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7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David)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东方蠑螈的形态习性很接近日本所产的Triturus pyrrhogaster(Bole)。根据80条东方蠑螈体长的统计,雌的40条平均体长为8.17厘米(图版Ⅰ:1),雄的40条平均体长为6.83厘米,略小于T.pyrrhogaster(雌长10.4厘米,雄长8.65厘米)。过去文献对它们的形态分类已有报告,但关于它们的产卵及胚胎发育等方面尚缺乏记述,故于1953年采回在室内饲养,至1955年3月下半月开始产卵,逐日记录其产卵数目,当天温度,并观察其产卵情况,孵化时间和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至原肠期)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等。现已告一段落,作此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92.
东方蝾螈正常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分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研究两栖类正常发育的分期,Pollister和Moore(1937)对Rana sylvatica,Shumway(1943)对Rana pipiens,Anderson(1943)对Triturus pyrrhogasterHarrison对Amblystoma punctatum,朱治平等(1957)对Rana nigromaculata有过研究报导。作者鉴于上述所研究的关于有尾两栖类的材料均属于国外种类,而东方蝾螈 Cynops orientalis David在国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93.
浙江省两栖纲动物食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 言 关于两栖纲动物的食性分析,过去国内外有过不少报导。一般认为两栖纲是有益动物,能吞食大量有害的昆虫和其他有害动物。关于浙江两栖纲动物的食性,柳支英等(1932)曾分析过嘉兴地区的泽蛙和青蛙,亦得到同样的结论。鉴于过去工作所做的种类较少,地区不普遍,我们于1963年及1964年4—7月间,在进行浙江省两栖纲动物调查的同时,对比较常见的22种动物,计1,625号标本,进行了初步的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4.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cDNA探针的克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表现病毒症状的甘薯叶片中直接提取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用酚-SDS-蛋白酶K法提取SPFMV RNA,以Oligo(dT)作引物合成eDNA。以质粒pUC19为载体,转化E.Coli DH5a,筛选出插入片段长度为1.9kb的阳性克隆,以此制备探针,与SPFMV(RC株)感染的巴西牵牛(Ipomoea setasa)和牵牛(I.nil)叶片总核酸抽提液进行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52P和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杂交试验均得到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95.
蔡小阳 《昆虫学报》1988,(4):439-441
水竹瘿蚊协Orseolia sp.属双翅目,瘿蚊科。此属为Kieffer和Massalongo于1902年所建立,目前在东洋区已知二十一种,本虫是我国水竹Phyllostachys conesta Rehdie 上发现的新害虫。1983至1984年在益阳县曾大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6.
马驴骡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Hsu et a1.,1967;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5;Short,1974)。70年代初,用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学者(Ryder,1978)从进化角度探讨马科种属的起源、进化和杂种不育等问题。在国内除了我们报道了马、驴和他们的杂种马骡和驴骡的核型外(李胜利等,1982),至今尚未见有关于马科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就马(Equus caballus)染色体的三种带型作初步的介绍,以促进马科动物核型、染色体带型、杂种不育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7.
角质层是表皮细胞壁表面的一层不透水的脂肪性物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紧密结合,植物表皮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气孔器的形态结构等微形态特征均能在角质层上反映出来。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松属(Pinus)12种植物针叶角质层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详细描述20个性状,其中12个性状来自角质层内表面,8个性状来自角质层外表面。结果表明,这些特征可为该属属下分类和相似种的鉴别提供有用信息,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①表皮细胞长度、表皮毛长度、角质层外表面起伏程度、表皮细胞轮廓、有无气孔塞和针絮状物质等角质层微形态特征具有自身特异性,在属下可作为松属组级水平上的分类依据。角质层微形态 特征不支持将五针松组(P. Section Cembra)和白皮松组(P. Section Parrya)合并为P. Section Quinquefolius的观点,亦不支持将油松组(P. Section Pinus)分成P. Section PinusP. Section Trifolius的看法。②白皮松(P. bungeana)针叶角质层微形态特征既与五针松组有相同之处,又与油松组有相似之处,还有部分特征显示出不同于松属其他种类的独特性,可为白皮松亚属(P. Subgenus Parrya)的建立提供新依据。③扫描电镜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纹路,气孔塞有无和外表面气孔形状等特征可为形态相似种火炬松(P. taeda)和湿地松(P. elliottii)提供种间界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8.
毛竹向周边系统扩展的能力很强,研究毛竹扩展过程中细根的适应策略,可以为毛竹林扩展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毛竹-杉木林扩展界面为对象,分析了毛竹不同扩展阶段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比根长及细根养分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扩展,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增加,比根长、细根N和P含量降低;与扩展前期相比,扩展后期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分别是扩展前期的7.03、1.57倍,分别为1683.04±188.17 g·m~2和6483.14±846.82 m·m~(-3);比根长从扩展前期的2.61±0.20 m·g~(-1)降低到到扩展后期的0.70±0.06 m·g~(-1),扩展前期是扩展后期的3.73倍;细根N含量从扩展前期的5.06 g·kg~(-1)降低到扩展后期的2.98 g·kg~(-1),降低了41.11%; P含量从扩展前期的0.30 g·kg~(-1)降低到扩展后期的0.17 g·kg~(-1),降低了43.33%。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生物量、比根长与细根N、P、K、C∶N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毛竹细根养分含量与细根形态特征协同发生了变化;毛竹向杉木林扩展时,细根形态和主要养分含量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毛竹细根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毛竹细根在扩展前期通过增加比根长和细根N、P含量的策略,实现在新环境中的快速生长和对土壤环境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9.
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地表温度,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演化所引起的地表热环境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993—2013年,福州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绿色空间(林/草地、水体和湿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建设用地和裸地对研究区的地表增温有正贡献,绿色空间表现为负贡献;不同绿色空间类型的降温差异明显,表现为水体湿地林/草地;不同绿色空间的演化过程产生了多样化的温度效应格局,绿色空间损失区引起的温差最为显著,交换区和扩张区引起的温差略高于不变区域;通过温度植被指数的模型构建,定量评估了不同绿色空间类型的演化方向与演化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可加深对不同绿色空间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作用的认识,为河流沿岸城市不同的绿色空间保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0.
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LM)核糖核酸酶Rnase Ⅲ RncS氨基酸突变对RNA降解活性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野毒株SB5中rncS基因编码的Rnase Ⅲ的结构域,并选择关键氨基酸利用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对其进行了基因突变;然后将rncS突变基因片段D50A、E122A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中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抗原特异性;通过体外酶活试验研究其对RNA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LM-Rnase Ⅲ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双链RNA结合结构域(DSRM)和1个核酸酶结构域(RIBOc),其中结构域RIBOc含有5个活性位点。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突变型Rnase Ⅲ -D50A和Rnase Ⅲ -E122 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2.5 kD,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突变型Rnase Ⅲ -D50A和Rnase Ⅲ -E122A蛋白可与LM阳性血清发生免疫学反应。体外酶活实验表明,Rnase Ⅲ发挥降解活性依赖于Mn2+或Mg2+,将其第50位天冬氨酸突变后,Rnase Ⅲ RncS的降解活性有所降低(P0.001);第122位谷氨酸突变后,Rnase Ⅲ RncS降解活性极显著下降(P0.0001),提示第122位谷氨酸是维持LM Rnase Ⅲ RncS酶活性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