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83篇
  9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锌与创伤     
锌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素正日益得到全世界营养学界和医学界的公认,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广泛展开,仅1984~1985年所发表的有关论文就有2500篇。锌广泛地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中,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很重要的营养功用,与生物的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密切相关,并可促进生长发育,保持视力和味觉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创伤愈合。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锌与创伤愈合密切相关。创伤、手术、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需锌量增加,出血、渗出及尿中锌丢失增多,摄入量减少及吸收障碍,均可使体内锌减少。血清锌是反映短期内锌代谢的敏感指标之一,创伤后血清锌迅速下降,一般1~2天降到最低水平。多数病人在两周左右恢复正常,重症病人恢复时间延  相似文献   
892.
葛洲坝下游胭脂鱼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我国的一种珍稀鱼类。胭脂鱼科约有65种,几乎都分布于北美洲。在亚洲只有两种,而见于西伯利亚东部的亚口鱼(Catostomus catostomus)是与北美共有的一个种。唯有胭脂鱼是亚洲特有的物种,因此,它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胭脂鱼主要分布在长江,其体型大,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胭脂鱼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繁殖的仔鱼大量漂流到中下游,生长数年成熟后,溯游到上游参加繁殖。    相似文献   
893.
长江口盐沼海三棱藨草在高程梯度上的生物量分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三棱草 (ScirpusmariqueterTangetZhang)是一种典型的先锋植物。它能占据于长江口盐沼的光滩上 ,生境非常恶劣。为探索该物种在高度环境胁迫下的生活史策略 ,测定了它在高程梯度上的生物量分配 ,以及有关形态学参数。结果发现海三棱草在中位高程时密度和单株生物量最高 ,生长最好。在由低及高的高程梯度上 ,球茎、根状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下降 ,表明植物体在光滩前沿采取保守策略 ;而花序的比例则逐渐上升 ,表明植物在生活史过程中 ,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转变。这种转变可能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和生存。另外 ,相关分析表明 ,有性生殖性状与无性生殖、生长性状呈负相关 ,但无性生殖与生长性状间的关系难以确定 ,可能由于球茎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不同功能引起。  相似文献   
894.
海藻糖微生物酶法合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来源于嗜酸热古菌芝田硫化叶菌(Sulfolobus shibatae)B12的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酶(MTSase)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海藻糖水解酶(MTH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将获得纯化的两个酶,分别以麦芽寡糖和淀粉为转化底物,在pH5.5,60℃条件下合成海藻糖。从反应产物分析结果可知,两个酶合成海藻糖时能利用的最小底物是麦芽四糖,海藻糖产率与麦芽寡糖链长正相关。同时还发现两个酶都具有轻微的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能在麦芽寡糖还原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分子,其反应最小底物分别是麦芽三糖和四糖。推测海藻糖合成酶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催化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895.
木糖醇是天然产生的五碳多元醇,作为功能性的甜味剂,其甜度和能量均与蔗糖相当。木糖醇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促进,因而与一般糖类的代谢途径不同。木糖醇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的糖代用品,并能明显降低转氨酶,有助于治疗糖尿病、护肝和防龋齿的作用。木糖醇的国内外市场十分广阔,目前世界上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木糖,用化学还原或生物转化菌可生产木糖醇,但化学法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已对环保液有影响。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木糖醇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我们进行了发酵木糖产生木糖醇的酵母菌种的筛选研究。本研究对分离收集到的4…  相似文献   
896.
鉴定了E.coliHB101和JM110的部分遗传标记,作为受体菌分别用于BstNI同功酶限制-修饰系统中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简称R)基因和甲基化酶(Methylase,简称M)基因表达的检测。用外切酶II单向删切含RM基因的DNA片段,获得23个缺失突变亚克隆。通过检测各亚克隆表达的R酶和M酶活性,将R和M基因分别定位在距克隆位点PstI的02→14kb和15→3.3kb范围内。分析表明:该系统属于I类限制修饰系统,两个基因受控于不同的启动子;该系统与E.Coli染色体编码的胞嘧啶DNA甲基转移酶(Dcm)的识别序列相同,后者的甲基化作用也能阻止R酶的切割。R+M-的重组质粒对Dcm+和Dcm-的宿主都是致死性的,这说明在进化过程中,与R基因紧密连锁的M基因对系统的存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97.
三种松树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测定南亚热带丘陵地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同化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松树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夏季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冬季最低;加勒比松的平均日同化量为9.34g·kg-1、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59.75μmolCO2·g-1H2O,高于其它树种;湿地松最低.加勒比松是很好的引种树种,更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898.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由于种种原因,这批出土材料始终未被系统研究,老鸦洞遗址仅在有限的文献内被简单描述。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我们对1985年试掘出土以及1983、1984年采集的部分的石制品进行了类型学及技术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遗址及所属人群进行了讨论。老鸦洞存在的石器技术属于我国境内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小石片石器传统类型,以本地丰富的燧石和石灰岩为主要原料制作生产生活工具,石片形制规整,小型工具如刮削器、端刮器、尖状器等制作精美,在长达三万年的时间跨度中,石器技术无重大改变。这种对本地石料的采集方式,以及以洞穴为主要居住地点,长期在有限空间内活动的特征,表达了云贵高原古人类特有的低流动性生存模式,为探讨云贵高原更新世末期古人类的生存行为及扩散辐射提供了良好证据。  相似文献   
899.
研究显示一氧化氮(NO)在体内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传导,在机体的肿瘤形成等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很多肿瘤的表达都是升高的,在肿瘤细胞中发挥着维持氧化还原平衡、解毒和促使肿瘤细胞发生耐药等方面的的作用;而JS-K是近年来新合成的一种一氧化氮(NO)前体药,其可以在体内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酶解生成NO,进而发挥抗肿瘤效应。研究显示JS-K对机体的多种肿瘤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的组织则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由于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JS-K表现出的杀伤肿瘤的机制也不尽相同。本课题组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系统地综述JS-K杀伤各系统肿瘤的作用机制,为JS-K杀伤肿瘤的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为将来JS-K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0.
球形芽抱杆菌C3-41菌株(Bacillussphaericus C3-41)对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sciatus)幼虫有很高毒效,对2龄和3—4龄幼虫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63.1和89.7芽孢/蚊幼虫。处理浓度越高,取食时间越长,蚊幼虫取食到的杀蚊活性物质量越多,死亡率越高。当蚊幼虫取食互致死剂量杀蚊活性物质后,球形芽孢杆菌在感染的活幼虫体内不增殖;但当蚊幼虫取食致死剂量杀蚊活性物质后,蚊幼死亡,球形芽抱杆菌在死蚊幼虫体内增殖明显,6天内芽抱从感染初期的1.86×102/蚊幼虫增加到1.59×106/蚊幼虫。芽抱在死蚊幼虫体内能正常荫发、生长、产孢和形成毒素。增殖的芽抱同样对致倦库蚊幼虫有较高毒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