有花青素;叶肉细胞含绿色造粉体,第1~3片鳞叶基部的绿色造粉体向不定根伸长方向集中分布,鳞叶色素含量由外至内逐渐降低;鳞叶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鳞茎主要由皮层和维管柱构成,鳞茎上端包括顶端分生组织和芽鞘,在下端细胞部分发生程序性死亡,但未发现类似叶片脱落时叶柄基部出现的离层结构。不定根起源于第2片鳞叶基部环生的鳞茎皮层细胞,不定根与周围鳞叶组织分离。在珠芽萌发过程中鳞叶的物质供给出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0.
2007年在太谷地区对间种牧草枣林蚧虫群落及其天敌功能团的组成与时空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枣林蚧虫群落及其天敌功能团的组成、多样性与丰盛度时序动态、时空二位生态位的宽度与重叠以及关联度均有明显(P<0.05)的差异,枣林种草结合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不仅有利于天地功能团的保护合理用,而且对蚧虫的控制,改善枣林生态环境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发现种草林的寄生性天敌功能团对枣树蚧虫的控制能力要比未种草枣林强.相关性测定表明,天敌群落学的研究可以用功能团来替代物种而进行,它既能反应各类群间的动态关系,又简化了调查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