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沙棘属(Hippophae Linn.)6种6亚种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沙棘属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等性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同时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种及种下类群的分类、鉴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种皮微形态可分为4种类型:拟脑纹状纹饰、线纹-穴状纹饰、近平滑-细疣状纹饰、浅穴-疣状纹饰.从内果皮和种皮结合程度及种皮表面光泽一致性等方面可明显地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二者紧密结合与分离两种情况,基本支持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有皮组和无皮组两大类群的观点,但观察结果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22.
地表连年覆盖雷竹林叶片养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覆盖雷竹林换叶期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利用效率、养分再吸收效率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地表连年覆盖栽培对雷竹林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覆盖3年雷竹林土壤N养分有效性、N素利用效率以及再吸收效率均显著性提高,雷竹林表现出较高的保存N养分的能力;土壤P元素有效性水平显著升高,而叶片P养分的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反映出叶片对土壤高P含量的适应策略,N、P养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K元素的有效性水平显著降低,竹林通过提高自身的K再吸收效率来维持养分的正常循环,再吸收效率高达95.8%;不同覆盖年限雷竹林Nm/Pm均<14,连续覆盖3年雷竹林Nm/Pm比值极显著下降,经推断是此时雷竹林对土壤有效P高吸收的结果.成熟叶片的Nm/Pm与N、P的再吸收效率均无显著相关性,Nm/Pm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叶片在凋落前的养分再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223.
明确树木夜间水分补充现象有助于提高总蒸腾量和冠层气孔导度估算的精确度,进一步认识冠层蒸腾与树干液流之间存在的时滞关系.本研究采用热消散探针法测定了广州地区的荷木树干液流密度,同步监测了主要的环境因子,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树干夜间液流的水分补充现象.结果表明:与白天相比,荷木夜间液流密度较小,旱季变化幅度比湿季大;夜间水分补充的时间段主要在前半夜(18:00-22:00);年内各季节夜间水分补充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不显著,但与胸径、树高、冠幅、树干生物量、冠层生物量的回归曲线拟合很好,表明树形特征和生物量能更好地解释夜间补水的变化;各季节夜间水分补充量对总蒸腾量的贡献有显著差异,旱季明显高于湿季.  相似文献   
224.
核糖体工程通过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元件——核糖体或RNA聚合酶进行修饰和改造,带来其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进而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向核糖体组成元件中引入特定的突变就能够有效地调节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通过该技术改造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工业微生物,提高其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的合成能力,对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发及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25.
不同径级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整树蒸腾的湿、干季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ranier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广东鹤山丘陵地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长期监测,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体积含水量),选择胸径具有代表性的样树,结合马占相思的形态学参数,计算马占相思的整树蒸腾.通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分级,建立不同辐射强度等级的湿季(土壤水分θ≥33%)整树蒸腾与水汽压亏缺(VPD)的相关方程,以干季(θ≤24%)的VPD代入对应PAR等级的湿季的拟合方程,求出干季的潜在蒸腾,以潜在蒸腾和干季实际蒸腾之差分析不同径级整树蒸腾在不同季节的实际变化.在所有的PAR分级内,干季整树蒸腾显著低于湿季,仅占湿季蒸腾的10%~20%,就蒸腾减少的绝对量而言,优势木>中间木>劣势木.土壤水分下降缩小了不同径级树木之间液流密度的差异,土壤水分亏缺限制了树木的蒸腾,对马占相思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226.
酵母多糖对S_(180)荷瘤小鼠抗氧化作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酵母多糖(zymosan)对S180荷瘤小鼠抗氧化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第1组作为正常组,另6组将S180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皮下制备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分为zymosan低、中、高剂量组和环磷酰胺(Cy)组、肿瘤对照组及zymosan联合Cy治疗组,灌胃第7 d接种S180瘤,第19 d后测定小鼠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评价zymosan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2、TNF-α、TGF-β1mRNA的表达,评价zymosan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zymosan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肝脏中GSH-Px活性和SOD活力,但zymosan高剂量组显著降低MDA水平(P<0.01)。zymosan各剂量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内TNF-α、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Cy组和肿瘤对照组(P<0.01),同时下调TGF-β1水平。zymosan高剂量对小鼠S180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Cy合用后有协同作用,并提高了小鼠的TNF-α、IL-2 mRNA的表达。结论:zymosan的抑瘤机制可能主要是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且作用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27.
雌马酚是大豆异黄酮(SI)的主要组分之一——大豆素(Dai)的代谢产物。雌马酚较其原型具有更为有效的生物学作用,虽其作用及机制还存在争议,但很多研究表明雌马酚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在适用人群显然都优于SI,并受到普遍关注。研究和开发雌马酚的生物活性,在多种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28.
新基因全长cDNA序列很难获得,但电子克隆却提供了基因克隆的一种策略.利用小鼠Pbx-1基因编码序列(NM_183355)为种子序列进行电子克隆获得牛Pbx-1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然后,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牛的Pbx-1基因的结构,密码子偏性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等.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 754 bp,无内含子,最大开放阅读框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47 189.5 Da,与小鼠的同源性为81%.  相似文献   
229.
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娟  李静  宋永昌  蔡永立 《生态学报》2006,26(11):3749-3756
为了对受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在浙江天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带性顶级群落——栲树林为参照,选取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类型:木荷林、马尾松+木荷林、马尾松林、灌丛以及裸地,从轻到重分别代表5种不同退化程度。根据对这5种退化阶段群落的观测结果,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生境3方面选取了43项指标,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数学分析方法经过两轮筛选,得到了一个包含13项指标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进行层次总排序,在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基础上,构建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综合评价模型,并就模型分析结果,用生态退化指数将常绿阔叶林的退化程度分为5级:Ⅴ级——极端退化(〉0.75),Ⅳ级——重度退化(0.59—0.75),Ⅲ级——中度退化(0.52—0.59)、Ⅱ级——轻度退化(0.18—0.52)和Ⅰ级——正常(〈0.18)。再利用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关退化植被的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模型所给出的退化评价标准较为符合,表明了本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