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网格法(5 m×5 m)采样,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玉米、种植牧草)下表层(0~20 cm)土壤肥力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典范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呈微碱性,pH 7.83~7.9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分别为有机碳76.78~116.05 g·kg-1、全氮4.29~6.23 g·kg-1、全磷1.15~1.47 g·kg-1、全钾3.59~6.05 g·kg-1、碱解氮331.49~505.49 mg·kg-1、有效磷3.92~10.91 mg·kg-1、有效钾136.28~198.10 mg·kg-1,除pH呈弱变异外,其他指标均呈中等至强度变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受影响最大,沿封育、火烧、刈割、刈割除根、种植牧草、种植玉米的人为干扰增加梯度而减少;其次是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放线菌;典范相关分析表明,火烧迹地的全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全钾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与放线菌的相互影响最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玉米、种植牧草土壤全氮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pH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真菌,全氮、全钾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pH与真菌、放线菌相互之间的影响最大.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肥力特征.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时,应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籽粒大小是影响藜麦产量、商品性和加工特性的重要因素,考察灌浆期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为大粒型藜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千粒重大于5.0 g和小于3.0 g的藜麦材料各两份,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创新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比较自灌浆期始7 d、14 d、21 d和28 d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等在大小粒型藜麦间的差异。【结果】(1)大小粒型藜麦籽粒面积、周长、直径、粒长、粒宽表型性状随着生育时期均极显著增大,且粒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以籽粒面积和周长差异最大,大粒型藜麦显著高于小粒型藜麦9.12%~11.54%和21.49~23.92%。(2)灌浆期间大粒型藜麦百粒干重始终显著高于同期小粒型藜麦,平均增幅在21.23%~31.04%;大小粒型藜麦灌浆速率随生育期均先上升后下降,均符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但达到峰值时间和峰高明显不同,大粒型峰值出现早而高,小粒型则低而迟。(3)淀粉分支酶(SBE)、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在大小粒型藜麦籽粒灌浆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BE和SS活性表现为小粒型藜麦强于大粒型藜麦,而SSS和AGP活性则表现为大粒型藜麦强于小粒型藜麦。【结论】藜麦籽粒灌浆期间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致使淀粉合成积累量和灌浆速率峰值的不同,进而形成籽粒表型性状的差异,而SSS和AGPase是影响藜麦籽粒大小形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53.
54.
根据漓江枯水期流量变化的特点, 在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基础上利用河流二维模型, 建立了历史实测最枯流量3.8 m3·s-1、枯水期标准流量45 m3·s-1 和生态补水量60 m3·s-1 三种不同流量下成年鲤有效栖息地的二维模型, 评价其栖息地面积百分比与漓江枯水期不同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枯水期漓江成年鲤的栖息地面积随着流量增加而增大并由河道中间逐渐向河两边移动, 当流量增加到45 m3·s-1 以后成年鲤栖息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降低甚至是基本保持不变。分析了由于漓江流域河床坡度陡、流域面积小、雨量分配不圴、枯水期地表水向地下水排泄以及人为活动等引起枯水期栖息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为漓江枯水期补水和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5.
用草药羊红膻试治僵猪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用草药羊红膻进行了治疗僵猪的试验,先后两期共试验22头,30天增重每头平均服药组比对照组高60.6%;按试前体重计算增长率,服药组比对照组多增长29.4%;服药组每月平均增重相当于试验前的4—20倍,服药组比对照组高43%。30—60天的较远期疗效观察,服药组增重  相似文献   
56.
57.
牛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头颈部或其他部分发生结缔组织性坚硬肿胀。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通过消化道感染,侵害骨组织和软组织,热毒阻滞,发生硬肿。粗糙较硬的草料常刺破口腔,容易诱发本病。病菌常侵害上、下颔骨及喉头下部肉垂,结块肿硬,大小不一;初期按之较硬,日久局部化脓变软,破  相似文献   
58.
59.
一、前言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林整风、批林批孔为动力,衡水地区农科所驻饶阳县五公基点,结合各县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和重点公社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组,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实行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坚持以路线斗争为纲,贯彻“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战略方针,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坚持为生产服务,为“两当”服务的科研方向,从1972年以来,以农作物改制为中心进行了主要害虫变动规律的调查研究,初步总结了棉田间作春玉米诱集二代棉铃虫卵,并通过多点示范,获得较好的诱集效果。 棉铃虫是棉花现蕾开花期的大害虫,是棉花增产的大敌。玉米为棉铃虫产卵寄主之一,多年来早已明确。在大搞种植革命以来,发现棉田间作的春玉米,对第二代棉铃虫产  相似文献   
60.
线虫属于线虫动物门,从陆地到海洋,从浅海到深海,线虫可以生存于几乎所有可栖息环境,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多细胞动物.线虫中不仅有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明星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还包括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以及引起人类、牲畜和农作物寄生虫病的寄生线虫等.近几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了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革命.CRISPR/Cas9技术具有易构建、成本低、靶点广、效率高的优点,很快就成为了研究者不可缺少的实验工具.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线虫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将加速人们对基因功能和重要生命过程规律的深入解析,并大大促进与线虫紧密关联的人类健康、产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近期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秀丽线虫以及其他线虫中应用的一些重要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热点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