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129篇 |
专业分类
6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本研究从日本落叶松引种区林地棕壤9个主要理化性状及与之配套的17株优势木材料入手,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该地区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肥力因子为氮及磷,並据此将该林地棕壤划分为9个肥力类型。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以任意二样本点在各主成份上的坐标值为变量,以各主成份的贡献率为权重,重新定义欧氏距离公式,对主成份坐标值聚类,使其更为合理、直观。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拟合出理化性状间的多个回归方程。此研究为该林地科学施肥、速生丰产、永续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54.
以恒山黄芪和宁夏枸杞为材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多糖成分,比较分析恒山黄芪多糖、宁夏枸杞多糖以及二者复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恒山黄芪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0.67±0.12)U/mg]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2.34 mg/mL)均高于宁夏枸杞多糖[TAOC=(0.52±0.07)U/mg,EC50=4.28mg/mL],而恒山黄芪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1.36mg/mL)则低于宁夏枸杞多糖(EC50=0.98mg/mL)。(2)在相同浓度下,二者按照1∶1比例配成的复合多糖总抗氧化能力[T-AOC=(0.79±0.02)U/mg]、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0.84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1.37mg/mL)均高于单种多糖。(3)恒山黄芪多糖、宁夏枸杞多糖以及二者复合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恒山黄芪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物质,且恒山黄芪多糖与宁夏枸杞多糖复合配伍后具有协同效应,抗氧化活性增强。为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56.
催产素在脊髓水平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和脊髓表面给药的方法观察了催产素(OT)、抗催产素血清(AOTS)以及电针穴位对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穴位或脊髓表面施加OT可部分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诱发放电;在电针的基础上施加OT则明显加强电针的抑制效应;相反,用AOTS预处理后,电针的抑制作用放取消。提示OT在脊髓水平参与了对痛觉信息的调制,并与一定频率的针刺镇痛有关。 相似文献
57.
自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革蜱(D.Nuttalli)中分离到一株斑点热立克次体。用微量酶标染色方法进行血清学鉴定表明,系西伯利亚(Rickettsiaesibirica种血清型。G+Cmol%含量为32.4%。对其核酸进行聚合酶链扩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PCR/RFLP)分析DNA长度多态性,分别引用立氏立克次体蛋白抗原基因Rr190序列作为扩增引物Rr190.70p~602n和Rr190.4442p~5664n,扩增后分别用Pst1和Rsal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其电泳图谱证 相似文献
58.
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中华鲟研究所1994-1999年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和2000-2008年野生成熟亲鱼人工繁殖的情况, 对子一代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初次性成熟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均小于野生中华鲟的成熟亲本, 但性腺发育良好。经人工催产, 精子具有较高的质量(快速运动60s, 常温存活10min), 卵子也具有较高的受精率(71.4%)和孵化率(64.3%), 并成功的培育出了健康的子二代鱼苗1.8万尾。人工淡水条件下子一代中华鲟的全人工催产繁殖获得了成功, 证实了中华鲟可以在纯淡水中完成其生殖周期。研究结果对濒危物种中华鲟的物种延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