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蔡磊  秦燕  陈高 《植物科学学报》2017,35(5):647-652
通过对云南百部(Stemona mairei(H.Lév.)K.Krause)及其形态相似种金沙江百部(S.jinshajiangensis X. D. Cong et G. J. Xu)和变种滇北百部(S.jinshajiangensis var.dianbeiensis X. D. Cong et G. J. Xu)模式标本采集地野外居群植株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滇北百部的形态特征变异式样均在云南百部形态特征的正常变异范围内,因此将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处理为云南百部的异名,同时对云南百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结合对云南百部6个野生居群成熟植株的开花结实特征、种子传播策略分析,对云南百部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2.
诸氏鲻虾虎鱼是我国特色海洋鱼类,具有诸多实验动物培育与应用优势。本文概述了诸氏鲻虾虎鱼的生物学特性、封闭群和近交系培育、质量控制等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诸氏鲻虾虎鱼作为海洋实验鱼类在海洋环境监测、水生态毒理等研究中的应用。结合目前研究和应用现状,对诸氏鲻虾虎鱼的质量标准化、近交系培育及其在功能基因组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段维军  严进  刘芳  蔡磊  朱水芳 《菌物学报》2015,34(5):942-96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进境检疫性菌物名录中共有130种。近年来由于菌物分类研究的快速发展,许多检疫性菌物的分类地位已经发生变化。本文对我国进境检疫性菌物名录中的名称与国际公认的分类体系和现用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以茎点霉属和轮枝菌属为例说明分类系统的变化对菌物名称的影响。另外,名录中很多汉语学名的使用也不符合规范。我国进境检疫性菌物名录亟需修订。  相似文献   
34.
段维军  段丽君  陈先锋  蔡磊 《菌物学报》2016,35(12):1503-1513
自进境乌克兰玉米中夹杂的向日葵籽上,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间座壳菌Diaporthe helianthi的菌株76782-5。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大量β型分生孢子,但未见有性阶段。经rDNA 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GenBank中多个向日葵间座壳菌菌株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位于同一个发育分支。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侵染向日葵根茎部,引起典型茎溃疡病症状。研究结果表明,进境乌克兰玉米中夹杂的向日葵籽上携带有向日葵间座壳菌D. helianthi,这是我国首次截获该种检疫性真菌。  相似文献   
35.
发现并描述地球上的生物物种, 建立可靠的生物分类系统, 编制权威且具有时效性的生物物种名录, 实现生物物种多样性信息的数字化和共享, 对于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和区域层面, 生物物种编目工作越来越被重视, 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为反映中国生物物种编目工作近些年取得的成绩, 本文联合各相关类群的专家, 分别总结了脊椎动物、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植物、菌物等主要类群的物种编目进展情况, 并就将来如何更好地促进生物编目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展望。现有数据显示, 中国已记录哺乳动物698种, 鸟类1,450种, 爬行类586种, 两栖类611种, 淡水鱼类1,591种, 高等植物38,493种(其中维管植物35,379种), 菌物约27,900种, 但尚无全面的包括所有昆虫和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名录。近10年, 中国新增维管植物5个新科、86个新属、2,090个新种、374个新记录; 新增菌物新物种4,679个, 隶属于36纲140目438科1,372属。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Sie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09 年1 月1 日至2012 年3 月1 日收治的Sei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患者114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开胸食管切除术组(59 例)和 腔镜微创食管切除术组(55 例),评估并比较两组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食管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 量评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P<0.05),患者2 年生存率为83.6%(46/55),高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47/59,79.7%)。此 外,微创食管切除术组肺部并发症(9.09%vs 28.81%)和声带麻痹(0%vs 15.25%)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胸食管切除术组(P<0.05)。 结论: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Siewert I型胃食管结合部鳞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放置鼻胃管引流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从2010年9月1日到2013年3月1日间318例胃癌行远端胃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留置鼻胃管(NGT组)或不留置组(no NGT组),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的短期效果。结果:158例患者纳入NGT组,而160例患者纳入no NGT组。两组间在术后腹胀、持续呕吐、吻合口瘘、发热、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65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NGT组34例vs no NGT组31例),NGT组腹胀发生率(5.88%vs 29.03%,P0.05)显著低于no NGT组。结论:对于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不推荐放置鼻胃管;而对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放置胃管可以降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近十年来陕西省卫生总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配置卫生总费用以及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根据已往文献研究以及陕西地区实际情况,挑选出2003-2014年间可能影响陕西省卫生总费用的因素,然后利用逐步回归法检验自变量间的共线性,并对解释变量进行筛选,最后利用R软件对陕西省卫生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确定影响卫生总费用的因素。结果: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0%-90%分位点上的系数检验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所有分位点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结论: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陕西省卫生总费用的主要因素,其与卫生总费用的变化呈正相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促进了陕西省卫生总费用的增长。  相似文献   
39.
张贵良  蔡磊  王逸之  张贵生 《广西植物》2020,40(10):1423-1428
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地区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而且特有现象十分突出。该文描述了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位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境内的苦苣苔科一个植物新种——南溪蛛毛苣苔(Paraboea nanxiensis Lei Cai & Gui L. Zhang)。该新种在叶片的形状和毛被、花的颜色、花序短于叶片以及雌蕊无毛等性状上与产自广西那坡的垂花蛛毛苣苔(P. nutans D. Fang & D. H. Qin)最为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新种的花萼裂片先端最宽且光滑无毛,花冠浅宽钟形、花冠筒不明显、花冠管内面基部白色,花丝无毛以及蒴果稍微扭曲; 该新种生于云南海拔530~610 m的河口及马关一带,而垂花蛛毛苣苔产于广西那坡的海拔900~1 150 m段的石灰山。此外还讨论了该新种与蛛毛苣苔属其他几种基生叶类型的近缘种[如三萼蛛毛苣苔(P. trisepala W. H. Chen & Y. M. Shui)、蔓耗蛛毛苣苔(P. manhaoensis Y. M. Shui & W. H. Chen)及河口蛛毛苣苔(P. hekouensis Y. M. Shui & W. H. Chen)]的区别,并提供了相关物种的彩色图片及区分说明,主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中。近年来,由于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地区不断有新分类群或新记录物种的发现,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考察。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一株西北太平洋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jensenii LW12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等方法对菌株的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将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数据与相关文献报道数据进行比对后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jensenii LW128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diorcinol D(1)、diorcinol K(2)、diorcinol I(3)、(+)-(7S)-7-O-methylsydonic acid (4)、(+)-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