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7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 NAI)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植被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然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NAI产生的重要来源,森林中的植被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NAI的影响机制和贡献潜力仍难以捉摸。以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I.)为对象,基于自动观测设备长期定位观测获取了气象、土壤性质、空气洁净度以及植被光合等数据,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森林植被和环境要素对NAI的影响机制和贡献潜力。结果表明,环境要素和植被光合对NAI的贡献差异显著,植被光合对NAI的贡献潜力为62.65%,环境要素对NAI的贡献率为37.35%。环境要素中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68.94%和16.55%。植被光合和PM2.5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NAI,而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土壤温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NAI。因此,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可以阐明植被光合与环境要素的变化对NAI的影响趋势,从而全面揭示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产生NAI的作用机制以及...  相似文献   
142.
香溪河水生昆虫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万祥  何逢志  蔡庆华 《生态学报》2017,37(6):1861-1870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已从群落物种多样性拓展至功能多样性层面,使用功能性状表征功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是当前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物种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敏感,对群落和种群沿环境梯度的演替具有许多潜在的指示作用。为了解香溪河水系水生昆虫功能性状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因子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于2005年12月及2006年1月、2月对该水系的香溪河、九冲河、高岚河、古夫河4条河流的水生昆虫进行了调查,并对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本研究选择化性、漂移性、游泳能力、吸附能力、形状、个体大小、流态偏好、温度偏好、生活型、营养习性等10个功能性状纳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香溪河水系共鉴定水生昆虫127种,四节蜉(Baetis sp.)、高翔蜉(Epeorus sp.)、短尾石蝇(Nemoura sp.)为区域优势分类单元,相对丰度分别为38.6%、9.1%、6.7%;4条河流间优势物种组成差异较大。10个功能性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等级性状分别为1世代/a(Volt2)、高漂移率(Drft3)、无游泳能力(Swim1)、无吸附能力(Atch1)、流线型(Shpe1)、小型个体(Size1)、沉积/侵蚀流态兼好型(Rheo2)、广温型(Ther2)、附着型(Habi4)、收集者(Trop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化性、附着能力、大小、流速偏好、温度偏好、漂移性、生活型、营养习性等性状级别间差异显著,而游泳能力、形状性状等级间无显著差异。对10个功能性状的33个等级性状在4条河流间相对丰度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Volt1、Drft2、Swim2、Atch1、Atch2、Size3、Rheo1、Ther3、Habi2、Habi3、Trop3、Trop5等12个等级性状相对丰度在4条河流间差异显著。功能性状多样性、树状图功能多样性用来描述4条河流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功能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在古夫河、高岚河、九冲河、香溪河分别为2.8、3.2、6.9和5.4;树状图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值在分别为4.8、5.7、11.1、8.8。功能冗余度均值在4条河流分别为2.9、3.4、4.6、3.9。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度与环境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功能性状多样性指数受总氮、水深影响显著;树状图功能多样性指数受总氮、水深、流速影响显著;功能冗余度指数受硝态氮、溶解氧、二氧化硅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3.
为提高猪溶菌酶(Sus scrofa lysozyme,SSL)的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将其进行了不同蛋白酶的水解,选择抗革兰氏阴性菌效果最好的水解产物,利用凝胶过滤色谱和反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对其功能成分进行液质联用鉴定。对分离得到的物质进行抗菌活性验证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抗菌物质的杀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胰蛋白酶的水解产物具有较高的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六肽A-W-V-A-W-K。经化学合成验证,该六肽既保留了SSL的部分抗菌活性,也具备杀灭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位于SSL分子C端的一个螺旋-回环-螺旋的结构中,并由此推测其杀菌机理是通过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进而使细胞内溶物流出而造成细胞死亡,而抗菌实验也验证了这一推测。该抗菌肽的发现为后续提高SSL的抗菌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4.
清水苑大洞位于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遗址发现于1998年9月,因发现丰富石制品、骨制品、灰烬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遗物而为学术界所关注。2013年9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清水苑大洞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分A、B两区,揭露面积分别为4 m~2和6 m~2。A区揭露地层厚度约90cm,堆积物为灰白-灰黄色-灰黑色砂质黏土,共出土石制品2398件、动物化石及碎骨2000余件。石制品组合以小型石片工业为体,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各类废片、石锤、磨石等,此外还有5件砸击品。石制品原料大多取自围岩内的燧石,剥片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另有少量凹缺器;石器修理多以锤击法向片状毛坯的背面修理为主。~(14)C测年显示遗址形成于距今约11-14 ka BP,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探讨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中部低海拔地区的适应生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不同的信号肽和化学通透剂对重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胞外分泌的影响,提高CGTase的胞外分泌量。【方法】扩增地芽孢杆菌CHB1(Geobacillus sp.CHB1)的CGTase基因,构建带有地芽孢杆菌CHB1自身信号肽、Omp A、Pel B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4种重组质粒;比较4种重组质粒对重组CGTase胞外分泌的影响,筛选最优的信号肽;考察甘氨酸、Triton X-100、SDS和Tween 80四种化学通透剂对重组CGTase胞外分泌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化学通透剂及其浓度。【结果】Omp A信号肽介导的分泌效果最好,胞外酶活达到7.44 U/m L,分别是Pel B、CHB1信号肽的2.04倍和11.27倍,不带信号肽的重组质粒菌胞外检测不到酶活;携带Omp A信号肽的重组质粒菌发酵48 h,同时添加浓度为0.6%的甘氨酸和0.3%的Triton X-100,胞外酶活达最大到14.27 U/m L;SDS和Tween 80对该酶的胞外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Omp A信号肽的介导效果最佳,同时添加浓度为0.6%和0.3%的甘氨酸和Triton X-100可以有效促进胞外分泌,为该重组酶的高效胞外分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纯化重组扁豆过敏原Len c 1(rLen c 1)并进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的方式生产rLen c 1,然后采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带有Strep II标签的目的蛋白。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过敏原致敏组(注射rLen c 1),通过腹腔注射方式免疫小鼠,建立BALB/c小鼠扁豆致敏模型,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鉴定重组扁豆过敏原的免疫活性。结果:IPTG成功诱导Len c 1蛋白表达,rLen c 1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透析复性和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复性扁豆过敏原蛋白rLen c 1,成功建立小鼠致敏模型。和对照组相比,致敏组小鼠TIgE及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获得纯化的具有免疫活性的rLen c 1过敏原蛋白,为扁豆过敏机制研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克隆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性肽受体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 为深入研究性肽与交配后反应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 从烟夜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得到性肽受体基因cDNA全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烟夜蛾性肽受体基因cDNA全长2 048 bp, 命名为HassSPR(GenBank登录号: AFH53182.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275 bp, 编码424个氨基酸残基, 序列中含有7个跨膜域结构, 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8.6 kDa和9.25。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HassSPR与近缘种棉铃虫H. armigera和其他蛾类性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达98.35%和超过84%, 与已经报道的其他昆虫的性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也在64%以上。不同组织表达分析表明, HassSPR在测定的1日龄雌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 以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时序表达分析表明, 在羽化前1 天至羽化后6日龄雌蛾的信息素腺体中均有表达, 以3日龄表达量最高。雌蛾交配后, HassSPR在性信息素腺体和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而在交配囊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从烟夜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克隆得到性肽受体基因HassSPR, 其表达模式提示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雌蛾的生殖生理和生殖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48.
目的:FGF2是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因此通过制备抗FGF2人鼠嵌合抗体中和其发挥作用,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方法:利用分泌抗FGF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IgG9B9和人B淋巴细胞,分别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VL、重链可变区VH和人重链恒定区CH基因,从pComb3λ载体中扩增出人λ 链恒定区CL基因,通过重叠PCR,将VL,VH和CL,CH片段分别连接形成嵌合抗体的轻链L和重链H,将L/H链以单独构建或串联于同一载体的方式,构建抗FGF2嵌合抗体表达载体,并通过调控元件WPRE优化载体、共转染促生长因子aFGF以及调整表达温度等方式提高嵌合抗体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优化表达载体PLexm-WPRE、PLexm-aFGF;L、H链基因也成功构建,并以L、H或L-F2A-H(2A连接肽将L和H连接起来)的方式分别成功连接到PLexm,PLexm-WPRE载体中。转染细胞上清的ELISA鉴定结果表明,L/H链单独构建要比串联构建的方式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WPRE能有效促进抗体的表达而aFGF并不能促进其表达,与31、37℃相比,33℃时抗体的表达量最高,同时嵌合抗体表现出了很好的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竞争IC50=6.25μg/ml。通过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抗FGF2嵌合抗体。结论:在33℃下,人鼠嵌合抗体基因在WPRE存在下表达量最高,且与抗原FGF2有很好的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大野芋种子形成丛生芽的微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野芋(Colocasiagigantea)的成熟种子(褐色)和未成熟的种子(淡黄色)在1/2MS培养基上均能萌发,种子萌发率最高达50%,种子没有休眠期。在室温下,种子在1/4MS 1%蔗糖培养基上,寿命约可达1年。种子在MS BA2mg·L-1 IAA0.25mg·L-1的培养基上,产生丛生芽。增值率1∶4/60d。生根培养基为MS NAA0.3mg·L-1,生根率达95%以上。通过诱导大野芋种子产生丛生芽,建成了快繁无性系,并成功地实现了种子的离体保存。本研究工作的完成,对于芋头的这一野生近缘种的保存和利用、芋头品种的改良,均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0.
鹦鹉螺动物群产于台湾南投县中寮乡大坑溪谷源头,化石埋藏于中部中新世石门层。石门层主要为青灰色厚层中至细粒砂岩,夹有深灰色页岩及砂页岩薄互层,岩层含石灰质,致密坚硬,主要含鹦鹉螺、腹足类、双壳类,其它则有螃蟹、藤壶、海胆、鲨鱼牙齿、鱼类、腕足类,以及小化石等。化石种类多且含量丰富,自成一个完整的动物群落,尤以鹦鹉螺及翁戎螺为其特产,可称为一个特殊而独立的化石生物群,特命名为鹦鹉螺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