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为筛选夜香树(Cestrum nocturnum L.)香气释放、生物钟等相关基因表达研究适用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夜香树盛花期叶片和花为实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夜香树6种经典的内参基因序列,分别为:Actb7、EF-1A、GAPDH、TUA、TUB2、UBQ;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8s rRNA和这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 3种程序分析了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花中,Actb7表达最稳定;在叶片中,EF-1A和UBQ的表达比较稳定;在2种组织中,EF-1A的表达相对稳定。3组稳定性分析中,geNorm程序确定的最佳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最佳内参基因组合均为Actb7/EF-1A。本研究通过对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以期为准确检测夜香树盛花期花瓣节律运动、香气释放、生物钟变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2.
鉴定了E.coliHB101和JM110的部分遗传标记,作为受体菌分别用于BstNI同功酶限制-修饰系统中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简称R)基因和甲基化酶(Methylase,简称M)基因表达的检测。用外切酶II单向删切含RM基因的DNA片段,获得23个缺失突变亚克隆。通过检测各亚克隆表达的R酶和M酶活性,将R和M基因分别定位在距克隆位点PstI的02→14kb和15→3.3kb范围内。分析表明:该系统属于I类限制修饰系统,两个基因受控于不同的启动子;该系统与E.Coli染色体编码的胞嘧啶DNA甲基转移酶(Dcm)的识别序列相同,后者的甲基化作用也能阻止R酶的切割。R+M-的重组质粒对Dcm+和Dcm-的宿主都是致死性的,这说明在进化过程中,与R基因紧密连锁的M基因对系统的存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23.
根据“格子方”实验设计所得资料,分析了小麦千粒重的杂种优势、亲本配合力和H。组合遗传力。 资料表明,小麦千粒重遗传呈现完全显性到超显性,加性荃因效应与显性效应大体土同等重要。一 般配合力数值中等大小,广义遗传力数值中等而狭义遗传力偏低。  相似文献   
924.
葛洲坝下游胭脂鱼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我国的一种珍稀鱼类。胭脂鱼科约有65种,几乎都分布于北美洲。在亚洲只有两种,而见于西伯利亚东部的亚口鱼(Catostomus catostomus)是与北美共有的一个种。唯有胭脂鱼是亚洲特有的物种,因此,它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胭脂鱼主要分布在长江,其体型大,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胭脂鱼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繁殖的仔鱼大量漂流到中下游,生长数年成熟后,溯游到上游参加繁殖。    相似文献   
925.
为研究高脂高糖高胆固醇(HFSCD)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型猪肾脏细胞外基质(ECM)的表达情况,将10头广西巴马小型猪分别喂正常和HFSCD饲料,收集血、尿液,测定其生化指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个月后取部分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M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喂养HFSCD后,小型猪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明显升高,出现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紊乱;尿糖和微量白蛋白升高;肾脏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而Ⅰ型胶原无表达。这说明HFSCD喂养广西巴马小型猪5个月能成功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促进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926.
对在坡地和沼泽地生长的野牡丹叶的解剖特征与气孔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表明:两者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坡地野牡丹叶较窄,上表皮细胞小而排列紧密,气孔密度较大,上表皮厚,沼泽地野牡丹整个叶片和海绵组织比较厚,最大导管直径和栅栏细胞长度/宽度比值大,但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比值较小。坡地野牡丹与沼泽地野牡丹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的差异都很小。沼泽地野牡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较高,常用的水分利用效率(Pn/Tr)接近,沼泽地野牡丹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Pn/Gs)略高于坡地,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其生境条件,土壤与野牡丹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态特性相关性密切。但实验结果不足以确定两种生境下生长的野牡丹为不同的生态型。  相似文献   
927.
在遗传工程技术中,质粒被广泛用作重组 DNA的载体,有些肠道菌的致病基因位于大质 粒上。要克隆这些基因,先要纯化质粒,迄今 为止,已经有不少精制质粒的方法[57]。经典的均 一CsCI-EB密度离心法,需长时间的离心,使其 形成Cscl梯度,约40-60小时方能达到纯化 的目的。本法做了一些改进,采用0.6M和6M 两种不同的Cscl溶液,用日立DGF-U梯度 仪配成线性梯度,然后加粗提的质粒DNA和 EB的混合液,以日立RPS-65T水平转头,200C, 48,000rpm(约为160,000g)离心,小时,就能 把粗制pBR322样品中的染色体、开环(oc)和 共价闭合环状(ccc)质粒DNA分开。从而获 得纯的cc。质粒。带定居因子K88ac抗原的毒素 源性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含有50 Md的大质 粒和一个小质粒,用酸酚法[7]、两相法[3]、蔗糖梯 度离心法、均一氯化艳-EB离心法、不连续(或 阶梯梯度)梯度Cscl离心法[2]琼脂糖凝胶电 泳法[6]等都难以获得纯的大质粒,用本文的方 法得到较好的效果,这不仅大大缩短了超速离 6时间,节省了氯化艳用量,同时对大小质粒 DNA的纯化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928.
<正> 应美国农业部邀请,由农牧渔业部委派,我们于1983年8月至9月赴美,对美国农业和生物学领域开展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作了专题考察,参观访问了加州、密苏里州、衣阿华州、华盛顿特区和新泽西州等地的17个研究单位、大学或私人公司所属的研究所、杂交瘤中心,下面仅就考察所及,简介概况。动、植物病毒、细菌的快速诊断,以往多采用常规的血清学方法。七十年代发展了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虽然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优点,但在制备  相似文献   
929.
野生动物的保护手段主要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与离体保护。精原干细胞(SSCs)是雄性动物维持生殖能力的根本,既能通过自我更新产生新细胞,也能通过分化产生精子,在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离体保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动物睾丸中精原干细胞数量极少,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对于其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整合素α6(ITGA6)蛋白作为精原干细胞分子标记,采用免疫磁珠分选(MACS)技术富集了3月龄小熊猫睾丸中的ITGA6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分选后ITGA6阳性细胞纯度可达74.27% ± 8.73%,显著高于分选前(32.60% ± 3.06%)。将分选后的细胞接种到层粘连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板中,用含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培养10 d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精原干细胞集落,结合逆转录PCR(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这些细胞集落特异性表达精原干细胞分子标记蛋白ITGA6、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和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1),同时也表达生殖细胞标记蛋白VASA和DAZL。本研究结果证实,ITGA6可作为小熊猫精原干细胞的分子标记用于细胞分选富集,同时初步建立的培养体系也为小熊猫精子发生机制与应用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