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广昌产莲子心的资源调查和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广昌产莲子心的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粉末显微及理化鉴别等进行了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了解江西省广昌县莲子心的资源,用显微和理化方法对其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广昌莲子心的年贸易量可达200~300t,生药学研究表明其富含生物碱和黄酮分成分.结论:广昌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莲子心药材集散地之一.  相似文献   
832.
用半定量RT- PCR分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37 .5°C (高温)、26. 5°C (临界高温) 和5 5°C (对照) 条件下奶牛外周血中HSP70mRNA、HSF1mRNA、Bcl 2mRNA和Bax αmRNA 基因丰度变化规律;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上述条件下外周血淋巴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G0/G1 期, S期及G2/M期) 及淋巴细胞的凋亡率; 用全血自动分析仪分析外周血的血常规。研究发现: (1) 在37. 5°C高温条件下, HSP70mRNA 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26 .5°C和5 5°C条件下的表达量, 表达水平随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 HSF1mRNA 表达水平与HSP70mRNA 相反, 随温度降低升高, 5 5°C最高, 相对于其它两个温度条件差异显著; Bcl 2mRNA/Bax αmRNA 在26 5°C时最低, 相对于其它两个温度条件该基因的丰度差异显著; (2) 淋巴细胞凋亡率在26 5°C达到最高峰(10 60%),5 5°C下降至最低(2 7%), 差异显著; (3)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 (14 75×109/L) 和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RBC) ( 3 .85×1012/L) 在高温37. 5°C时最低, 随温度下降而逐步上升。RBC 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 在37. 5°C最低, 随温度降低逐步升高, 相对于其它两个温度差异显著;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 在26. 5°C最高(18 .8  相似文献   
833.
具抗真菌活性的海洋霉菌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南海海底沉积物与海水样品中分离出100多株海洋霉菌;以条件性致病真菌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eans),植物病原真菌镰刀菌(Fursarium sp.)等作为敏感测试菌株,初筛分离到30多株对上述测试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海洋霉菌;对其发酵液进行复筛,发现其中编号分别为B4^#-6、B4^#-3、1-B6-6、1-B6-10-5、1-B6-22、C^2#-5、A2—9和1-B6-10的海洋霉菌菌株其代谢产物粗提物有明显抗真菌活性;其抗真菌谱的实验结果表明菌株1-B6-10—5和B4^#-3的代谢产物还能抑制多种其他真菌的生长,这二个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34.
沼泽湿地垦殖前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其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42  
沼泽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功能,其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土壤温度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气候的波动.沼泽湿地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正弦曲线"型年、季动态,不同深度土壤年均温度呈"U"型特征.5~9月份沼泽湿地10 cm土壤平均温度为11.69±3.04℃,垦殖后农田土壤为1.80±3.41℃.沼泽湿地土壤8、9月份土壤呼吸分别为156.41±76.91 mg·m-2·h-1和116.75±57.43 m-2·h-1,是同时期农田土壤呼吸通量的14.6%和13.1%,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35.
上海地区藓类环境生理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玄雪梅  王艳  曹同  蔡伟民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17-2121
对22种上海地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包括抗旱性、温湿度及光照、生长基质及组织培养等环境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不同种的抗旱表现不同,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同一种的表现亦不同;沙壤添加有机质和短光照有利于藓类的生长;适当的激素处理可有效地促进藓类植物的繁殖生长;Hogland培养基适用于藓类植物的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836.
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近年来河流生态系统成为湖沼学研究的重点,很多新理论、新方法被应用到研究中.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着重从河流连续、河流的生态需水量、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健康评价、河流的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流域生态学等几个热点方向作了详细论述.作者认为,今后河流生态学的研究应在流域尺度上展开,结合河流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研究将是近期河流生态学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者建议应该尽快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37.
球形芽孢杆菌对致倦库蚊的后致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C3-41菌株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幼虫的毒力及其后致死作用。生物测定表明,该菌株对目标蚊幼虫具有很高的毒力,其丙酮粉剂对3~4龄幼虫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6.92±0.22) μg/L。用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2~3龄致倦库蚊幼虫,存活幼虫在后期发育中存在明显的延续死亡和损伤现象,经LC30、LC50、LC70、LC90和LC98剂量的C3.41粉剂处理的致倦库蚊羽化前的总死亡率分别为84%、91%、95%、97%和100%,同时存活的幼虫、蛹和成蚊的发育和行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后致死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可能同球形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对处理期间蚊幼虫中肠上皮细胞造成的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838.
 生长在供给NO-3 N、NH+4 N和NH4NO3 N氮源下的荫香(Cinnamomum burmanni)幼树暴露在增高空气NH3浓度下30 d。利用气体交换测定和氮分析研究了植株的光合作用、氮利用和氮在光合过程一些组分中的分配,根据Farquhar-von Caemmerer模式得出相关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增高空气NH3下生长于NO-3 N的植株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max)较正常空气下的高,但生长于NH+4 N和NH4NO3 N的植株则较正常空气下的低。无论生长于何种形式氮下的植株,在空气NH3增高下以单位叶面积为基准的叶氮含量(Na)显著增高(p<0.05)。在增高空气NH3下,生长于NO-3 N下的植株,其类囊体氮量(NT)、Rubisco氮(NR)和结合于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氮(NE)的含量较正常空气下的增高(p<0.05);而生长于NH+4 N和NH4NO3 N下的植株则较正常空气下的低。表明在空气NH3增高下生长于NO-3 N的植株能有效地利用氮合成光合过程必要的组份,而生长于NH+4 N和NH4NO-3 N的植株氮在NT、NR和NE的分配受到部分限制。在空气NH3增高下生长于NO-3 N和NH4NO3 N的植株,其以单位干重为基准的有机氮量较正常空气下的高,但生长于NH+4 N的植株则较正常空气下的低,此外在空气NH3增高下生长于NO-3 N的植株的可溶性蛋白氮较正常空气下增高,而生长在NH+4 N的植株亦见降低。结果表明空气NH3增高可能有利于NO-3 N下生长的荫香植株利用空气中的氮,促进叶片光合速率提高,而空气NH3增高能抑制NH+4 N或NH4NO3 N下生长的荫香植株光合作用和氮的利用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839.
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报道了1996年10月~1997年7月和2003年对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2周年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香溪河流域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1996-1997年硅藻的种类最多,绿藻次之,蓝藻居第3位;2003年绿藻的种类数跃居首位,硅藻次之,其它藻类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藻类的细胞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应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Menkinick多样性指数对香溪河流域的水质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2003年该流域的水质营养等级为中一富营养型,水环境质量较6年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40.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编目法调查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概况,共有10种,隶3目8科,区系组成以横断山区特有种为主(60%)。根据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格局,确定九寨沟的两栖爬行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和生境为:①低海拔的树正沟,主要保护动物为中华蟾蜍、华西蟾蜍、高原林蛙等两栖动物,重点保护生境为树正群海和翡翠河道;②高海拔的则查洼沟,主要保护动物为北方山溪鲵和西藏齿突蟾,重点保护生境为长海;③扎如沟,主要保护各种爬行动物,重点保护生境为河道两侧的灌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