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7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61.
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一大来源,已逐渐获得医学界的认可,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展开,对脐带血的使用也趋于标准化。我们通过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治愈情况对骨髓移植与脐带血移植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移植用脐带血的择优选取办法及移植的最低细胞剂量,对双份脐带血的选择给出建议,同时对非亲缘脐血与骨髓共输注临床使用情况和嵌合体检测做了介绍与评价。可以看出,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时,脐带血移植是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王华东  曹文杰  张民  付振帅  刘道营  李耀胜 《生物磁学》2013,(25):4929-4931,4912
目的:早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ICCO监测,并根据早期复苏目标导向(Earlygoaldirectedtherapy,EGDT)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和试验组复苏液分别为林格液和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分别于复苏开始时(Oh)、8h和24h收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CO及PAWP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而CI、CVP及SVR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增加上升。除对照组CI外,与开始复苏(oh)相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0、CI、CVP、SVR及PAWP与开始复苏(O小时)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CVP和SVR上升水平及PAWP下降水平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进行复苏,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3.
通过测定钢渣的化学组成分析得出其组分特征,进一步通过在有降解碱剂HPMA参与的重(轻)度盐碱土壤及钢渣中栽种不同植物种子(玉米、茄子、水稻和长春花),观察植物的长势,探究钢渣是否可以用于土壤改良。结果发现钢渣的化学成分与土壤基本相同,但部分成分如CaO、Fe2O3、MgO、MnO2等显著高于土壤,而另外一些组分TiO2、K2O、Na2O、P2O5在钢渣中未检测出来。对比重(轻)度盐碱土壤,钢渣与HPMA共同作用时,玉米、茄子、水稻和长春花等发芽率及生长速率明显提高;与常用的蛭石、珍珠岩改良剂对比实验中,不同植物存在类似的发芽率和生长速率,说明钢渣可以作为温室土壤结构改良剂;与钢渣产地丰富的树皮土资源配比形成复方改良剂,发现其具有类似花土(泥炭土)的生长速率和发芽率。初步研究表明,钢渣可以用于盐碱地改良,而且对于设施农业的土壤结构改良具有功效,与当地树皮土资源结合,具有形成复方土壤改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根据不同终产物的检测方法对目前检测病原菌的相关微流控LAMP芯片进行了分类与介绍,并对技术的改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P-type过氧化物酶)是含有亚铁血红素,能降解各种有毒染料的一类蛋白.为了研究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ZM4 (ATCC 31821)中一种新的DyP-type过氧化物酶的特点和功能,以Z.mobilis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1b(+)中.通过ZmDyP与其他DyP-type过氧化物酶的比对,发现它们存在着共同保守氨基酸D149、R239、T254、F256和GXXDG结构基序,说明ZmDyP是Dyp-type过氧化物酶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经IPTG诱导大肠杆菌中pET21 b(+)-ZmDyP表达,并将表达的酶进行金属螯合层析纯化.SDS-PAGE分析表明,纯酶分子量为36 kDa,而活性染色显示分子量为108 kDa,表明该酶在活性状态下可能是一个三聚体.光谱扫描显示ZmDyP有一个典型的亚铁血红素吸收峰,说明它是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对ZmDyP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以2,2-二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为底物,ZmDyP表现出更高的转化效率.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DyP-type 过氧化物酶家族信息,并且为ZmDyP的结构功能和反应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137Cs和210Pbex示踪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野外28.5 hm2的坡耕地上采集土壤样品,定量评价了利用137Cs和210Pbex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潜力,以探讨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耕地土壤137Cs、210Pbex和SOC在平面和垂直深度上均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在平面上,尽管受土壤侵蚀沉积的影响,137Cs、210Pbex面积活度及SOC储量变异很大,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断面上,侵蚀区137Cs、210Pbex和SOC在0~25 cm耕层内分布均匀,25 cm以下放射性活度减小,SOC含量也相应下降;沉积区0~100 cm深度上137Cs和210Pbex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规律,SOC也具有类似的变化特征.农耕地SOC与137Cs、210Pbex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它们在黑土区农耕地上具有相似的物理运移特征,137Cs和210Pbex可直接用来定量评价黑土侵蚀下SOC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7.
以石灰岩生态恢复优选树种复羽叶栾树种子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设置0%(CK)、5%、15%、25%、30%模拟石灰岩山区不同干旱环境,以CaCl2设置0(CK)、15、20、25、30 mmol·L-1为外源钙离子梯度,模拟石灰岩地区的土壤高钙环境,研究不同浓度CaCl2、PEG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CaCl2作用下,中低浓度的外源钙对复羽叶栾树种子萌发参数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外源钙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中低浓度CaCl2可以增加萌发后幼苗的鲜质量.PEG浓度从0%增至25%,各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与对照呈显著递减趋势,幼苗鲜质量明显减小.对各干旱处理组施加一定浓度的外源钙后,中低浓度的CaCl2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特性,而当CaCl2浓度达到30 mmol·L-1时,种子难以萌发.PEG浓度达到30%时,种子无萌发.施加一定的外源钙可以提高PEG胁迫下幼苗的鲜质量,使幼苗更加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构建能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A)间高效接合转移的质粒.方法 通过NCBI blastn程序分析质粒pCVD442接合反应起始序列oriT,PCR扩增oriT后插入pMD18-T,再将pMD1 8-oriT转化E.coli DH5α,经酶切、测序验证后用SmaI和HindIIII双酶切亚克隆至质粒pUCP24,获得质粒pUCP24T,将pUCP24T转化E.coli后研究pUCP24T从E.coli到PA的接合效率和质粒稳定性等.结果 成功构建pUCP24T重组质粒,在E.coli和PA的接合实验中,E.coli(pUCP24T)-PA共培养2h的接合效率平均为3.588×10-2,按12 h一代连续9代继代培养108 h,抗生素压力下质粒保存率为98.29%,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质粒保存率为21.76%.结论 成功构建高接合效率的接合转移质粒pUCP24T.  相似文献   
69.
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关键。因此,如何探索科学、合理的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对提高肝胆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血清钙、维生素D水平与乳腺癌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9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及97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并以128例健康妇女为对照,取空腹血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三组血清钙含量,采用放免法检测三组中162例血清25(OH)D含量,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清钙含量为2.26± 0.12 mmol/L,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钙含量为2.26±0.09 m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钙含量为2.25±0.24 mmol/L,经方差分析,三组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与年龄、TNM分期、BMI、绝经情况、乳腺癌家族遗传史无关(P>0.05).乳腺癌组血清25(OH)D含量为41.91±7.55 ng/mL,乳腺良性肿瘤血清25(OH)D含量为54.62±7.48 ng/mL,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含量为56.15±8.87 ng/mL,经方差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25(OH)D含量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TNM分期、BMI、绝经情况有关(P<0.05),而与乳腺癌家族遗传史无关(P>0.05).结论:中国北方地区的乳腺癌患者血清钙水平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无明显差异.乳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并且与年龄、TNM分期、BMI、绝经情况有关.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高水平的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女性患乳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